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連江縣東湖鎮東塘村一處拋荒地復墾現場看到,挖掘機來回穿梭挖泥修坎。沒多久,原本光禿禿的拋荒地,變成一畦畦鏡面般的水田。
民以食為天,食以地為本。今年春耕生產中,福州市多措并舉,全力推進耕地拋荒整治力促復墾復種,打出治理耕地拋荒的“組合拳”,讓昔日“望天收”的土地重披綠裝。截至目前,全市各相關縣(市)區水稻生產功能區拋荒撂荒復耕率均已超過50%,提前完成階段整治目標任務。
連江縣一片荒地復耕后,一派生機勃勃景象。記者 鄭帥 攝
政策激勵服務先行
農民復耕積極主動
28日,連江縣東湖鎮東湖村的種田大戶盧建華早早來到復耕的水田。和往常不同,他既沒開拖拉機,也沒用插秧機,而是拉來一頭耕田的水牛。
“這里原來種的是蓮藕,拋荒了五六年,地里的淤泥太深,機器容易陷進去,還是請老牛來‘幫忙’。”說話間,盧建華熟練地將牛趕進水田。
盧建華之前就種了300多畝稻田,今年耕地拋荒整治工作開始后,他在種好自家稻田的同時,還把村里130多畝荒田流轉過來,幫助缺少勞力的農戶耕種。
“這次市、縣兩級政府分別給出每畝400元、500元的補助,鎮、村還幫忙做好配套服務,我們種糧的積極性更高了。”盧建華說,由于之前的藕塘淤泥多,村里不僅幫忙清淤、挖溝,還重修了田埂、清除了雜草,讓他既省了費用,又省了功夫,可以全身心投入種糧生產。
眼下,盧建華復耕的130多畝荒田已基本耕好,預計月底前全部插上秧苗。
為了幫助村里做好復耕復種,東湖村村主任鄭后賽一直奔走在一線。“要想整治好拋荒撂荒,首先要站在農民的角度考慮,宣傳好各項優惠政策,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困難,發揮種糧大戶的帶動作用,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鄭后賽對記者說。
因地制宜靈活流轉
農民復種增產增收
當天,在東塘村拋荒整治現場,數臺大型農用機械設備忙個不停,有的對大棚進行拆除,有的對耕田進行翻耕。“這些地拋荒多年,土地板結,需要采取一系列‘盤活’措施,才適宜種植。”現場農技人員說。
前些年,東塘村大部分青壯年外出打工,村里缺乏勞動力,不少耕地都承包給一家外來企業種植大棚蔬菜。幾年前,這家企業放棄經營,農田因此荒廢。
拋荒撂荒整治開始后,村里鼓勵村民進行多種形式的復種生產。“我們一邊摸底,一邊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自種、代種,或者流轉給種植大戶。根據摸底情況,將零星分散的土地根據功能進行整合劃分,水田種植水稻,旱地則種植大豆、紅薯等糧食作物。”東塘村村主任吳傳云說。
經過科學整合和規劃,東塘村120多畝荒地現在全部“有主”,村民每畝獲得的收益比之前增加近三成。
農民在連江縣東湖鎮復耕田地里插秧。記者 鄭帥 攝
積極整治拋荒撂荒
稻田又現勃勃生機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年初以來,連江縣全面加強耕地拋荒撂荒整治,及早動員部署,出臺多項惠農政策,有效推動全縣糧食生產和制止耕地拋荒撂荒。
“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既要重視種糧大戶,也要兼顧一般農戶,還要保證糧食收購價和對加工企業的適當補助,做到系統性、綜合性全盤考慮。”連江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6月18日,全縣水稻生產功能區拋荒撂荒復耕率達79.2%、復種率達50.3%。
防止耕地拋荒撂荒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基本要求,對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4月以來,福州市相繼出臺《堅決制止耕地拋荒撂荒工作實施細則》《關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八條措施》等政策,從整治范圍、工作目標、整治措施、獎懲機制、督導落實、鼓勵辦法等方面著手,堅決制止耕地拋荒撂荒。
通過整治,一批昔日“望天收”的拋荒地,如今重現生機,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農人勞作的身影。截至6月19日,全市已完成水稻生產功能區拋荒撂荒復耕面積13439.92畝,復耕率64.37%,復種面積8347.89畝,其中水稻和甘薯等糧食作物面積7141.07畝,占已復種面積的85.54%。
福州日報記者 張笑雪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民族團結進步宣傳進鄉村2020-06-30
- 福州市政協委員黨委:黨建引領有力量 雙向發力見成效2020-06-30
- 福州市為企業發展解難題 釋放創新創業創造動能2020-06-30
- 福州:創新產城融合 推動新區發展2020-06-30
- 福州濱海新城一數字經濟項目主體封頂2020-06-30
- 心生貪念伸賊手 福州兩男子被抓2020-06-30
- 福州女輔警沈淑英上了微電影 5年堅守護學崗2020-06-30
- 福州兩位司機接力救助女乘客 將她送上返鄉大巴2020-06-30
- 福州依伯強吞魚刺 花20萬元開胸保命2020-06-30
- 6月29日福州無新增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2020-06-3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民族團結進步宣傳進鄉村2020-06-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