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報記者 楊瑩 莫思予 王玉萍 朱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成為關鍵詞。
近年來,福州圍繞“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的時代命題,加快構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交出了一份溫暖的治理答卷,并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第一次交流會上進行交流。
以黨建為引領 社會治理有方向
清晨7點半,在鼓樓區軍門社區的背街小巷里,你總能看到穿著紅馬甲的黨員志愿者忙碌的身影。社區黨委書記林丹說:“早晚巡邏已成為黨員們的自覺習慣。”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到軍門社區考察時作出的“三個如何”重要指示,近年來,軍門社區不斷提升和豐富“13335”工作法的內涵。其中,排在最前頭的“1”,就是一切堅持黨建引領,這也是貫穿我市市域社會治理的一條紅線。
在全市部署推動下,軍門社區不斷健全網格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黨建網格體系,42家企事業單位組成黨建聯盟,將治理的觸角延伸至千家萬戶。
“抓住黨建這個‘牛鼻子’,各項工作都能水到渠成。”林丹說,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歡迎,前不久南營小區準備安裝汽車充電樁,卻因為一些居民的不解受阻。這時,南營支部的黨員居民站了出來:“這是為小區景觀整治錦上添花,為生活提供便利的好事。我愿意讓出家門口的位置,先裝上充電樁。”有了黨員帶頭,項目很快就有了新進展。
不同領域、行業的黨組織和黨員在城市同一屋檐下成為“一家人”,不但為社區居民造福,也形成了治理的強大合力。在福州火車站,面對流動人口多、治安環境復雜的情況,有29家薪火黨建聯盟單位聯合屬地,共同打造了“八閩第一站”公共服務平臺,內容豐富、優質周到的服務,讓來榕旅客倍感溫暖。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傳承弘揚福州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居一支部一項目”“堡壘工程”等城市黨建經驗,福州逐步構建起市縣鄉村四級書記牽頭抓社會治理的責任體系,進一步完善網格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和區域黨建聯盟共同體,推動全市1200余個省市縣直單位參加所在區域社會治理工作,進一步激活社會治理的“紅色細胞”。
以科技為支撐 社會治理有“智慧”
住戶刷臉進小區,幾秒就能開閘;陌生人刷臉,系統立刻提示有“陌生來客”,拒絕放行。隨著全市首個智慧安防小區管理系統試點啟動,倉山區首山新都匯小區居民開始了“智慧新生活”。
“我們的智慧門禁是和公安系統直接聯網的,有了它的把守,心里滿滿的安全感。”體驗了近一年的智慧小區生活,居民劉老伯深有感觸地說。
社會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是民心所向。近年來,我市圍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目標,加快推進智慧社區建設,運用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實現社區治理模式創新,打造智能化、便捷化的生活環境。
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區實現了智慧升級——智能門禁刷臉進出,人臉識別探頭監控抓拍,智能燈桿、智能井蓋、智能煙感等“上天入地”的“感覺神經”,為社區消防監測、環境監測、治安監控等布下嚴密安全網;智能垃圾分類屋投放口感應開關,桶滿自動顯示,還能自動噴淋消殺、除臭。
還有一些小區專門打造搭載了物業服務、社區交流與商圈服務的智慧平臺,讓居民不出家門就可繳納物業費、與鄰居互動。
科技帶來的福利也在向鄉村輻射。在長樂區漳港街道百戶村,一條新型智慧鄉村之路已經明晰,于今年建成的智慧百戶指揮中心,不僅能認人識車、定位漁船,還能對天氣、生態環境指標、消防實行動態監測。村民們說:“在鄉村也能享受智慧生活,太幸福了!”
這些應用于民生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在惠及人民群眾、改變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將數字優勢植入社會治理。據悉,福州城市大腦建設已建成政務大數據、可信數字身份認證等政務云平臺,逐步構建起從“城市大腦”到“基層細胞”的智能化治理體系。
以人民為中心 社會治理有力量
治理為了人民!近年來,我市聯動多方力量為民解憂、為民謀利,撬動351家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社工機構、社會志愿者為主體的“四社聯動”新模式在全市鋪開。
位于晉安區新店鎮的全國首家兩岸社區交流中心,以社會治理的閩臺融合為主題,目前已建成社會組織的“孵化營”,社會治理的研究中心和“智庫”,兩岸社工共同運營的“第一家園”。
中心已入駐優質社會組織110家,與47家社會組織或高校建立交流合作,今年累計舉辦社區治理“大講談”、榕臺民間經驗分享會等126場交流活動,帶動晉安區社會組織和社工數量位居全市前列。茶園街道電建社區借鑒臺灣“鄰長”經驗建立“梯位長協會”,壽山鄉石牌村借鑒臺灣“社區劇場”經驗搭建“鄉村劇場”,新店鎮新秀社區的“我家小院”項目……社會治理的“大花園”里百花齊放,成功案例不斷涌現。
治理依靠人民。在城區,參與式預算微實事協商、居民懇談日、協商議事日等社區治理的“微創新”,吸引越來越多居民積極主動參與社區“微治理”,共建幸福平安家園。在鄉村,村民是鄉村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參與者。永泰縣嵩口鎮龍湘村開展了“移動看家”立體化防控體系試點,村里的公共區域和村民家中都安裝了監控探頭,起到防火防盜、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的預警作用。不僅村干部可以在屏幕前為村民“放哨”,在外務工的村民也可通過手機查看家里的情況,共同參與村莊治理,解決留守老人、兒童安全保護的后顧之憂,為古樸鄉村增添平安底色。
共建共治共享,架起了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激活了市域社會治理的一盤棋。當前,福州市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創一流,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著力打造有福之州、幸福之城。
責任編輯:莊婷婷
- 福州市八成民企建立工會組織2021-11-24
- “人防課”進地鐵站 提升市民防空意識和能力2021-11-24
- “食話食說榕城行”首站起程 為市民普及食安知識2021-11-24
- 福州市政府召開重大項目月度協調會議2021-11-24
- 八閩文旅精華匯聚一館 2021福建旅游交易會在榕開幕2021-11-24
- 共建“海絲文旅” 共繪美好藍圖 ——海絲國際旅游節啟動儀式暨文旅合作高峰論壇側記2021-11-24
- 聚焦數字化 探索新路徑 文旅合作高峰論壇產業發展分論壇觀察2021-11-24
- 讓文化與旅游“深度約會” 文旅合作高峰論壇文旅融合分論壇觀察2021-11-24
- 推動福州率先實現現代化、全面邁向國際化系列報道之一:產業興盛 鍛強實力2021-11-24
- 第七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啟動2021-11-2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八閩文旅精華匯聚一館 2021福建旅游交易會在2021-11-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