生活垃圾分類不僅關系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大局,也是城市治理水平、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作為全國垃圾分類46個重點城市之一,福州市先行先試,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去年5月1日,福州市全面推行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9月在全國首創垃圾分類三端“四定”模式,今年元旦起施行《福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一年間,全社會共同參與作答的這張民生考卷成績如何?29日上午,福州市召開全面推行城區生活垃圾分類一周年座談會,總結經驗、交流心得的同時,也定下了接續奮斗的作戰圖。
小朋友在福晟·錢隆大第小區的“循環空間”通過游戲學習分類知識。記者 鄒家驊 攝
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項目。通訊員 許流欽 攝
▲垃圾分類收集車在臺江區“上崗”。 記者 池遠 攝
▲馬尾公交式收運垃圾。記者 池遠 攝
執法人員處罰未對垃圾進行分類的商家。記者 池遠 攝
▲福州首座環保驛站在鼓樓投用,市民可將回收物換成真金白銀。記者 池遠 攝
▲紅領巾督導員上崗參與垃圾分類。記者 池遠 攝
成果點擊
“這一年里,從垃圾分類管理員幫忙破袋,到全家人都能自覺分清楚,我們的生活習慣變了。小區的環境也變了,室外堆放的桶不見了,道路衛生更干凈,空氣中沒了異味。”“90后”鄭晶晶是家住鼓樓區建華溫泉公寓的上班族,她口中的變化,來自去年5月1日生活垃圾分類在福州掀起的一場綠色革命。
為解決垃圾分類推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去年福州市專門研究了三端“四定”模式,打通了整個垃圾分類工作鏈條。前端分類“四定”,指要做好定時投放、定點收集、定人管理、定位監控。中端收運“四定”,指要定好企業、定好車輛、定好時限、定好點位。后端處置“四定”,包括定點查驗、定廠處置、定準流程、定責監管。
一年來,垃圾分類這個“新時尚”逐漸成為福州市民的新習慣。記者昨日從座談會獲悉,我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三端“四定”以來,分類準確率從20%上升至70%,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走進建華溫泉公寓大門,向右望去就能看到一間線條簡潔的垃圾分類屋。其中,四色垃圾桶整齊陳列,公共視頻、洗手池一應俱全,這也是福州其他小區的新標配。
垃圾分類要從源頭做起,分類屋(亭)的建設是基礎。目前我市已建成4833座,超額完成計劃任務,其中分類屋達2655座。與此同時,5063名分類管理員經培訓上崗,每日堅守在桶邊,指導市民在早晚6點到9點間,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我市還建成20座環保驛站,方便市民將可回收物轉化為真金白銀。
中端收運是打消群眾對垃圾“一鍋端”疑慮的關鍵。去年8月起,我市全面開展分類執法,對43家收運企業進行清理整頓,共取締26家非正規收運企業,對余下企業實行規范管理。如今,564輛分類收運車輛統一了標識,還按照對應的分類垃圾桶噴涂顏色,已基本實現其他、廚余、大件、危廢、可回收物等各類垃圾分類收運。
為打通垃圾分類的“最后一公里”,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加快建設后端處置設施。餐廚、大件、危廢等設施已全部建成并投用,焚燒發電三期提高了每日垃圾焚燒量。據悉,廚余垃圾處理廠將于今年6月投產,“兜底”的協同處置項目也將于國慶前建成。“屆時,我市就將告別垃圾填埋時代,成為后端處置設施品類最齊全、最集中,在全國率先實現真正分類處置的試點城市。”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何讓垃圾分類快速普及?福州網紅“天天”小朋友通過短視頻,用鶴頂紅(有害垃圾)、板牙黃(其他垃圾)、格格藍(可回收垃圾)、焦綠(廚余垃圾)等形象表達,讓垃圾分類的“正確姿勢”深入人心。
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我市一向注重軟硬兼施、法德并舉。一方面,通過各類志愿服務將時尚新風吹遍大街小巷,各校還把垃圾分類教育納入中小學課堂。另一方面,依據《福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約束單位和個人,也將生活垃圾分類情況列入績效考核指標及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等評選。
亮點創新
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積累經驗。一年來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涌現了一批具有福州特色的做法——
垃圾分類生態體驗屋 寓教于樂
VR體感游戲區、分類知識競猜、環保繪本閱讀……在晉安區福晟·錢隆大第小區的“循環空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這是晉安區首個垃圾分類生態體驗屋,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據悉,“循環空間”是王莊街道和分類企業共同打造的科普宣教空間,從去年12月初開始全天候開放。記者注意到,屋內不僅整合了VR、觸摸機等多種智能游戲,還展示了青少年環保DIY作品,喚醒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無獨有偶,在馬尾區正榮財富中心小區,垃圾分類生態體驗屋則充滿卡通風,憨態可掬的互動機器人、有趣的互動小玩具等裝置,深受孩子們歡迎。“我經常帶著小朋友來玩耍。這里設備很齊全,而且充滿趣味性,小朋友們可以邊玩邊學習環保知識。”小區居民王先生說。
據悉,晉安區已經建成30多座垃圾分類生態體驗屋,鼓樓、臺江、馬尾等城區也在陸續動建垃圾分類生態體驗屋。
“公交式”收運 便于監管
每日不到6點,馬尾區就有一條只運垃圾、不載客的神奇“公交專線”早早發車,依次到銀河灣、國際名城、溫莎堡等小區“打卡”。這些小區也在垃圾集中收運點設立了對應的“公交站牌”。
這便是馬尾區在全市率先探索的生活垃圾“公交式”收運模式,即按照每個垃圾收集站點的輻射范圍和收集時長,串聯起一條固定線路,由不同種類的垃圾運輸車像公交車一樣準點到站分類收運垃圾(誤差在15分鐘內),然后運至垃圾中轉站或紅廟嶺進行無害化處理。
“這種模式既能監控企業是否按要求來分類收運,也便于居民監督垃圾及時清運出小區,一舉多得。”馬尾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說,自去年9月開始試行生活垃圾“公交式”收運后,馬尾有效落實了定好企業、定好車輛、定好時限、定好點位的中端收運“四定”工作,真正做到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分類收運。
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顏瀾萍
目前,“公交式”收運模式已逐漸推廣至全市,馬尾和晉安已基本實行“公交化”收運,其他各區正在跟進。
一線心聲
福州雪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區域總經理張斌新:
市民配合率有效提升,小區環境衛生不斷改善,這都離不開多部門凝聚合力。作為晉安和臺江生活垃圾分類服務商之一,我們與街道、社區、物業、城管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加強溝通,每周開例會匯總問題、當場解決,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實落細。另一個可喜變化體現在一線員工身上,在近期公租房申請、子女入學等福利申報中,大家講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沒想到干垃圾分類還能有這樣的福利!”這讓我們很感動,更有信心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發揮一線垃圾分類管理員的主觀能動性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通過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員培訓,進一步規范工作流程和操作規程,幫助居民更好地進行垃圾分類。同時,還可以結合數字化手段減少居民的誤時投放現象。我們開發了線上服務平臺,讓居民可通過APP獲得垃圾分類積分,以激勵手段有效引導市民養成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提高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的意識。
鼓樓區溫泉街道東大社區黨委書記 鄭麗玲
社區作為垃圾分類工作的最末端,群眾的認可、支持和參與非常關鍵。群眾心中有桿秤,我們實實在在地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群眾感受到垃圾分類給生活環境帶來的好處,便自然而然地提高認可度。有件讓我感動的事情是,在近期對分類屋進行提升的過程中,灰爐新苑小區居民主動捐款,采購電視用于垃圾分類文化宣教。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發動群眾力量,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形成垃圾分類人人動手、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臺江區蒼霞街道三保社區黨委書記 李丹青
經過一年的時間,大部分居民已經養成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針對一些群眾對垃圾分類工作前端和后端銜接環節存在的疑問,我們和清運公司、街道、城管等,每周召開一次例會,對投放和清運制定詳細計劃表和路線,并加大運輸環節監督力度,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各個環節的工作有效銜接。此外,建議加大對基層一線干部的交流培訓,用專業知識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接續奮斗
以現存問題為導向,以“全國前十”為目標,以群眾滿意為結果,我市正持之以恒抓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加快分類屋(亭)提升。推進761座屋(亭)提升改造和分類管理員培訓工作,目前臺江、倉山正加大改造力度,力爭在近期有較大提升。
加大宣傳執法力度。加大對小區居民垃圾分類投放的宣傳和督導,提高精準投放率;結合宣傳加大執法力度,對典型執法案例進行曝光。
打造精品示范片區。打造5個示范片區(5城區每個區1個)和125座精品分類屋,目前已完成32座精品分類屋。
開展評先評優工作。計劃在5月內完成“十佳”分類企業和收運企業、“二十佳”“二十差”分類屋(亭)、百名優秀分類管理員評比活動,營造比學趕超良好氛圍。
推進公共機構分類。督促各區、各部門加大對黨政機關、車站、體育館等公共場所分類工作推進力度,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責任編輯:趙睿
- 非五城區戶籍車主如何換牌? 交警解答電動車換牌疑問2020-04-30
- 豐巢快件箱今起收“超時費” 福州智能快件箱開始收費引爭議2020-04-30
- 福州消費券已直接帶動消費2.1億元 政企齊發力“五一”得實惠2020-04-30
- 福州警方破獲多起盜竊新式電動自行車號牌案件2020-04-30
- 福州美麗鄉村建設按下“重啟”鍵 1264個項目加速2020-04-30
- 福州自貿片區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2020-04-30
- 福州市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文明行為促進條例2020-04-30
- 2020年福州市中招加分照顧考生審核辦法發布2020-04-30
- 福州率先建成醫保藥店“云監管”平臺2020-04-30
- 福州的朋友請注意!嗨go晉安購物狂歡節馬上開啟,買到就是賺到2020-04-2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美麗鄉村“游”什么 記者探訪羅源3個村2020-04-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