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品峰用毛刷小心翼翼地刷去石權上的塵土。
福州晚報記者 雷巖平 鄭瑞洋/文 見習記者 林雙偉/攝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石’馨……”在連江縣城玉荷西路的鬧市一隅,吳品峰窩在他的“一品堂”里,品石雕、盤石權,呈現了別樣的《陋室銘》。古時,秤砣稱“權”,秤桿稱“衡”,合稱“權衡”。隨著電子秤的普及,石權逐步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這些可是歷史的‘活化石’,代表著連江的古石雕文化,已經越來越少了。”10年來,吳品峰跑遍了連江大小村莊,“淘”來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石頭,只希望讓連江的古石雕文化發揚光大。
鬧市中的“石頭博物館”
昨日,記者來到了“一品堂”,這里就像一個“石頭博物館”:80平方米的空間內,陳列著上百件古石雕,以石權為主,也有石磨、石龜等,工藝精美、造型各異。有的玲瓏小巧,單手便可托起;有的年代久遠,可追溯到1000年前;有的十分珍貴,刻有“圣旨”二字。
這樣的藏品自然吸引了不少古石雕愛好者,可吳品峰都故意開高價,打消了他們購買的念頭。相反,他在福州的古玩市場,花了3萬元錢“淘”來了一只石龜。
今年48歲的吳品峰,為何愛好收藏呢?對此,吳品峰解釋說:“這些石雕是蘊含著連江特色文化的老物件,保存它們就是保存好連江的歷史。”
對于石雕的這份熱愛,源自吳品峰的鄉愁。他出生在連江黃岐一個漁村,從小就住在石厝里。“這些石厝保留了閩東沿海建筑的獨特風格。”吳品峰說,他從小就對石雕等老物件感興趣,甚至連豬槽也要看半天。
不同朝代的石權,在形式和紋樣上也各有不同。
到連江各鄉村“淘寶”
10年前,與石權的一次“邂逅”,讓吳品峰走上了收藏古石雕之路,“那一天,我在朋友家看到了一個清代的鼠權,被其獨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藝所吸引。”從那天起,每到周末,吳品峰就抽空到福州各古玩城,欣賞古石雕,有時他鉆到連江各鄉村,尋找老物件。
在村民家中,有時看到古石雕被遺棄在角落,甚至被用來壓咸菜,吳品峰甚是心痛。為此,他不惜花錢將這些古石雕買回去,有時是幾百元,有時是上萬元。碰到心儀的古石雕而不得,他就屢次上門“求石”。
有一次,他在丹陽鎮上周村的一個老宅里,看到了一個明代石權,十分喜歡。然而,石權主人一直不肯賣。后來,吳品峰每次經過上周村,都要上門去看一次石權。“別人是串親戚,我是串石頭。”吳品峰自嘲地說,經過10多次軟磨硬泡,石權主人終于松了口,把石權賣給了他。
想在魁龍坊辦石雕展
如今,在工作之余把玩“淘”來的古石雕,成了吳品峰最大的樂趣。“一天不盤石頭,渾身就不舒服。”吳品峰笑著說。
“我有一個目標,就是想在連江魁龍坊辦個石雕展,展現連江的古石雕文化。”吳品峰說,“連江自西晉設縣,擁有1700多年的歷史文化,目前正在打造包括魁龍坊在內的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魁龍坊是連江古代文脈的起源之地,石雕文化也應有一席之地。”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惠安石雕:“精美的石頭會唱歌”2018-10-29
- 古老技藝逐時代浪潮 浙江青田續寫石雕情緣2018-10-15
- 福州西湖公園有意恢復“鐵拐李”石雕 七旬木雕藝人自薦2018-08-07
- 第四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將在國博舉辦2018-08-01
- 彭德平與他的“動物世界”2018-04-18
- 2017年經信系統尋找行業工匠系列報道之十:“惠安石雕”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蔣清蘭2018-03-10
- 東莞石雕男童“私處”被游客摸黑2017-01-1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清古村下和洋:連風都飄著書香2020-08-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