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福州市政協聚焦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提升建設福州“健康城市”

      會議現場。記者 邱陵 攝

      福州新聞網8月4日訊(記者 邱陵 實習生 林友圣)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是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關鍵舉措,是補齊民生領域短板的重要內容。4日,市政協召開“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暨《關于提升建設福州“健康城市”的建議》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議,委員、專家就頂層設計、引進人才、筑牢基層等方面積極建言,市直有關部門逐一回應。

      今年,經市委常委會會議研究同意,市政協將“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議題列為2020年常委會議協商議題。今年3月以來,市政協組織委員、智庫成員、部門代表等,深入縣(市)區和醫療衛生機構,連續召開了17場調研座談會,重點選擇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等3個子課題,同時與晉安區、長樂區、閩侯縣開展市區聯動調研、聯動協商。最后,形成一個調研報告和6個子報告,以及建議案和項目建議清單。

      做好頂層設計,明確戰略定位

      課題組認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近年來全市醫療衛生事業的短板得到不斷補齊,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但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仍存在一些亟待重視的問題和困難。比如,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不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短板突出,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需加快提升,公共衛生共建共治共享合力尚需增強等。課題組從這四個方面提出36個項目建議,并明確建議措施、主要內容和責任單位等。

      構建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關鍵在頂層設計。關于如何做好頂層設計,在本次專題協商會議中,委員、專家紛紛積極建言獻策、暢所欲言,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議。

      “公共衛生是所有衛生健康工作的前哨和基礎,要從底線思維和國家安全基石的戰略角度看待加強衛生健康工作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市政協應用型智庫專家、福建醫大衛生健康研究院副院長李躍平教授建議,福州市應率先站在新的起點上,科學謀劃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良好的健康保障。他建議,要構建反應靈敏、科學高效的公共衛生風險預警系統,促進技術創新與預警能力提升。

      在提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綜合能力方面,李躍平教授建議,利用福州市疾控中心遷建的機遇,高標準建設市疾控中心,提升市疾控中心能力,并向閩東北地區輻射。另外,鼓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共建包括P3實驗室等在內的高水平公共衛生檢測實驗室,增強“一錘定音”的檢驗檢定能力和公共衛生科學研究能力與科技創新能力。

      市政協常委丁毅黎認為,加強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是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的重要內容,也是強化健康福州建設的數字化支撐的應有之義。丁毅黎建議,加強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設計,加快建設福州市智慧疾控服務平臺,打通疾控直報系統與衛生健康、醫保監管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和藥品批發零售企業(含門店)等的數據,實現公共衛生“一網通辦”“一網統管”。

      就公共衛生體系頂層設計,委員們建議,應該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理念,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應在充分論證、打好基礎的前提下,建設一個機制完善、力量集中的疾控體系。

      市衛健委回應,市委市政府已經出臺《“健康福州2030”行動規劃》,目前市衛健委正在抓緊制定《“健康福州”行動實施方案》,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健康福州”建設領導體制與推進機制,統籌推進健康城市的建設。目前,圍繞“健康福州”建設,我市已著力實施健康知識普及等16個專項行動,細化設置了130個指標,同時圍繞著16項行動篩選實施109項重點項目,市衛健委負責具體推動任務落實、指標落實、項目落實。

      此外,市衛健委會同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委員會,著力推動我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實現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之間數據的互聯互通和信息標準化建設,目前方案已在評審中,計劃于2021年底全面建成并通過國家區域互聯互通四級甲等測評。

      配強人才隊伍,守護群眾健康

      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核心就是人才,只有對全市公共衛生人才進行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的補強,才能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供堅實的保障。

      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不論是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還是基層社區醫療機構,均普遍存在人才隊伍建設滯后、人員編制和數量不足、人員結構不合理、高學歷人員偏少、業務技術人員出現斷代等情況。如何結合實際,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的建設,在專題協商會議中,委員、專家們紛紛獻策。

      市政協委員林雯建議,制定適宜的“一地(中心)一策”,用更有吸引力的崗位薪酬待遇、職業前景留住公共衛生人才,解決市屬醫院院感人員配置數量、質量、結構問題,以及城鄉尤其是偏遠鄉村的公共衛生人員缺口大的難題。另外,學習借鑒國內外經驗,成立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或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二級學科,加大源頭人才供給。

      市政協委員董芳是福州市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在她看來,在今年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中,我市醫院重癥醫學科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也暴露了在公共衛生領域的短板和不足,比如人才缺乏、技術和設備水平有待提高等。董芳建議,加強重癥醫學科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強人員配置與專業培訓,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

      市人社局回應,將進一步拓寬公共衛生人才晉升通道,完善公共衛生機構績效激勵機制,例如對公共衛生機構引進緊缺急需專業人才,經認定后發放2000元/月生活津貼,發放5年。對于引進人才,建立“租售補”一體的人才住房保障體系,推行“閩都英才卡”服務模式。

      市委編辦表示,近年來,市、縣兩級編辦采取創新體制、盤活存量、優化配置等措施,全市共統籌調劑事業編制1199名,優先用于保障公共衛生等領域用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共衛生服務領域編制緊缺的壓力。下一步,將創新編制管理方式和用人機制,通過核定人員規模總量、推行政府購買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探索新的用工機制等,緩解編制需求壓力。

      補足基層短板,織牢健康網底

      如何發揮基層公共衛生機構的健康“守門人”作用,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常見多發疾病的診療水平,織牢公共衛生服務網底,這也是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課題組建議,要加強鄉鎮、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用房面積達標率列入市對縣政府績效考核指標,通過場地置換、租賃、整合等途徑予以保障;要提升鄉鎮、社區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促進中心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發展達到或接近二級綜合性醫院水平,提高縣域分級診療網底承接能力;要推進村衛生所標準化建設,確保每個行政村至少有一所基礎設施、基本設備雙達標的村衛生所,實現醫保“村村通”或“就近通”。

      市政協委員吳友情建議,除了硬件基礎達標建設外,還要強化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政策保障,享有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等的醫療惠民政策。如預留部分專家號給社區衛生服務站,打通簽約居民服務轉診綠色通道。

      委員、專家們認為,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要加強政府主導力度,在硬件建設上加大投入,滿足分級診療、應對疫情、服務群眾的基本要求。

      市衛健委表態稱,要努力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基層能力培訓,夯實公共衛生體系的網底。據介紹,近年來市、縣兩級預計總投入2.6億元,提升建設2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0所中心鄉鎮衛生院,目前市級財政已下達補助資金9100萬元。另外,2020年市級財政下撥補助資金496萬元,開展122所標準化村衛生所建設。

      堅持平戰結合,加強應急保障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充分證明,加強公共醫療衛生應急物資保障是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部分。圍繞應急保障,在現場,專家委員們就此獻計。

      市政協委員林雯建議,整合在榕各級各部門的專業隊伍力量,建立一支“有備無患”的兼職型危機應對專業隊伍和后備支持人才庫,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應急演練,確保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

      針對提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綜合能力,市政協應用型智庫專家李躍平提出,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和醫防融合的理念,依托濱海新城綜合醫院的感染病區建設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作為區域公共衛生臨床研究中心、培訓中心和市疾控中心的臨床基地。

      新技術的廣泛運用,有利于精準預判、科學處置。對此,市政協委員丁毅黎建議,要重視發揮醫學專家團隊的專業優勢,利用云平臺和強大的AI算力,通過加強已知傳染病和不明原因傳染性疾病的智能預警系統建設,在持續診療數據收集、智能分析診斷技術、癥狀監測技術的基礎上,加強疫情研判,對疾病爆發進行早期探查、預警和快速反應,提高疾病防控能力和診斷水平。

      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委員會回應,利用我市建有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的優勢,加快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工程、區域衛生信息服務平臺等重點項目,試點區域流行病的大數據分析和預警,促進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慢性病防治管理、健康管理、職業病防治管理等方面的大數據應用,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開發利用場景建設。在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設中,注重運用互聯網+、5G、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廣“無接觸式”診療服務新模式。

      市衛健委在會上表示,要加快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在提升傳染病防控與監測預警能力、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夯實公共基層網底、推進醫防結合等方面加大力度,切實把意見、建議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和項目,逐項實施掛圖作戰,倒計時盯緊抓實,爭取盡快取得實效、造福于民。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第一男人天堂|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处破女第一次亚洲18分钟|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丁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精品国产日韩久久亚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男人天堂2018av|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va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性xxxx黑人与亚洲|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亚洲熟妇无码AV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制服|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专区| 亚洲午夜日韩高清一区|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