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與現代、民族與時尚的完美融合下,畬族“鳳凰霓裳”煥發新魅力。一件現代畬服創新作品入選2019年國際紡織服裝學會(ITAA)設計展。讓非遺“畬族鳳凰裝”在國際大放異彩的是閩江學院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副教授陳栩以及她的學生。
畬族鳳凰裝闖入國際視野
“入圍作品的靈感來源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畬族服飾。”9日,陳栩指著電腦上一襲時尚的長裙說。
她說,長裙上的鳳凰刺繡,提取自畬族服飾的刺繡圖案,工藝則運用了羅源畬族服飾中的“捆只顏”。
2019年,陳栩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做訪問學者,她與該校合作導師一起,把重構傳統服飾的創新設計作為合作研究方向。
其間,恰逢ITAA設計展在美國舉行。陳栩帶領學生以羅源畬族服飾為靈感創作的這件作品,經過國際學術界的雙盲評選,成功入選。
ITAA設計展一年舉辦一屆,面向世界各地紡織服裝高校,旨在通過文化、技術交流,推動世界各紡織服裝高校對紡織、服裝產業未來發展的研究。
國際紡織服裝學會主席Youn Kyung Kim對這件作品的評價是:“紅色和酒紅色的大膽組合,有趣的圖案,讓作品給人美感和愉悅感,文化元素以創造性的方式清晰地表現出來。”
參展現場,在陳栩的解說下,來自世界各地紡織服裝院校的師生紛紛被來自中國的畬族服飾文化所吸引。
此外,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第六屆國際學術周上,陳栩憑借對福建畬族服飾文化的研究成果,榮獲訪問學者一等獎。
“能讓世界共享畬族鳳凰裝之美,這一年,不虛此行。”陳栩說。
融合時尚元素
畬鄉美服“活”起來
認識陳栩的人都說,她所取得的成績并非偶然,而是十三年厚積薄發的必然。
陳栩,這個生活、工作在福州“80后”,從2007年開始,就用足跡“丈量”深藏在大山里的畬服文化版圖,帶著學生訪遍福建畬鄉村落。
陳栩十三年如一日的熱忱,讓畬族老人們把“壓箱底”的衣服拿出來,供她拍照測量研究;畬族婦女們解開復雜的傳統發飾,為她演示解說;畬村有民俗活動,都會喊她參加……
取之于畬鄉,用之于畬鄉。陳栩從科研論文的發表到教學課程的傳授、建言獻策,再到指導學生參加服裝設計大賽和文創產品開發,均圍繞畬族服飾文化研究方向展開。
“傳統的服飾文化不應束之高閣,最好的保護方式,就是讓它‘被需要’。”陳栩一直致力于解決讓畬族傳統服飾“活”起來的問題。
她帶領學生,把畬族服飾的圖案、工藝融入現代時尚設計潮流元素,將傳統服飾轉變成生活中的實用良品。她推動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與畬鄉對接,幫扶畬鄉村民在家創業、脫貧致富,讓非遺技藝被更多人所掌握,助力畬村文化振興。
一路走來,陳栩把一項研究從“冷板凳”推至“熱風口”,榮譽紛至沓來:第六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杰出教師獎”,她是福建省應用型高校獲此殊榮的第一位教師;她的教學成果《以福建地域特色服飾“非遺”為導向的地方高校產教融合、服務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獲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高校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去年,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專著《福建畬族服飾文化研究》。如今,她的另一本專著《福州畬族服飾文化研究》即將付梓。
福州晚報見習記者 林雅/文 見習記者 林雙偉/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穿過400年時光 “秀”畬族苧麻紡織技藝2020-09-16
- 光澤:為畬族群眾脫貧開“良方” 能人引領產業帶動2020-09-08
- 福鼎佳陽畬族鄉:脫貧致富快 全靠產業帶2020-07-30
- 福建畬鄉:從偏遠貧困村到小康明星村的幸福變遷2020-07-01
- 羅源:譜寫民族發展變奏曲2020-04-20
- 羅源打造畬族文化“大觀園” 引進現代影音技術2020-04-10
- 羅源畬族小學生搭乘高鐵 開啟春運探秘之旅2020-01-17
- 連江天竹村展現“最炫民族風”2019-11-16
- 福建省召開觀摩交流會 共謀打造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9-10-14
- 福鼎硤門畬族“牛歇節”:畬鄉歡歌滿山飛2019-05-1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聚焦創新發展 暢想精彩未來 與會嘉賓分享數字2020-10-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