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5月16日訊(林文強 林濤)在福建省福州市鼓屏路與湖東路交界處的一條小巷里,隱藏著一座有著近兩千年歷史的古跡——福建都城隍廟。據史料記載,福州的這座城隍廟始建于西晉太康年間(280-289),是中國第二古老的城隍廟。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走進這座隱于鬧市中的廟宇,其莊嚴依舊,廟中遍布的錦旗和泛黃的匾額,仿佛在向世人述說著其蘊藏著的獨特能量。
作為一個農耕文明國家,城隍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城隍之祀與城池的興建是有著密切的關系的,城墻謂之城,護城河謂之隍。鼎盛時期,整座冶山幾乎全被城隍廟及其相關廟宇所覆蓋,占地達到100多畝。除了占地面積大,福州的這座城隍廟還因其管轄范圍獨特而得名。一般城隍廟大都只管本地州府,而福州的這座福建都城隍廟卻下轄“十二州府”,其中也包括今天的臺灣。據介紹,臺灣第一座城隍廟是由鄭成功所建,此后城隍文化逐漸在臺灣傳播開來。因此,今天臺灣各地的城隍廟均認福建都城隍廟為祖廟。
據守廟老人介紹,在經歷了戰火和文革的破壞后,城隍廟內原有的遺物幾乎十不存一。今天這座占地不足五百平米的城隍廟是在1990年前后重建的,張子泉就是當年“福州冶山修復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據老人介紹,生活在臺灣的信眾聽聞要重修城隍廟,紛紛積極慷慨解囊,為城隍廟的重建籌措了一筆不小的啟動資金。直到今天,兩岸之間的城隍文化交流仍然絡繹不絕。包括馬英九、連戰、吳伯雄等在內的臺灣名流都為福建城隍廟留下過題詞。
兩岸城隍信仰一脈相承,關系源遠流長。海峽兩岸的中華兒女對城隍文化中這些樸素的正義感和價值觀有著深切的認同感。有關人士呼吁,以城隍文化交流活動為契機,在兩岸之間逐步形成文化交流的常態機制,對于持續推進兩岸關系發展和民間交流,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臺江區落實“一企一議”幫助企業解決問題274個2020-05-19
- 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善意文明執行助力復工復產2020-05-19
- 福州晉安鼓山鎮開講網絡禁毒宣傳課 400多名小學生在線學習2020-05-19
- 福州市消防救援支隊參加地震應急演練2020-05-19
- 福州兩大漁港項目集中開工 奏響經略海洋新樂章2020-05-19
- 福州高新區:全球智能大口徑超聲波水表供應基地動建2020-05-19
- 福州“西2.5環”動工 工業路將建兩座立交橋、三座高架橋2020-05-19
- 福州氣溫將逐漸升高 專家提醒多吃苦味食物2020-05-19
- 注意!福州火車(南)站近期這些列車停運、增開2020-05-19
- 福州市協調推動 淮安公交首末站項目有進展2020-05-1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晉安鼓山鎮開講網絡禁毒宣傳課 400多名小2020-05-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