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眠山上,三角梅向陽綻放,匝道間的山頭滿眼綠意;閩江上,連綿橋跨穿越,濕地如翡翠般點綴……這是行駛在北園互通立交和三江口大橋上的尋常景色。
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局獲悉,圍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福州市全力推動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依托國內首部專門針對建設開發項目的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技術導則《福州市城鄉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技術導則(試行)》,去年至今,全市173個竣工項目已完成山體植被修復面積2191241.85平方米,實現“一個項目一片景”。
多彩“畫筆” 為山體添色
南臺大道南段是城區首批重大治堵項目和“接二(環)連三(環)”重要項目,串起“南大門”的順暢出行。作為南段工程起點,已建成的北園互通立交每日繁忙。
市城鄉建總該項目負責人侯思遠告訴記者,北園互通立交建設得開挖牛眠山體,面對約6萬立方米的土石方開挖量,他們做起生態保護與景觀“加法”。
最體現心思的是坡面的精致景觀。“以往道路、橋梁建設碰上山體,大多是邊坡防護加簡單覆綠。”侯思遠說,針對山體含石量大的特點,在邊坡防護框上,他們放置了生態袋,“柔軟的溫床”讓草籽、花種更易扎根,成為山上的美景。
生態修復的“加法”從山體延續至橋下。南臺大道東北側,一座面積1200平方米的雨水花園與閩王紀念堂為鄰。蓋山中學附近空地也將以古榕樹為圓心,打造全新的街頭公園。據了解,整個北園互通立交的生態修復面積達5.5萬平方米(含邊坡巖面約1500平方米)。
多措并舉 為濕地護綠
在沿江近海等項目建設上,同樣能看到對周邊生態全方位的保護修復。“為守好閩江生態和這片江中‘綠肺’,我們費了不少心思!”市城鄉建總三江口大橋建設項目負責人張良說。
早在項目啟動前,大橋建設對濕地的多樣性影響、水土保持等細化方案就經過了林業、環保等方面相關專家重重把關,對方案進行細致優化。比如,對全長1684米的主橋采用合理跨徑,減少水中墩柱,以避開濕地主體,最大程度避免對生態的擾動。針對橋梁后期排水問題,通過一套集中排水系統,讓污水直接從橋面匯至地面,讓污水不直排入江。
導則先行 加強生態保護
“項目施工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擾動,是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市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指引下,由市建設局牽頭,福州市10個部門先行先試,聯合發布了《福州市城鄉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技術導則(試行)》。
導則要求,福州市行政區域內建筑、道路橋梁、河湖等城鄉建設項目參建各方,需全面加強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環保監督管理,確保生態環境有效保護。項目完工后,應立即恢復周邊環境,做好園林綠化提升等。通過多個項目先行先試,導則還將根據福州市建設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論證,以求起到更好的指導及監管效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工地生態修復有序開展,針對今年新梳理出的134個臨山臨水及工地紅線涵蓋山體存在生態環境破壞風險的建設項目,也都有了專項保護施工方案。今年上半年,18個竣工項目均完成周邊環境修復,累計修復山體植被面積44563平方米。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責任編輯:趙睿
- 今年福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已開工4052套2020-09-01
- 提醒!福州這些地方將停水,你家有受影響嗎?2020-09-01
- 30多萬拆遷款!福州一“熊孩子”偷偷用來打賞網絡主播2020-09-01
- 2021年度福州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工作啟動2020-09-01
- 福州市2020年引進博士(碩士)特訓營順利結束2020-09-01
- 福州各地各部門認真傳達學習貫徹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2020-09-01
- 去年至今福州173個竣工項目復綠超219萬平方米2020-09-01
- 點贊!福州倉山區鄭路君入選“福建好人榜”8月榜單啦2020-09-01
- 福州開通多條定制公交 方便學子出行2020-09-01
- 實名注冊志愿者超140萬人 志愿服務為福州添福增彩2020-09-0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2021年度福州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2020-09-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