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永泰縣長慶鎮福斗村,百畝荒地上2臺挖掘機正忙碌地刨除雜草,工人們一邊用鋤頭翻墾著土地,一邊清理著田埂里的蘆葦稈。不遠處,“90后”返鄉青年陳怡飛和自己的伙伴正在討論接下來的水稻種植規劃,他們的團隊給自己取了一個響亮的名稱——“青年農人”。
陳怡飛在農場查看果樹生長情況。受訪者供圖
放棄高薪 返鄉帶動就業
剛上大學時,主修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陳怡飛不曾想到,幾年后自己會回鄉從事農業。一次前往臺灣的交換生活改變了他對農業的看法,并在他心中埋下了回鄉發展現代農業的種子。
“在臺灣學習的時候我接觸到了當地的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和我傳統認知中的農業大不相同,區域特色十分明顯,許多農場將休閑、娛樂、教育、生產、售賣集為一體,這種精致農業的經營理念和發展方式深深吸引著我。”陳怡飛說。
2016年畢業之后,他在父母的期許中成為了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的一名員工,一年收入有20萬元。但是城市奔波忙碌的生活使他感到疲憊,在其他人眼里理想的工作并不是他心中所期待的。
在一次回鄉探親過程中,陳怡飛發現留在家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守著家中破舊的老房,勞動力的短缺嚴重限制了村莊的發展。“當時只想著再不回去家鄉就沒人了!”陳怡飛說。
2018年,陳怡飛毅然決然地辭去了國企的工作回到家鄉,創辦了福建大森林碩豐生態農場。陸續流轉了2300畝土地,種植沃柑、砂糖桔,為村民創造了近百個就業崗位。
滿腔熱血 一切從零學起
“真的很感激這些年輕人可以回到農村建設家鄉!”福斗村書記葉幼西感慨地說。他看著陳怡飛從小長大,沒想到這個走出大山的年輕人能夠回到家鄉。與此同時,其他的村民心中也充滿了疑問:怎么放著城里好好的工作不干,到鄉下來種地?這能行嗎?
對于家人、朋友和村民們的種種疑問,陳怡飛決定用行動來回答他們。
“開始就是靠著一腔熱血,所有的農業知識都從頭學起,我購買了很多專業書籍,虛心向技術人員請教,邊學邊干。經過兩年多的學習,現在基本上手了。就比如沃柑,它的生長期挺長,種植時一定要按時翻土,施肥,修剪枝芽也要講求技巧……”從對農業一竅不通,到說起農業頭頭是道,大森林碩豐生態農場已初顯規模,陳怡飛也實現了自我成長。
隨著鄉創工作的不斷深入,今年陳怡飛也有了自己的“90后”小團隊,他們有的來自寧德、有的來自福州市區,還有長慶本鎮的年輕人。
“以前聽陳怡飛說要辦農場,我本來是不相信,現在看著農場一天天發展,我也決定加入到他的隊伍里,做個‘新農人’!”團隊成員王先生說。自小在城市生長的他從事媒體工作,但對于農業生產有著一份質樸的向往,希望能夠結合自身的行業優勢,為農場注入新的“血液”。
開坑荒田 聚力建設家園
隨著經驗的累積,陳怡飛將農場打理得井井有條,這為他增添了不少信心。年初,他與團隊伙伴又流轉來百畝荒地,并將其取名為“青農百畝田”。
據了解,青農百畝田共200畝,今年計劃開墾100畝試驗田,其中20畝已經開始進行水稻試種植, 20畝已經完成拋荒開墾,剩余60畝地正在加緊開墾,計劃本月底開墾完畢并投入種植。
“初次接觸水稻種植,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在選苗、育苗上遇到了不少麻煩,好在縣農業局的專家幫著指導,才慢慢走上正軌。”陳怡飛說,“現在我已經是兩只腳踏進農業領域了,作為鄉村的年輕一代,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把家鄉建設的更好。”
陳怡飛表示,在做好有機水稻種植的基礎上,他們還將不斷拓展“水稻田+餐飲、住宿、采摘、休閑娛樂”等配套板塊,嘗試探索更多農業發展的可能性,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周邊農戶,助力鄉村振興。他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年輕人一起投入鄉村,為村莊的發展添磚加瓦。
福州日報記者 葉欣童
責任編輯:趙睿
- 今年羅源永泰試點開展“福蕾行動” 結對幫扶困境兒童2020-06-22
- 永泰打造紅色旅游景點 獻禮“七一”2020-06-21
- 永泰多舉措落實“一企一議” 去年共協調問題452個2020-06-19
- 永泰白云鄉百余戶村民陸續搬進新家2020-06-18
- 永泰白云鄉:電站來了 甜蜜生活也來了2020-06-18
- 福州線面永泰李干等福州特產制作工藝亮相《絲路百工》2020-06-15
- 永泰幸福莊園新添研學酒店 可容納2000多人2020-06-09
- 永泰梧桐三富村走出特色鄉村振興之路2020-06-08
- 永泰葛嶺金花育苗基地建成投用2020-06-07
- 永泰完成今年“兩違”積案處置任務2020-06-0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長樂古槐嶼北村:書記勇擔當 村莊變了樣2020-06-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