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浦尚書里牌坊。記者 吳暉 攝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著力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化、法制化建設,為我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留下了許多寶貴財富。近年來,我市在加快城市建設步伐的同時,推動城市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協調發展、相互促進,讓人民群眾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發展中,依然找得到鄉愁,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講述人:
倉山區林浦村清末巨商林壽熙曾孫女 林磊
尚書里牌坊是我們林浦人的驕傲,牌坊中間兩根方石柱上刻著楹聯“七科八進士傳經衍慶,三代五尚書積德流芳”。聯中傳遞著一個重要的信息:林氏子弟,在明代七次參加科考,考中了八位進士,并自林瀚起祖孫三代出了五位尚書。
最近牌坊附近有不少運工車進進出出,這是施工者正忙著拓寬改造福泉高速公路連接線。當初連接線規劃設計時,設計的一條鋪道,需將林浦尚書里牌坊向東北側遷移。
當時我們林浦人聽說這消息時,既高興又有些惆悵,高興的是,福州交通網構建得越來越便捷、城市建設得越來越美;惆悵的是,牌坊一經遷移,就不是“原汁原味”的牌坊了,我們非常希望能原址保護。
此后不久,大家發現有幾撥人多次來林浦,在牌坊周圍測量、勘查,大家起初還以為是在為牌坊遷移做準備,后來才知道尚書里牌坊將原址保護,他們是在為優化線路設計進行實地勘查,鋪道為原址保護尚書里牌坊改道了。
政府對文物保護的重視,讓我們深受感動,每當看著原址保護的尚書里牌坊,我總想說:“有一種幸福,叫找得到鄉愁。”
講述人:
市文旅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 何曉斌
近年來,市文物部門加強基礎性工作,開展不可移動文物建庫落點定線工作,將城區1700多處不可移動文物數據與市國土空間信息平臺、“多規合一”協同工作系統相對接,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在一張圖上就會直觀顯示城建項目紅線是否涉及文物本體、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從而達到有效保護文物的目的。在城市建設用地中,我市已形成“文物保護優先”原則,所有城建項目均需文物部門明確選址范圍是否涉及不可移動文物,并出具相關保護意見。
正在建設中的福泉高速公路連接線拓寬改造工程,原設計一條鋪道,需將林浦尚書里牌坊向東北側遷移20米。項目提交平臺會商時,市文物部門即明確表示:“林浦尚書里牌坊應予以原址保護,建議調整線路。若確實無法實施原址保護,需進行異地遷移保護,應依法履行報批手續。”
根據文物部門的意見,三江口指揮部多次進行研究,項目業主和設計單位進一步優化線路設計形成新方案,對林浦尚書里牌坊實施了原址保護。
講述人:
福州市文物局局長 吳聿建
不可移動文物——林浦尚書里牌坊得到原址保護,是習總書記文化遺產保護理念與實踐在我市的延續。
處理好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的關系,是當前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繞不過去的問題。我市的做法是按照“兩利”原則(既有利于文物保護,又有利于基本建設),統籌協調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城鄉建設、民生改善的關系,推動城市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協調發展、相互促進,將文物保護作為強制性內容納入城鄉規劃和“多規合一”平臺。
比如大型基本建設項目或地下文物埋藏區內的建設項目,業主單位或建設單位應事先報請文物部門組織開展考古調查、勘探,必要時還要進行考古發掘。同時項目地塊內涉及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建設項目,應由業主單位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相應級別履行相應的報批手續后方可實施。如今,我市已建立健全4746處不可移動文物檔案和數據庫。去年7月,我市出臺《關于加強城市建設中文物保護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城市建設中涉及文物保護、修繕、管理、利用等工作機制,增加了具體的可操作性,從而進一步有效加強城市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工作。
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有效地防止了城鄉建設中拆真建假、拆舊建新等建設性破壞行為,發揮了文物資源在豐富城鄉文化內涵、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優化社區人文環境的作用,讓人們看得到山水、留得住鄉愁。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倉山區林浦村:濂水文光耀千年 小村莊寫下大傳奇2020-05-09
- 福州三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公布2019-04-0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首屆福州(永泰)藍莓文化節昨日開幕2020-05-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