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在彬德橋“米時”粿店用餐。記者 顏瀾萍 攝
福州日報記者 顏瀾萍
在臺江區蒼霞新城南園路19號,有一家傳承百年的福州風味小吃名店——彬德橋“米時”粿店。這家店的門臉不大,但人氣滿滿。近日,記者在店里看到,柜臺上擺滿了九重粿、安南粿、馬蹄糕、綠豆糕等數十種商品,前來購買糕點的顧客絡繹不絕。
““米時”粿是福州傳統的漢族名點,福州百姓按照不同的時令,衍制出百余種不同粿品,形成了具有福州特色的“米時”粿食品。”福州彬德橋“米時”粿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潘旻介紹,彬德橋“米時”粿店創建于1886年,創始人潘起豐最早走街串巷售賣糕點,而后開設小鋪。傳至第二代傳承人潘依界時,店鋪遷至彬德古橋之畔,故名彬德橋 粿。如今,店鋪由第三代傳承人潘寶秋與第四代傳承人潘旻共同經營。
“彬德橋“米時”粿沉淀了百年傳統手藝,但無論如何發展,誠信經營都不能丟掉,我們還積極申請‘臺江區黨員誠信企業’。”潘旻說,顧客喜歡彬德橋“米時”粿,是源于對其品質的信賴。為確保產品的新鮮及口感,這家店始終秉持嚴格的傳統手工生產工藝。每天凌晨開始生產,從原材料配備到成品制成需要經過數十道工序,并依時節氣候調整產品配方。
“彬德橋的“米時”粿不僅有一種記憶中的老福州味道,而且分量特別足。我原來住在蒼霞新城,就經常買他們家的“米時”粿。現在搬家了有空也會特意來買,并且介紹朋友過來。”市民陳依伯說。
百余年來,無論城市街巷如何變遷,彬德橋“米時”粿鋪一直都開設在臺江區幫洲、蒼霞一帶,成為周邊街坊生活飲食的一部分。
拾金不昧、誠信不僅是企業經營之道,更是為人之本。潘旻回憶道,顧客忘記帶走隨身物品的現象時有發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依伯在店里用完餐后,把一個信封落在店里。我們收拾餐具的時候發現信封里面裝有大量現金,當即把信封保管好,直到當天下午老先生來店里取。他十分感動,一直跟我們道謝。”潘旻說。
此外,潘旻積極帶領全店員工參與公益活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今年拗九節,福州市彬德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為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線的街道社區干部、醫護人員、民警和物業工作人員們送上拗九粥,同時也為轄區孤寡老人、老黨員送拗九粥和糕點。
憑借百余年來對品質的堅守和誠信經營之道,彬德橋“米時”粿店先后獲評“福建老字號”“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福州風味小吃名店”等稱號,多種“米時”粿獲“福州十大名小吃”“福州風味小吃名點”等榮譽。眼下,在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彬德橋“米時”粿店的第三家門店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責任編輯:趙睿
- 冬至來臨!福州人,你家搓“C”了嗎?2019-12-2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網龍網絡公司 “保民生、保就業”雙戰告捷!2020-05-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