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仙妹(右)與潘邦鑾在絲瓜地里忙碌。記者 鄭帥 攝
福州日報記者 蔣雅琛 通訊員 陳建鋆
凌晨4點,閩侯縣大湖鄉大坪村,月光流淌在田野,四下一片靜寂,忽見一個跳躍的光點,那是村民陳嚇娓頭頂著電筒,準備去地里采摘。腳下的田埂只有腳掌寬,60歲的她卻能在夜色中靈巧地行走,那是多年與土地親近練就的本領。
同一時刻,馬路的另一邊,村民潘仙妹早已在自家的絲瓜地里忙碌。他小心翼翼地采摘,一手托著絲瓜,一手拿著剪刀,“上午9點左右收購商就會來買菜,所以我每天3點就要起來到田里干活了”。
陳嚇娓和潘仙妹都是大坪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從前家里農田不多,只能勉強糊口。通過“雨露計劃”,扶貧干部為他們擴大種植面積,閩侯縣潘際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指導、解決銷路,兩人順利脫貧。
“農業雖然靠天吃飯,但是也需要科學方法。”潘際農業董事長潘邦鑾是鄰村人,大坪村哪塊地適合種什么,他都心中有數。對每一名幫扶的貧困戶,他都現場指導規劃,輪種時他也適時給出建議。
在潘邦鑾的指導下,潘仙妹如今已成為當地的種植能手,家里的15畝地一年種植絲瓜、胡瓜、茭白、玉米等作物,收益在1.5萬元以上。
“其實農戶種菜都沒有問題,只要稍加點撥就能種得很好,他們最擔心的就是賣不出去。”為了解決貧困戶的后顧之憂,潘邦鑾作出承諾,“賣不出去的,我都可以收!我們公司的銷售渠道穩定,他們種的菜質量也很好,完全可以給他們‘兜底’”。
潘仙妹告訴記者,只要打個電話,潘際農業的車就過來了,“我們有保障,就不擔心收入了,只管賣力干活”。
“現在他們不僅摘了帽,還能甩掉‘拐杖’自己走。”閩侯縣農業局扶貧科負責人李章煌告訴記者,潘仙妹和陳嚇娓自身脫貧的意愿很強烈,幫扶效果很明顯,不論是育苗、種植還是銷售都已經熟練掌握,完全能夠自食其力,“潘總看中潘仙妹很能干,曾經想讓他去基地做管理人員、拿固定工資,他都不干”。
不只在大湖,潘際農業為閩侯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各種有效幫扶。截至目前,公司已經有效流轉土地經營權約9860畝,每年支付土地流轉租金約99.4萬元;有效吸收貧困戶勞動力31人,2017年以來累計提供崗位工資65.1萬元;積極為貧困戶發展產業提供技術指導和質量監測,并主動承諾為貧困戶的農產品按照不低于市場價進行統一收購,解決“賣難”問題,2017年以來累計收購貧困戶農產品430萬元。
“未來,我還計劃在大湖鄉建設冷鏈倉儲倉庫,不僅降低物流成本,還能及時加工成凈菜,提高產品附加值,為更多的貧困戶增收,讓城市居民吃上品質有保證的高山菜。”潘邦鑾說。
責任編輯:趙睿
- 助力發展加速度 開創發展新局面 閩侯不斷深化機關效能建設成效顯著2020-08-05
- 政府給力技改發力 閩侯機電逆風飛揚2020-08-05
- 閩侯:集結306支應急搶險隊伍 防汛物資準備到位2020-08-04
- 閩侯援企穩崗 7000萬元“及時雨” 惠及867家企業2020-08-04
- 閩侯一男子“胃病”拖了十幾年 害得膽囊不保2020-08-03
- 孟浩然《過故人莊》真實版!就在閩侯這里!2020-07-31
- 閩侯公益夏令營“蝦油味”十足2020-07-31
- “我闖紅燈我錯了”閩侯女子這條朋友圈火了2020-07-31
- 旗山湖三創園閩侯片區集聚都市型新興產業2020-07-30
- 閩侯穩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建設2020-07-2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藍谷”項目:打造一站式工業綜合體 企業“2020-08-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