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主林家康(右二)向城里來的客人介紹自家的海蠣。本報記者 池遠攝
福州日報記者 林文婧
“這個季節的海蠣肥美多汁,帶殼1公斤批發價4元。”前日,連江筱埕鎮蠣塢魚市的一個攤位里,攤主林家康一邊和11名女工挑揀海蠣,一邊向客人推銷。再過一會,這些精挑細選的海蠣將進入福州市區。小攤里滿是豐收的喜悅,攤位正前方,寬闊的濱海大通道上出游車輛不時駛過。
前日,記者一行驅車近1個小時從福州市區到連江定海灣,經過布袋澳大橋前,路旁的蠣塢魚市吸引住大家的目光。顯眼的招牌和漁民質樸的裝扮及叫賣是吸睛點,絕佳的地理位置和干凈整齊的售賣環境也充滿“網紅風”。
“別看它外殼有泥水,打開后肉特干凈。我現在每天帶過來一噸,批發給各大燒烤攤、餐飲店,很搶手。”每年的5月到9月,來自晉安新店市場的批發商方元潮,都會找林家康采購。他只是林家康的老主顧之一。“我們的海蠣養在對面的定海灣,最多的一天能賣出去2.5噸,最遠還賣到湖南呢!”林家康得意地說。
在蠣塢村,像林家康一樣,嘗到魚市帶來甜頭的漁民并不少。蠣塢村村干部陳家明告訴記者,作為連江海蠣集散地之一,魚市自去年初投用以來,40余個攤位日均營業額在兩萬元左右,不僅鼓了村民的“錢袋子”,還成為游客濱海之行的打卡點。新冠疫情發生前,筱埕鎮日均游客量約3000人次,周末和節假日更是達到1萬人次。游客賞筱埕海景,必經這條濱海風光公路,也總愛隨手買些海鮮回去。有些游客則是特地到這個市場采購海產品,旅游反而成了“附屬品”。
漁民們腰包鼓起來的背后,藏著筱埕鎮黨委政府和蠣塢村村兩委下大力氣整治魚市環境的努力。據了解,魚市落地前,靠海吃海的村民為了謀生,在濱海大道兩側及景點周邊支起一頂頂顏色各異的帳篷,售賣海蠣、海帶、蝦、蟹等海鮮。由于沒有規范管理,攤位上污水橫流、垃圾成堆不說,不少村民為了搶占地利,不顧自身危險,將攤位直接擺在主干道上。
如何在保證漁民收入的前提下,讓雜亂無序的環境得到提升?經鎮村干部充分研究討論,并征求村民意見,2019年初,占地1500平方米的蠣塢魚貨集中交易市場落地,設置地下污水管網,并統一布設垃圾回收點,保潔人員每天早晚兩次前來清理。
“現在不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而且有效遏制了鎮區流動攤點無序經營、占道經營、高價宰客等現象,游客越來越多,回頭客也越來越多。”筱埕鎮有關負責人表示,除了統一規劃蠣塢魚市,他們還同步規劃了蛤沙村的魚市。如今,兩個村的魚市日均營業額達3萬余元,帶動近300名村民就業。由于是利用村集體土地,每個攤位收取一定的租金,也增加了兩個村的村財收入近50萬元。
“以前除了賣海蠣還得出門打零工,每年也就賺一兩萬元。現在靠著這個攤位,招收的女工越來越多,工資開出去不少,一年下來,還能剩個五六萬元。”林家康美滋滋地說。更令他和村民們高興的是,隨著蠣塢魚市名氣漸長,高品質的海鮮也賣出了好價格。
記者了解到,下個月,筱埕金沙魚鋪將建成,用于整合定海灣山海運動小鎮景區周邊移動攤點,正式投用后可新增攤位31個,新增就業70人左右。10月初,定海漁匯和筱埕海鮮大排檔等“夜色經濟區”也將陸續投用,通過培育海產品競拍、海鮮美食、夜色排檔、休閑酒吧、特色民宿等新業態,營造夜間餐飲娛樂消費氛圍,拉動夜色經濟消費,助力筱埕實現產業多元發展。
責任編輯:趙睿
- “6·18”福州線上消費猛增 快遞“分鐘級”配送讓人驚嘆2020-06-19
- 剛剛!超百萬人圍觀市長帶貨!直播間賣火了!2020-06-19
- “福”字號產品超值優惠 網友們大呼給力2020-06-19
- 福州嚴查“兩客一危一重” 護航平安出行2020-06-19
- 福州7項醫保業務在全省率先“秒批”2020-06-19
- 福州晉安區18家商家可以線下無理由退貨2020-06-19
- 福州進出北京列車可免費退票2020-06-19
- 注意!福州火車(南)站近期這些列車停運、增開2020-06-19
- 要不要發展電商?福州這家民營企業兩代經營者有個賭約2020-06-19
- 福州抽查20個小區 16家物業被要求整改2020-06-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6·18”福州線上消費猛增 快遞“分鐘級”配2020-06-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