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生活垃圾“公交化”收運模式逐漸推廣至全市。記者 池遠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馬宣 許琳晶
集中督導執法、“公交化”分類收運、建立統一監控平臺……一個個創新舉措發端于馬尾并在全市推廣,垃圾分類這個“新時尚”逐漸成為馬尾人的好習慣。
5月2日,馬尾區馬尾鎮垃圾分類中心工作人員,利用節假日與垃圾分類企業,在名城中心泊悅府垃圾分類屋,開展以“勞動最光榮,分類舉手做”為主題的垃圾分類定時投放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居民配合做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認識。
“馬尾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三端‘四定’以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馬尾區城管局副主任科員陳志鵬說,比如為了落實好中端收運“四定”工作,馬尾區探索出具有特色經驗的生活垃圾“公交化”收運模式。
每天早晚,馬尾區都有只運垃圾、不載客的“公交專線”發車,依次到各小區“打卡”。這些小區也在垃圾集中收運點設立了對應“公交站牌”。
這便是馬尾區在全市率先探索的生活垃圾“公交化”收運模式,即按照每個垃圾收集站點的輻射范圍和收集時長,串聯起一條固定線路,由不同種類的垃圾運輸車像公交車一樣準點到站分類收運垃圾,然后運至垃圾中轉站或紅廟嶺進行無害化處理。
陳志鵬說,自去年9月開始試行生活垃圾“公交化”收運后,馬尾區有效落實了定好企業、定好車輛、定好時限、定好點位的中端收運“四定”工作,做到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分類收運。目前,“公交化”收運模式逐漸推廣至全市。
在過去一年里,馬尾區創下全市垃圾分類多個首創工作經驗和方法,包括“首支隊伍”“首張罰單 ”“首項制度”等。
據介紹,馬尾區在全市率先開展垃圾分類勸導執法,整合垃圾分類中心、社區、物業公司、志愿者等力量,組建首支垃圾分類綜合督導隊伍,首創“桶邊督導,破袋檢查”工作模式,開出全市首張生活垃圾分類個人罰單。
馬尾區在全市實施首項區間垃圾收運審批核查制度,通過對轉運企業的審批執法,做到“不分類、不轉運”,倒逼物業公司和業主做好前端分類。今年,馬尾區在沿山東路、星旺路沿線店面,撤除路面垃圾桶,每天定時集中收運,試點推行“不分類、不收運”機制,打造兩條垃圾分類示范街。
馬尾區還在全市率先探索農村垃圾分類新模式。在亭江鎮長柄村通過農村垃圾四分類試點,建立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與美麗鄉村有效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馬尾區將在鞏固過去一年成果的基礎上,加大創新力度,進一步增強群眾的垃圾分類意識,讓生態保護理念更深入人心,為保護綠水青山貢獻更多馬尾力量。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臺江: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與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2020-05-09
- 教師遺失手機差點耽誤網課 民警撿到及時物歸原主2020-05-09
- 福州倉山年內擬建成30座垃圾分類精品屋2020-05-09
- 馬尾閩安村保護規劃獲批復 核心保護范圍約10公頃2020-05-08
- 福州倉山垃圾分類宣傳進社區 多舉措提高居民意識2020-05-06
- 馬尾區長“吃播”賣力推介海產品 200萬人次圍觀2020-05-06
- 《船政艦船圖鑒》首發 一書盡覽馬尾船政所造全部艦船2020-04-30
- 福州馬尾區檢察院一個不起訴決定挽救3個家庭2020-04-30
- 垃圾分類“滿歲” 福州變化不小2020-04-30
- 北京五一開始“垃圾分類”啦!一圖讓你對規則門兒清2020-04-2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臺江: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與無害化處理率2020-05-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