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員向小學生介紹黨建文化墻上的歷史故事。記者 林文婧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林文婧 通訊員 林詩涵
“你們見過‘會說話’的墻嗎?”“沒有。”“我們這就有一面‘會說話’的墻,你們想聽聽它帶來的故事嗎?”“想。”近日,在連江縣敖江鎮浦下村有聲黨建文化墻前,連江多所學校近50名學生與浦下小學“紅色講解員”的一問一答,揭開了敖江鎮首面有聲黨建文化墻的神秘面紗。
這面文化墻長180余米,高約1.8米,位于敖江鎮浦下村興浦路,由敖江鎮黨委耗時近1個月打造而成。為了寫好“紅色文章”,更好地推進“黨建+傳統文化”“黨建+非遺傳承”,敖江鎮黨委充分挖掘浦下村深厚的文化資源,立足革命老區村歷史,利用興浦路與正祥小區外墻的留白,以文字故事寫實、涂鴉繪圖寫意,打造文化墻,向村民和學生宣傳傳統孝廉文化和紅色歷史文化。
有聲文化墻分為“一鎮一孝廉”“一念一赤誠”“一木一浮生”“一諾一終生”四個篇章,深入挖掘浦下動人故事與傳統歷史。從宋朝詞人李彌遜不為權貴折腰,到老黨員吳高釗乘著改革開放春風,帶領村民建軟木畫廠致富,再到連江籍中國首批核潛艇研制者吳家貴隱姓埋名,為核潛艇事業無悔奉獻等故事,都能在墻上尋得“聽”到。每個篇章均配有二維碼,觀者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聽到聲情并茂的誦讀。
“建這面墻的初衷是希望群眾用活身邊的‘紅歷史’‘活教材’,成為鄉村形象代言人,讓更多身邊人和外地客在邊走、邊聽、邊看中了解我們這個革命老區村的故事。”浦下村黨支部書記鄭斌說。
鄭斌介紹,今年以來,浦下村堅持把抓黨建與鄉村治理結合起來,念好農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經”,提升治理能力,凝聚基層合力。村干部亮身份、作承諾、曬實績,在便民服務中心和公示欄公開聯系方式、負責工作領域,確保工作時間內村綜合大樓辦公,工作時間外電話隨時在線。堅持黨務、村務、財務公開,規范公開內容、公開形式、公開時間及公開程序,探索推行黨員村民點題公開、疑問反饋等制度,目前已回答群眾提出的問題和質詢近30次,做到有問必答、有疑必釋。
責任編輯:趙睿
- 連江大建村:從“生態美”中感受“收入好”2020-11-23
- 連江浦下村:網格化管理模式 助推掃黑除惡2020-11-20
- 以送養之名行拐賣之實 多名犯罪嫌疑人被起訴2020-11-20
- 銀行卡被盜刷?原來ATM機有“異物”2020-11-20
- 連江城管助力省級文明縣城創建2020-11-19
- 掃黑除惡打好組合拳 連江公安偵破涉惡案件302起2020-11-18
- 這個雙11,連江鮑魚銷售猛漲185倍2020-11-17
- 連江審結6起涉黑涉惡案件 提前完成案件清結2020-11-12
- 連江城管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活動2020-11-10
- 連江奮力推進新時代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2020-11-0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騎行闖紅燈 福州5人被“家訪”2020-11-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