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11月2日訊(福州晚報見習記者 林雅 通訊員 陳鈺濤/文 醫院供圖)腹痛、出現黃疸、肚子包塊變大……一歲半的女孩小汐(化名)被查出膽總管長了囊腫,需要手術。膽總管囊腫手術是小兒消化道高難度手術之一。
近日,福建省立醫院兒外科請來“隊友”——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一起解難題,幫助小汐度過難關。這也是福建省首臺兒外科機器人手術。目前,小汐術后恢復情況良好。
“達芬奇”助醫生解難題
今年10月,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落戶福建省立醫院。10月30日,它迎來了自己的首位小兒患者——小汐。
前段時間,小汐因腹痛、出現黃疸、腹部包塊變大來到福建省立醫院兒外科就診,檢查后發現膽總管囊腫。經評估囊腫最大直徑達4厘米,需進行手術。
小汐此前曾因神經母細胞瘤,在福建省立醫院兒外科接受過一次切除手術。
這么小的孩子,要接受第二次手術。她的父母對此很糾結。不過,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加入,最后讓小汐的家人下定決心。
福建省立醫院兒外科主任徐迪介紹,膽總管囊腫手術極為復雜,是小兒消化道高難度手術之一。該手術難點之一在于切除膽總管囊腫、膽囊后,要再進行腸—腸吻合、膽—腸吻合。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改進了腔鏡下的縫合、重建等技術,讓視野更清晰、手術操作范圍更廣,這有助于醫生解難題。
機器人做好“加試題”
1日,徐迪告訴記者,機器人手術同樣面臨挑戰。以往常規機器人手術要在患者腹部留下四五個相隔8厘米的手術切口。但孩子腹部面積小、器官結構細小,對手術精細度要求更高。
經過反復術前探討和上機模擬操練,主刀醫生徐迪調整并改良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鏡頭和操作臂位置,手術中僅留下3個間隔4厘米左右的切口,便完成了手術。
此次手術的下半場曾出現了“加試題”。借助手術機器人提供的清晰放大10倍~15倍的3D視野,徐迪及時發現一個直徑不到3毫米的副肝管,并成功完成吻合。
他解釋,副肝管是臨床上比較少見的膽道變異,雖然膽總管囊腫合并副肝管發生率并不高,但若不合理處理往往導致膽瘺等并發癥。
徐迪提醒,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較適合復雜性較高、有一定難度系數的手術,但并非適合所有患兒。另一方面也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制定最優手術方案。
責任編輯:趙睿
- 11月1日福建無新增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癥狀感染者2020-11-02
-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福建多所學校“金課”上榜2020-11-02
- 福建29個縣市區獲閩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試點正向激勵2020-11-02
- 前三季度福建完成水利投資335.16億元2020-11-02
- 福建省8262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保障2020-11-02
- 福建省各地各部門認真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2020-11-02
- 10月31日福建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2020-11-01
- 福建加強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建筑等保護利用2020-11-01
- 福建:解農村養老憂 讓空巢變暖巢2020-11-01
- 福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準提高2020-11-0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60多萬尾“魚寶寶”被放流閩江2020-11-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