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高新區新洲村的實驗室占地50畝(效果圖)。
福州晚報記者 馬麗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高速光芯片實現量產,填補國產化空白,推動5G通信及應用發展;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10分鐘快速檢測新冠病毒抗體……這些創新成果都來自于中國福建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閩都創新實驗室)。
作為我省建設的首批四家創新實驗室之一,閩都創新實驗室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光電信息創新平臺。從去年9月獲批籌建以來,實驗室堅持邊招人、邊建設、邊科研、邊轉化,突破10余項核心關鍵技術,產生30多項科研成果,其中10余項成果已在福州市落地轉化。
聚焦光電信息產業
謀劃技術自主可控
建設創新實驗室是省委、省政府打造戰略科技力量的重大舉措,是當前福建科技創新的“一號工程”。
閩都創新實驗室由福州市政府牽頭、依托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和福州大學共同建設。“實驗室著眼于福州市產業優勢和特色,聚焦光電信息科技與產業發展重大戰略需求,布局戰略性先進光電材料、新型照明與顯示、高速通信與感知三個研究方向。”實驗室有關負責人說,當前,光電信息產業一些“卡脖子”的核心技術亟待攻克,實驗室的設立就是要在光電信息產業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方面贏得一席之地。
據介紹,實驗室采取“邊招人、邊建設、邊科研、邊轉化”工作模式,籌建期間依托建設單位提供科研用房5.5萬平方米,進行科研攻關。實驗室還推出新機制,集聚一批優秀科研力量。目前,已引進傳感器芯片技術團隊、激光微納制造技術團隊、5G通信光模塊研發團隊、數字光芯技術團隊等4個團隊,并建立前沿科學、光電材料、新型顯示、激光先進制造、芯片設計制造、5G通信等多個創新中心。
突破10余項核心技術
科技創新碩果累累
一年多以來,閩都創新實驗室已在先進光電材料、半導體照明、新型顯示、高速通信、傳感器等領域,突破10余項核心關鍵技術,申請發明專利30余件,產生30多項科研成果,并與企業合作推動10余項成果在福州落地轉化,助力產業升級。
光芯片是通信網絡數據傳輸中的核心部件,25G高速光芯片是目前5G應用的主流芯片。去年6月,實驗室蘇輝團隊開始進行5G基站使用的25G直調光芯片的研發。一年多來,他們突破核心技術,實現量產,填補高速光芯片國產化的空白。
實驗室主任洪茂椿院士領銜團隊,研制出基于稀土納米探針的新冠病毒IgM/IgG抗體即時檢測試劑盒,實現對新冠病毒抗體高靈敏快速檢測,整個檢測過程只需10分鐘。
實驗室LED照明攻關團隊圍繞新型高效、高可靠性的大功率LED光源開展研究,以熒光陶瓷替代熒光粉作為LED封裝材料,可用于千瓦級大功率LED光源產品封裝,且導熱率高、耐高溫、耐腐蝕、抗熱沖擊性好,目前實現產業化。
實驗室還依托科研成果,孵化成立以開發傳感器芯片為主的福州真感芯科技有限公司,有望推動傳感器芯片國產化。
50畝實驗室后年投用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閩都創新實驗室的科技創新能力還將不斷增強。目前,位于高新區新洲村的實驗室已經進場施工,占地50畝,建筑面積7.6萬平方米,將新建研發綜合樓和人才公寓,并于2022年8月交付使用。
按照制定的目標,實驗室將擁有科研人員300人以上,力爭取得5項以上重大創新成果,研制15種以上有重大應用前景的新材料和器件,申請專利500件以上,實現150多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200家以上省內企業提供技術服務,通過成果轉化累計為社會新增產值200億元以上。
“閩都創新實驗室是補齊福州高新技術短板的有效載體,將促進福州市光電信息產業集群跨越式發展,助推高新技術產業提速增效。”福州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說。
接下來,福州市將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閩都創新實驗室建設;持續推動科研成果在“三創園”、新基建等領域轉化,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發展;持續推動實驗室與龍頭骨干企業建立聯合研發中心,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提升全市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市完成3批415項治堵硬件建設項目,城區路2020-12-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