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長崎市首次向福州市贈送海葡萄。(市海洋與漁業局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張笑雪
1980年10月20日,福州市與日本長崎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這是福建省及福州市對外結好的第一對國際友城。
技術交流、優質種苗互贈、研修員互派……幾十年來,兩市在水產領域攜手相伴、共同發展,取得了累累碩果。
今年是福州市與長崎市締結友好城市關系40周年。40年來,兩市互相派遣的水產研修員16批19人次,不僅促進了技術交流,更加深了相互了解和友誼。截至目前,兩市水產界的交流訪問達56次,其中長崎市派團訪問福州27次,福州市派團訪問長崎29次。
良種互贈
開啟鮑魚產業新篇章
1984年6月,福州市水產考察團一行訪問長崎,考察當地漁業,并達成向長崎購買兩艘漁船的意向。1985年1月,福州市水產局工程師率漁船監修、接收團19人赴長崎接收兩艘漁船。同年5月,福州市水產局技術人員赴長崎市水產中心進行為期3個月的研修。長崎市首次向福州市贈送1600只盤鮑幼鮑,隨長崎市民友好之船抵達馬尾。
合作雙贏,為雙方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1985年以來,長崎市先后向福州市贈送了盤鮑、紅海膽、海葡萄等優質海產品種苗;福州市也向長崎市贈送了海帶苗、雜交鮑等優良品種。長崎市贈送的盤鮑原種,促成了福州市鮑養殖產業的興起與發展;福州市贈送的海帶苗種也促進了長崎的海帶養殖研究。
上世紀90年代,在長崎水產技術專家的指導下,福州將長崎的盤鮑和中國北方的皺紋盤鮑進行雜交,在國內率先成功培育出雜交苗。此舉對福州市雜交品系的鮑種質復壯起到了積極作用,該雜交苗也是國內目前鮑魚養殖的主導品種。
近年來,鮑魚養殖已經成為福州沿海漁民發展水產養殖、增加收入的拳頭產品。2019年,全市鮑魚年產量逾8.5萬噸,產值88多億元,占全國鮑魚產量47%以上。
人才交流
拉動漁業發展新引擎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合作因互鑒而豐富。1981年,福州市開始向長崎市派出水產研修生。水產研修生學成歸國后,在水產良種的引進、育苗養殖技術的研發等方面均有建樹,并在各自的崗位發揮骨干帶頭作用。
2008年至2011年,雙方每年互派水產研修生,研修期1個月。通過多年的水產領域技術交流活動,兩市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40年來,福州和長崎兩市水產界的交流訪問達56次,在技術交流、優質種苗互贈、研修員互派等方面碩果累累。
進入新世紀以來,雙方交流領域不斷拓寬,合作成果更加豐富。2006年11月,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組團赴長崎訪問,促進了兩市水產業的新一輪交往。2008年4月,長崎市訪問團到訪福州,“福州市與長崎市進一步加強水產交流協議書”正式簽訂。自此,兩市開始每年互派水產研修員1名,研修期1個月。
2015年11月,以長崎市副市長加藤邦彥為團長、副議長西田實伸為副團長的長崎市友好訪問代表團一行25人訪問福州。福州市與長崎市續簽水產交流協議書,在2008年協議書的基礎上,增加了人工魚礁、底播養殖、赤潮監控、水產品加工等技術交流內容,推動兩市水產交流向更深層次、更廣空間發展。
訪問期間,代表團一行考察連江縣官塢海洋開發有限公司的海帶和鮑魚養殖,并參觀市海洋漁業技術中心實驗室。雙方圍繞海帶、鮑魚養殖技術進行座談交流。
積極加強漁業對外交流合作,是福州市全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戰略樞紐城市的重要內容。2009年起,福州已連續12年成功舉辦海峽(福州)漁業周·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長崎市多次組織代表團參加活動,開展長崎特色漁產品宣傳推介、經貿交流,并對我市的漁業產業進行考察訪問。
互尊互信、攜手向前,合作的腳步從未停止,福州和長崎兩市將繼續共享漁業發展成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一份力量。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市市長尤猛軍和長崎市市長田上富久互致賀信2020-10-20
- 《人民日報》點贊福州創新就業扶貧機制2020-10-20
- 福州長崎結好40年來多領域合作成效顯著2020-10-20
- 第三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在福州開幕2020-10-20
- 福州植物園啟動研學教育之“科普活動進校園”2020-10-19
- 福州工業投資增速企穩回升2020-10-19
- “千人大軍”收官 福州大學城靚出新高度2020-10-19
- 福州市第二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側記2020-10-19
- 2016年至今,福州增種75萬棵大樹2020-10-19
- 福州百名志愿者保護母親河 “蛙人”水下撈垃圾2020-10-1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林寶金:堅持念好“山海經”畫好“山水畫” 2020-10-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