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墜枝頭,農戶樂開懷。記者 余少林 攝
福州日報記者 余少林
看著智能化烘干房里堆積成山的新收稻谷,李向雪笑逐顏開,“今年水稻大豐收,每畝增收200多元”。
李向雪是長樂古槐鎮雪美農業基地的負責人。昨日他向記者介紹,基地的豐產豐收,多虧長樂推出的一系列助農好政策。
“受疫情影響,水稻能有條不紊生產,多虧黨委政府出臺補助政策解了燃眉之急。”李向雪說,農業招工本來就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招工更難。為解決人力緊缺問題,他承諾將有關部門的一次性招工補助發給員工,憑借這個優惠條件招工50余人。
用工解決了,但資金短缺問題卻讓李向雪犯了愁。他介紹,春節前后是南菜北運的重要時期,今年受疫情影響,大量上市的蔬菜運不出去,沒了預期的銷售額,基地再生產資金受影響。春耕生產涉及種子、有機肥料、育苗基質的購買,需要墊資的投入較多。
得知消息,長樂區農業部門主動與金融機構對接,幫助李向雪向銀行貸款300萬元。3月底,貸款已發放到位,解決了李向雪的后顧之憂。
當然,高科技也幫了李向雪“大忙”。在智能溫控大棚內,基地負責人在小小的遙控器上一按,大棚內的溫度自動調節,噴淋系統自動開啟,給菜苗澆上“甘露”。
“目前基地里有6個智能化溫控大棚,面積共40畝。”李向雪介紹,有了科技支撐,種菜更方便,不僅省時省力,菜也長得更好,例如水稻種植,按傳統作業,種植1畝水稻要1個工人,智能化后,3個工人加上一臺設備,就能完成50畝水稻的種植,生產效率大大提升。原來,工人憑經驗種植,現在,澆水、施肥均根據大數據精準控制,極大降低了成本。疫情防控期間,運用高科技,也避免了工人聚集。
“長樂區圍繞‘六穩’‘六保’要求,重點抓好農業生產,加快恢復生豬產業,守住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農業農村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勢頭。”長樂區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長樂區壓緊壓實糧食生產責任,確保糧食穩產保供,今年計劃糧食播種面積17.45萬畝、產量6.92萬噸,目前,3.5萬畝早稻已進入收獲季。春收馬鈴薯6.2萬畝,已全部收獲完畢。當地還加強糧食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控、防災減災等關鍵技術措施的推廣應用和農資市場監管檢查,為糧食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和法制保障。
依托地理區位優勢,長樂區現代農業不斷優化種植結構,引導農業朝著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著力打造現代特色農業。長樂區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區現有設施蔬菜大棚面積約6000畝,集中分布于鶴上、古槐、玉田和猴嶼等幾個鄉鎮。
此外,長樂區積極引導企業全面提升設施水平,建設抗臺風、高標準的智能化溫控設施大棚,促進設施蔬菜產業的穩步發展。今年,長樂種植的蔬菜不但可滿足本區域需求,還可供應周邊及省外地區。
責任編輯:趙睿
- 長樂電力:全面排查保安全2020-08-11
- 長樂有序推進今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 20個項目動工實施2020-08-10
- 長樂穩崗“及時雨” 力挺企業渡難關2020-08-07
- 長樂檢察建議促進鎮屬企業財務規范管理2020-08-06
- 長樂開展“文明餐桌”行動 檢查餐飲服務單位1868家次2020-08-06
- 長樂30名失業人員率先領到補助金 “及時雨”助他們樹立再就業信心2020-08-05
- 行政審批“快速通道”助推長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2020-08-03
- 政策服務送上門 長樂聚泉食品公司新生產線即將投用2020-08-03
- 長福高速預計8月上旬通車 長樂至福清只需20分鐘左右2020-07-31
- 長樂將保護古文物和古建筑轉化為城市發展活力2020-07-2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臺風帶來短暫淸爽 福州今天雷陣雨轉多云2020-08-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