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福建長威科技的城市智腦平臺前駐足觀看。 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攝
編者按:
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作為本屆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設置了數字抗疫、數字福建、主賓省、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特色主題七大板塊,以及三個成果發布區,并在線上搭建了“云上展覽”,進一步提升展覽的數字化水平和互動性體驗。
本屆展覽會位于海峽國際會展中心5、6、7、8、10號館,展示面積5.6萬平方米,吸引了國內外257家單位前來參展。
新板塊總結新經驗。本屆展覽會特別規劃了“數字抗疫”板塊,集中展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大數據、人工智能彰顯出的巨大應用價值。
新熱點展示新特色。展會緊密結合國家戰略部署,打造數字政府服務生態、數字新基建、鯤鵬生態、PK生態、人工智能生態五大特色主題。
新形式實現新聯動。充分利用5G、云、3D、大數據、互動直播等前沿技術,展會首次線上搭建“云上展覽”,設計3D創意展島,七大板塊同步上線。
新場景帶來新體驗。本屆展會規劃了智慧出行、智慧環保等生產生活主要場景板塊,集中展示了數字技術助推城市綜合治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請跟隨本報記者走進展會,一起參觀展館。
主賓省的數字魔法秀
東南網10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謝婷)
河南省展區:黃河現“鯤鵬” 數據“活”起來
曾經刷爆朋友圈的“鯤鵬”身影,12日出現在了7號館的河南省展區。
展區展示了鯤鵬產業的發展路線圖——河南依托華為公司技術力量,硬件制造和軟件適配協同發力打造“Huanghe”品牌。2020年,預計形成年產“Huanghe”服務器35萬臺、PC機75萬臺、平板電腦20萬臺的生產能力;2022年,集聚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將初步建成國內重要的鯤鵬軟件研發集聚地;2025年,培育2~3家行業領軍企業,將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千億級鯤鵬計算產業集群。“立足河南,面向全國,讓世界有第二種選擇。”發力鯤鵬產業,河南展區喊出了這樣的豪言壯語。
展區的數字政府模塊,“310”線上貸款模式引人注目。“所謂的‘310’,就是企業3分鐘完成線上貸款申請,銀行1分鐘完成相關數據調用,通過風控模型自動審核并放款,企業全程0跑腿。”河南省大數據局發展規劃處處長助理趙永威介紹。
據了解,這個平臺收集了市場監管、稅務、養老、電力、信用、環保、公積金等18個部門119大類核心數據1.4億條。原本沉睡的政務數據由政府出面協調,免費提供給銀行,簡化審批流程,用大數據為中小微企業“解了渴”。
山東省展區:一屏觀全省 辦事“加速度”
一網管全省、遠程實時監控企業開辦進程、掃碼追溯一顆蘋果的生長軌跡……在本屆數字峰會上,山東作為主賓省展示了近年來數字化建設成就,現場人氣高漲。
步入占地400平方米的山東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數字山東全景地圖,這是山東的全省一體化綜合指揮平臺。“平臺整合全省各級各部門相關系統和數據,橫向部門互聯,縱向各級貫通,實時更新,做到‘一屏觀全省,一網管全省’。通過它就可以直觀了解到山東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數字化應用。”山東省大數據局主任科員馬唯碩介紹。
開辦一家企業需要多久?數字政府展廳的大屏實時顯示著最快的辦理速度:35分鐘!這是遠程實時展示的濟南高新區企業辦事大廳里的畫面。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由企業自主研發的區塊鏈+政務服務平臺在高新區上線一年半,一家企業成立最快35分鐘就可以辦理完畢,平均123分鐘。
海南省展區:VR游無人島 “碼”上辦便民事
“你們現在看到的,是下午4點17分的三沙趙述島。島上正在刮臺風,你們會感覺自己站在塔尖上,如果害怕就別低頭……”在海南省展區,參觀者排成長隊,邊聽工作人員講解,邊體驗VR游無人島的樂趣。
除了VR游,現場掃碼還可以進入各大直播平臺,看海南本地網紅主播直播海南。“我們爭取多多拋出‘繡球’,吸引更多人在春暖花開時踏上海南之旅,享受美食美景。”海南展區工作人員說。
在數字政府服務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只要掃描相應二維碼,下載“碼上辦事”小程序,未來在海南的免稅店里,就可以不用排長隊,做到以碼免稅、持碼消費、精準補購。
網龍公司的智能機器人與觀眾互動。 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攝
5號館
智慧社會有新“玩法”
東南網10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潘園園)VR仿真駕駛、智能垃圾分類箱、地鐵刷臉進站、智慧交通樞紐……在5號館,集中展示了數字技術在改善社會生產生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讓觀眾直觀感受數字中國建設為生活帶來的巨大便利。
智慧生活更便捷
不掃碼,不刷卡,更不用提前準備零錢購票,進入刷臉時代的福州地鐵就這樣簡單方便。“忘帶手機、零錢都沒關系,只需刷臉乘車,過閘只需要1秒。”福州地鐵展臺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在以城市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平臺和城市統一支付平臺的基礎上,加入高精度人臉信息采集、大規模人臉對比等AI技術,已實現刷臉通行,目前地鐵人臉識別出行系統已在福州地鐵站點投入使用,讓市民出行更快捷便利。
在新大陸展臺,記者看到,隨著智能溯源技術的應用推廣,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今后,到餐廳點菜,先用手機掃一掃,菜品“出身”一目了然。西生菜、螺旋面、苦菊、紫生菜、櫻桃蘿卜、沙拉汁、黑胡椒粉……一道看似再普通不過的蔬菜沙拉,通過掃碼可以查詢到所有食材的“身世”,包括進貨時間、產地、檢驗結果等,都能憑借可追溯系統一一揭秘。
智慧環保更普及
隨著垃圾分類的普及,越來越多市民踐行環保理念。在福建工蜂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展臺,記者看到,身邊熟悉的垃圾分類箱有了智能升級版:只要刷臉或掃二維碼,4個智能垃圾箱會自動打開蓋子,方便市民隨時投放,而且實現智能稱重、回收物全程跟蹤、回收網絡體系數據化管理,垃圾分類數據一目了然。為了調動民眾積極性,智能垃圾箱還推行積分制,市民可使用積分在商城內免費兌換對應產品,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習慣。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如何利用數字技術助力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在國投福建資源展臺,記者了解到,福州市正積極打造垃圾分類可回收物智能化平臺,實現回收便民化、過程監管智慧化。通過大屏幕,今日回收量、本月回收量、回收類型等信息一目了然,平臺能追蹤可回收垃圾收運的統計清運中轉等全流程,實時掌握可回收垃圾的分類情況,今后還將提供線上預約上門回收等服務。
“數字賦能,資源回收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平臺運營有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努力打造“再生資源回收平臺+環保驛站+智能分揀中心”立體網絡式回收體系,實現福州市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目標。
6號館
當傳統產業遇到新基建
東南網10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眼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成為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
6號展館聚焦數字經濟,集中展示云計算、區塊鏈、衛星通信、網絡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成果,以及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取得的重要成果。
一片葉子的數字之旅
農業龍頭企業福建春倫集團,展現了一片葉子的數字之旅。
“每當采茶時節,茶農采摘鮮嫩茶葉,經過炒青、揉捻、干燥等初加工后,將毛茶送至茶廠進行后續精制。其間,工作人員通過智慧農業物聯網平臺,對茶葉生產數據進行全程錄入收集。”春倫集團工作人員說,企業著力構建智慧物聯網平臺,結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地理信息等技術,實現對茶園信息、生產加工信息、茶產品批次追溯信息的維護、管理、查詢。
銷售完成后,茶葉生產、包裝、物流、消費追溯等數據還將回傳至本地數據中心,利用大數據分析,科學調整生產計劃,精準制定營銷策略,完成對傳統茶產業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改造。
“近年來,我省大力推廣農業物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新技術和新裝備,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建設,推動農業生產智能化改造,初步摸索出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轉型道路。”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說,未來福建將持續推進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推動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一塊玻璃的數字改造
第一次亮相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福耀集團,首次公布了汽車前擋玻璃“前裝ETC解決方案”。“我們采用天線防拆技術,將ETC感應模塊植入玻璃內部,在有效發揮玻璃天線作用的同時,解決高端玻璃上金屬膜層對信號阻隔的弊端,有效保持信號一致和穩定。”福耀集團技術人員描述了智能玻璃未來的使用場景,“其功能還可擴展至停車、加油等出行服務,代表了ETC應用的新方向。”
面對新一輪技術革命,福耀開啟了“智能制造+智能產品”的雙智戰略。早在2015年,福建便開啟了數字化轉型之路,在業內最早提出“將工業4.0”落戶福耀的理念。在智能產品領域,福耀利用自身在玻璃制造和玻璃天線等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聯合多家通信和電子行業龍頭企業,推出了前裝ETC、FRID、顯示玻璃等系列產品,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多領域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傳統能源服務業,則借助數字化加速了綠色轉型。國家電網現場推介“綠電交易”模式:利用大數據分析,精準掌握電力用戶消費偏好,利用平、谷時段的充電價差,有效調動汽車有序充電,實現移峰填谷,從而減少電網峰谷差,提升電網運行效率,同時降低了電動汽車使用成本,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展示的現代農業智慧園可視化管理系統。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攝
8號館
大數據在抗疫中“立功”
東南網10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謝婷)在抗疫斗爭中,如何讓大數據跑出速度、力度和溫度?
在本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8號館展區集中展示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各地各部門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開展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復工復產的典型案例。同時,也呈現了各部門和各醫療機構抓住數字化轉型拐點,探索“互聯網+”醫療服務,提升患者就醫獲得感的創新實踐。
5G醫療,救人于千里之外
一邊是福建福州,一邊是湖北宜昌。屏幕兩邊的醫療專家們通過會診系統查看了患者的檢驗檢查報告單、電子病歷等資料,結合前期治療方案,一起商討出新冠肺炎重癥病人完善的診療建議。
在基層醫院,查房醫生將5G查房推車推入病房,調整好屏幕攝像頭,就能讓省級醫院專家組醫生實時遠程查房。專家通過屏幕不僅可以實時抽調病人病歷,還可與病人交流,對患者下一步治療方案進行指導。
在8號展館,一幀幀畫面掠過,讓駐足的觀眾不禁感嘆,新冠疫情阻隔了人員的流動,但新技術卻讓“空降”成為可能。
據介紹,我省依托省立醫院搭建的福建省新冠肺炎遠程指導中心,利用遠程醫療平臺和5G技術,建起跨越空間的戰“疫”通道,實現與援鄂醫療隊以及省內91家定點醫院信息系統的整合分享。截至2020年9月中旬,該中心共遠程巡診近2000例次,遠程會診危重癥病患近600例次。不僅如此,遠程指導中心還聯通了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五大洲,與加拿大、法國、波蘭等9個國家和地區毫無保留地分享抗疫經驗,向廣大華人華僑傳遞祖國的溫暖和關愛。
導診消毒,通通交給機器人
有的撐著圓滾滾的身體盡職盡責“巡視”全場;有的撲閃著大眼睛,隨時隨地捕捉觀眾影像,等待解答各種咨詢……在8號展館,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在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900醫院展位前,記者看到,智能導診機器人“小美”堪稱行走的醫院“百科全書”。“關節痛掛哪個科室?”“今天消化內科有哪些醫生看門診?”“小美”不僅能熟練解答各種問題,還能聽懂和分析常見疾病病癥,進行導診分流。
在孟超肝膽醫院展位前,一臺消毒機器人正在辛勤工作。“疫情期間,它可立了大功!”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機器人采用全程智能操作,可以自動設定行進路徑,智能識別環境內的物品并自主避讓,能高效、精準地對環境物體表面和空氣進行集成超干霧化過氧化氫等離子空氣過濾和紫外線消毒,殺菌效果達到99.99%,大大減少了后勤人員職業暴露的危險。
多碼融合,不帶卡也能看病
不帶就診卡、不帶醫保卡,只需一部手機就能在醫院看病、結算、取藥。
在8號展館,記者現場模擬體驗了一把“快速就醫”。記者通過省立醫院的微信公眾號進入多碼融合菜單,關聯信息后獲得融合碼。憑著融合碼,記者迅速在手機上完成預約、模擬就診、結算等環節,所有流程一“碼”搞定。
省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多碼融合是指“電子健康碼”“醫保電子憑證”“金融支付碼”的多碼合一,居民到醫院就醫無需攜帶就診卡、現金、銀行卡,只需一個“多碼融合碼”,即可享受無卡就診、手機在線結算的便捷就醫體驗。該做法有效解決了醫療衛生機構“多卡并存、互不通用”、手機支付無法醫保結算等堵點問題,目前已在省屬醫院先行上線使用。
10號館
“黑科技”的日常運用
東南網10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契合未來數字中國建設新趨勢和要求,10號館重點展示數字基礎建設、鯤鵬生態、PK生態等特色主題領域的建設成果。
乳腺癌早期篩查利器:
數字化光子影像系統
和B超檢測的手法外形一樣,涂一層耦合劑,就可進行乳腺癌早期篩查,但它檢測的原理卻不同,是將激光照入細胞。在清華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清華-福州數據技術研究院、福州數據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聯合展區,記者看到這款由福州數據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數字健康團隊研究開發的數字化光子影像系統。
乳腺癌最好的預防方案是早篩查、早發現、早診斷。一款優秀的疾病篩查工具顯得尤為重要。“這個系統融合光聲和超聲成像技術,結合AI及大數據,可對組織器官進行多維度成像,比如,可對血液、血管組織成像,定量獲取血紅蛋白、血氧含量、血液流速、心動周期參數等數據。”工作人員介紹。
“目前,乳腺癌篩查通常采用鉬靶或B超、核磁共振,而這款系統既有B超功能,但精度更高,相較鉬靶,無創、無輻射,比核磁共振造價更低。”工作人員說,這個系統致力于乳腺癌的早期篩查,其效果已得到業內權威專家的廣泛認可,并已逐步應用于臨床。
移動高效的辦公利器:
訊飛智能筆記本
說出筆記的記錄時間或主題、關鍵詞,就能快速檢索出相關的筆記內容。在科大訊飛展區,記者看到一款職場辦公人士的辦公利器——訊飛智能筆記本,它采用筆本一體化設計,適合隨身攜帶。
“它支持4G流量卡,能夠隨時隨地進行郵件收發、語音實時轉寫等在線功能,也能實現中英文實時互譯。”工作人員介紹,它還搭載先進的訊飛手寫識別引擎,能夠迅速識別出使用者的手寫筆跡,并快速轉換成可編輯文本,通過郵箱及二維碼進行分享,還能夠通過WiFi直連打印機,進行無線打印。而且,你說的話它能夠實時且精準地轉寫成文字,不僅能夠識別普通話,更能識別多達12種方言,中英混合或純英文也能識別。
在工作人員演示下,記者看到,這款筆記本語音轉文字的同時,錄音、文字、要點,一一匹配。點擊某一手寫要點,相對應的轉寫文字就會高亮展示,點擊就能播放出相對應的錄音,回聽回看記錄內容,方便又高效。
數據存儲利器:
光電融合存儲系統
大數據時代,數據呈幾何級數快速增長,而傳統的存儲技術,包括固態閃存等,其容量的發展很可能跟不上數據量的發展。光存儲憑借安全可靠、綠色長期等優勢,契合了信息化時代數據存儲的需求。
在紫晶存儲展區,記者看到一個閃著藍光的、高約2米的黑色立柜——紫晶ZL6120磁光電融合存儲系統。“這個系統采用轉籠設計,單節點支持6120張碟片的超大容量,可擴展到PB級海量存儲,保證數據50年以上存儲年限不被篡改,能實現數據分層、歸檔、備份、容災,為海量數據的妥善保存提供支持。”工作人員說。
“傳統存儲介質采取磁存儲、電存儲的原理,由于不存在‘永磁體’‘永電體’,數據始終無法做到長期保存,無法達到安全穩定,每5年左右需要更換服務器存儲設備。”工作人員介紹,光存儲技術從介質上實現了突破,其原理為物理刻錄,由于光盤采用無機合金,具有長期穩定不易分解的特性,因此可以安全、穩定地將數據保存50年以上,從根本上解決數據存儲安全的問題。
責任編輯:趙睿
- 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大數據論壇舉行2020-10-13
- “智慧館”里 機器人當“扁鵲”2020-10-13
- 助力高質量發展超越——智能制造分論壇熱詞點擊2020-10-13
- CTID平臺亮相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2020-10-13
- 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福建分論壇舉辦 聚焦新時代創新發展2020-10-13
- 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主論壇在福州舉辦 聽聽李彥宏、周鴻祎等大咖都說了什么2020-10-13
- 于偉國王寧與出席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部分嘉賓座談2020-10-13
- 展現“未來教育”樣板 網龍攜多款智慧教育產品亮相峰會2020-10-12
- 騰訊云與福州市展開戰略合作,覆蓋數字應用、數字文創、智慧城市三大方面2020-10-12
- 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李彥宏:智能經濟是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新標簽2020-10-1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網龍攜多款創新產品亮相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2020-10-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