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5月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莫思予 通訊員 許流欽)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危險廢物綜合處置等16個重點項目建成并投用,生活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廚余垃圾處理廠加緊建設……兩年多來,紅廟嶺綜合處理場已升級為一個在全國范圍內處理能力較強、規模較大、門類齊全的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據悉,該園區規劃用地總面積為5371畝,總投資約42.6億元,涵蓋了垃圾焚燒、填埋、餐廚、危廢、廚余、大件、飛灰、爐渣、滲濾液等所有生活垃圾處理體系。
構建完整的生活垃圾處理體系
在紅廟嶺上,16個硬核“處理器”每日運轉著,以滿足我市當前垃圾分類后的廚余(濕)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處理的基本需求。與此同時,紅廟嶺生活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廚余垃圾處理廠正加緊建設,構建更完整的生活垃圾處理體系。
紅廟嶺廚余垃圾處理廠分兩期建設,總規模800噸/日,一期建設規模400噸/日,計劃在6月底前實現主體建成。
在這里,廚余垃圾和農貿市場、商場和超市的廢棄水果蔬菜等有機垃圾,將通過德國的先進干式厭氧發酵等技術,被“改造”成電和有機肥原料。“發酵產生的沼氣經凈化后發電上網,年發電量約6000萬千瓦時。而脫水后的沼渣富含養分及有機質,采用好氧堆肥技術進一步轉化為腐殖質,可作為市政綠化的營養土或有機肥的原料。”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廚余垃圾在預處理時分離出來的不可生化降解但熱值高的篩上物,將送至園區的生活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進行焚燒發電。
“紅廟嶺生活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是新型的垃圾綜合處置系統。”市城管委有關負責人說,除了正常的垃圾焚燒發電之外,該項目還將在“協同處置”理念下,處置園區其他垃圾處理設施排出的最終固體、液體廢棄物,如污泥、沼渣、餐廚及廚余篩上物等,是園區的托底工程和核心項目。
該項目設計垃圾處理規模為1200噸/天,計劃在年底前建成投入試運行。上述負責人表示,屆時紅廟嶺生活垃圾焚燒總設計處理能力達4200噸/天,將實現福州城區生活垃圾處理“零填埋”。
首創“5G+垃圾處理”示范工程
紅廟嶺告別生活垃圾“填埋時代”后,還將邁向后端監管“數字時代”。建設數字紅廟嶺精細化管理和第三方監管服務平臺,是加快推動園區綜合提升的重要一環。
如何確保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內近20個項目的正常運行?以數字化管理為主攻方向,我市正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首創“5G+垃圾處理”示范工程。
“通過打造數字紅廟嶺‘兩管’平臺,對園區實施全過程、全方位、全時空的管理和監管,實現規范運營、達標排放和安全生產。”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期項目計劃在本月完成可研編制評審。
紅廟嶺還將同步拆除三座舊配套管理用房,建設園區綜合管理和環保宣教基地。據悉,該項目建成后可開展環保教育、垃圾分類宣傳展示、垃圾處理全流程工藝展示,還可以滿足數字紅廟嶺建設實體平臺、政府對園區項目管理和第三方監管等需要。
隨著硬件和軟件建設的不斷提升,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正逐步建成為集固廢資源化利用、節能環保產業聚集、環保宣教于一身,實現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資源循環利用、污染物“近零排放”的森林式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
責任編輯:趙睿
- 2019年福州空氣質量位居全國第六 省會城市第三2020-05-08
- 福州市人大代表集中視察群租房整治工作動員部署會召開2020-05-08
- 拖延兩年仍未動工 福州一公司閑置土地被收回2020-05-08
- 福州濱海新城主干道文松路通過項目初驗2020-05-08
- 節假日福州公交專線怎么開?請你提意見2020-05-08
- 人民日報關注福州特困戶:生活不用愁 日子有盼頭2020-05-08
- 5月7日福州無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2020-05-08
- 福州本月起可自助查詢不動產地籍圖2020-05-08
- 男子輪椅故障 福州一對母子冒雨相送回家2020-05-08
- 福州市房管局下發通知!全面排查!一經發現封房、拆除!2020-05-0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舞“龍頭”全盤活——連江可門經濟開發區復產2020-05-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