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旭濤 林侃)《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顯示,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將達到3.7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將升高至3.63%,帶動就業人數達131.29萬人。
13日舉行的工業互聯網分論壇上,國內龍頭企業、本土知名企業以及工業互聯網領域專家圍繞工業互聯網政策、技術、產業、應用、實踐經驗等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工業互聯網未來發展之路。
產業變革的必由之路
“目前,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已經覆蓋我國機械、交通、能源等30多個重點行業,成為支撐實體經濟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工信部信管局局長韓夏指出,工業互聯網已成為當前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重塑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
同時,她認為,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因此,接下來要加快技術創新、激發市場動力、營造良好環境、堅持發展與安全并重、加強開放合作,共同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在對19家國內標桿企業及其服務對象進行跟蹤檢測后,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認為,工業互聯網在促進雙循環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降本減存上成效明顯,“發展工業互聯網,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下的必由之路”。
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在主旨演講中指出,發展工業互聯網,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目前,政府正加速5G+工業互聯網應用落地。他說,按照工信部發布的方案,提升“5G+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能力,有三大關鍵任務——打造5個內網建設改造公共服務平臺、遴選10個重點行業、挖掘20個典型應用場景,讓“5G+工業互聯網”的產業支撐能力顯著提升。
挑戰和機遇并存
“工業互聯網經過幾年的努力,取得很大進展,也進入深水區,遇到很多困難。”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張順茂指出四大挑戰:首先是“端”上線難,終端種類多,協議類型復雜;其次是聯接復雜,數據眾多、各有不同,難以互通;還有“數據孤島”和AI應用開發難的挑戰。
因此,華為提出“5機”協同,共創工業智能體的解決方案。“‘5機’包括5G、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工業應用,通過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智慧應用等,改變工業生產方式,助力工業高質量發展。”張順茂說。
工業互聯網領域缺人才,已成為業內共識。北京理工大學東南信息技術研究院常務副理事長黃河燕指出,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遇到三個瓶頸:“首先,工業互聯網還處于起步階段,人才需求存在不確定性,師資力量也比較缺;第二,工業互聯網的涉及面廣,產業結構復雜、交叉性很強,高校對于專業設計、布局的難度很大;第三,工業互聯網應用性很強,實踐能力要求高,給人才培養帶來挑戰。”
為此,研究院聯合了600多所高校和160多家數字經濟方面的頭部企業,設立了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同時,在莆田設立新工科產業學院,在與工業互聯網和數字經濟密切相關的5個專業招生,平均每年有2000個指標,對東南地區的數字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人才支撐的作用。目前,研究院已經有了7個博導的團隊,并進行了碩士層面的招生,一年大概有200個名額招生指標,后續還將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培養。
崛起中的“福建力量”
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工業互聯網分論壇這樣的國家級舞臺上,“福建元素”也越來越足,這也凸顯了如今福建工業互聯網的競爭力。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福建涌現出若干在行業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及一批特色鮮明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摩爾軟件就是其中之一。
“工業軟件開發和應用相對復雜,且實施成本較高,因此不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雖然有數字化轉型需求,卻常常面臨‘不敢用、不會用、用不起’等問題。”摩爾軟件總經理方金華表示,摩爾構建的業內首家以開源的工業App開發及工業App運營為目標的摩爾云工業互聯網平臺,能有效降低工業軟件開發門檻,讓更多制造業中小企業也能享受到兩化融合的紅利。
據記者了解,“摩爾云”上存放著摩爾軟件在百余家大型企業MES系統上的知識積累,它們是開源的,可被開發者依需求提取出來“加工”成全新的工業軟件。同時,新成果既可以留存于平臺,作為“商品”出售或出租,也能作為“原材料”在開發中實現迭代和復用。
截至目前,平臺已匯聚工業軟件開發企業130多家、云端企業用戶10000多家,其中有包括長虹、海爾等在內的超過500家的大型工業企業,積累算法模型4000多個。
成立于2016年的廈門鏈石科技是飾面石材行業產業互聯網企業,致力于推進石材全產業鏈的數字化。CEO任建新在發言中表示,立足細分領域的鏈石科技如今已經在全球石材生產、銷售、設計的智能化改造領域擁有領先的市場份額,有效破解了傳統石材行業存在的非標產品渠道分發難、制造離散導致的邊際成本遞增等一系列瓶頸。
不少國內行業領軍企業也加強在福建布局。
去年11月,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州落地東南運營總部及工業互聯網產業基地。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旗表示,這一區域總部將打造具有針對性、有區域產業特色、更懂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為福州乃至全福建制造企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助力,打造工業互聯網賦能區域經濟的新樣板。
記者從省工信廳了解到,近年來,我省涌現出中海創、摩爾軟件等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對接引進華為、中軟國際等一批國內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廈門遠海碼頭、國網電力、九牧廚衛、寧德核電、信泰科技、柒牌時裝等龍頭企業率先在AGV無人運輸、產線巡檢、質量監控、企業網絡改造等方面開展“5G+工業互聯網”試點應用。
“未來,福建將持續培育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能力,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同時,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加強工業互聯網在電子、機械、石化、裝備、汽車、紡織等重點行業的融合創新,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和應用標桿企業,建設一批‘互聯網+先進制造業’重點項目,實施一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徑模式。”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趙睿
- 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工業互聯網分論壇舉行2020-10-14
- 福州工業互聯網專項資金開始申報 申報條件有這些2020-05-29
- 福州正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試驗系統2019-04-20
- 中國航天科工打造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2018-06-15
- 張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淡的“85后”科研工作者2018-01-3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絲路分論壇在福州2020-10-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