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
海峽網11月3日訊(海峽網記者 李牧晨)3日上午,記者從2020年福州市河湖長制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福州市堅持問題導向,實施河湖系統治理,各類亂象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河湖水質穩中有升,河湖面貌持續改善,水生態水環境逐步好轉。
據介紹,目前,福州全市主要流域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100%,Ⅰ-Ⅲ類水質比例92.9%;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福州市城區44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基本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2018年福州市獲評首批“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全市供水漏損率8%、水質綜合合格率99.95%,供水普及率達99.88%,均已完成“十三五”規劃要求。
在河長制管理方面,全市建立健全了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市縣鄉村四級穿透的河湖長制組織體系。市、縣、鄉均落實黨政主要領導雙河長制,共有961名河長和247名湖長到位履職,1472名河道專管員到崗巡河,市、縣、鄉三級187個河長辦全部落實掛牌集中辦公、實體運作,全市河湖管理保護責任網基本形成并不斷完善。
在河湖水環境問題整改方面,福州市截至目前發現的133個河湖問題已全部整改完成;開展的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今年摸排了50平方公里以上河湖“四亂”問題289個,全部整改銷號;始終保持打擊非法采砂高壓態勢,今年查扣違法采運砂船舶9艘;同時,全力推進福清龍江等流域水環境治理,堅決打好劣V類水質殲滅戰。落實水電站生態下泄流量改造,積極開展閩江流域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河道“無人島”整治等。
在城區黑臭水體治理方面,福州市下大力氣徹底治理黑臭水體,不斷做好整治“加法”,把治理的范圍從黑臭水體本身擴展到與之關聯的其他主干河道和支流,對城區107條主干河道、49條支流實施全流域治理,開展了福州市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水系綜合治理工作,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城區44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基本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2018年福州市獲評首批“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引入PPP治理模式,將107條城區內河打包成7個PPP工程包,新店片區、鼓臺中心區、晉安東區、金山片區等4個水系綜合治理PPP項目現已通過整體驗收轉入正式運營,年底前再完成倉山龍津陽岐水系和倉山會展片區水系驗收。三江口片區水系結合片區改造也在快速推進,預計明年底完工。
在污水處理設施及污水管網建設方面,通過2018年8月底全面完成提標改造及擴容后,全市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均達到一級A標準,全市17座污水廠污水處理總能力達到151.5萬噸/日。浮村污水廠二期工程也在開展中,計劃至年底具備試運行條件;全市目前共有市政排水管網約5200公里,2017年至今全市累計新建排水管網約1700公里,修復約3000公里。同時為提高排水管網輸水能力,福州四城區26座雨污水泵站提標改造工作已全面進場施工,計劃于年底前全面完成;此外,全市現有25座制水廠,總供水能力達290.75萬噸/日。全市供水漏損率8%、水質綜合合格率99.95%,供水普及率達99.88%,均已完成“十三五”規劃要求。
會上透露,福州市下一階段將圍繞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著力在提升河湖長制工作質量、提升河湖生態水平、提升全社會參與力度等“三個提升”上下功夫,堅持不懈推進河湖治理提升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推進全市河湖長制“有名”向“有實”轉變,全面提升全市河湖管理水平。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以茶為媒謀升級 鄉村振興得雙贏2020-11-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