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2月2日訊(海峽網記者任秋霜)12月2日上午,福州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舉行。會上,福州市農業農村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市水利局、市市場監督局等部門負責人通報了“十三五”發展成就和“十四五”發展思路。
福州市農業農村局
回首“十三五”
2019年,福州市農林牧漁總產值達到934.92億元,居全省首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320元,同比增長9.8%,均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預期——
一是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強。五年來,人民群眾實現了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2020年福州設施蔬菜面積累計達29萬畝,居全省前列。全市建設884個標準化生產基地、64個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三品一標”農產品增至650個。
二是特色農業發展煥發新活力。五年來,福州七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有望超2000億元。累計建設4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4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2個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累計創建市級以上休閑農業示范點117家,數量居全省前列;累計建設2個全國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和8個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三是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市4425戶14042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0個貧困村、永泰縣和閩清縣兩個省、市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也全部摘帽退出,全市無新增和返貧對象。福州市連續四年在省對設區市黨委、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中獲得第一。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明顯,連續三年在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考核中獲得“好”的等次。
四是農村改革實現新突破。福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任務。其中,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率達98.05%,福州市成為全省唯一獲評“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典型地區”的地級市;福州市農業農村局成為全省唯一獲評“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先進集體”的單位。
五是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發布實施,組織架構和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在推進30個市級試點鄉鎮、311個市級試點村建設基礎上,重點培育了64個中級版示范村和5個高級版示范村;福州市在2019年度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排名第一。
展望“十四五”
下一階段,福州市農業農村部門將力爭“十四五”開局之年農業農村工作實現“開門紅”,主要抓好以下五項工作——
一是抓緊抓牢“米袋子”和“菜籃子”。全力抓好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工作,新建一批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生豬標準化養殖場,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
二是加快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著力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提升一批家庭農場示范場。
三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鄉村振興中高級版試點村建設,形成“串點連線成片”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四是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力爭到2025年培訓3萬名以上新型職業農民,重點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完善與小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增收。
五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持續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采取多種形式發展集體經濟。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掃尾工作,促進改革成果轉化提升。
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
回首“十三五”
“十三五”期間,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實現跨越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是海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間,福州先后獲評國家“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獲批建設國家級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掛牌成立福州海洋研究院,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2019年福州海洋生產總值達到2680億元,提前實現“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目標,全省占比22.2%,占全市GDP比重增至28.5%。
二是現代漁業建設成效顯著。2019年水產品產量271.5萬噸,產值503.9億元,比“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22.5%、40.3%,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遠洋漁業綜合實力居全國地級市前列,全國第三個國家級遠洋基地落戶福州。全市新增水產品加工生產線50多條,帶動水產加工能力提升近50%。福州漁博會率先走市場化運作道路取得成功,成為世界第三、中國第二大漁業專業展會;成功復評“中國金魚之都”“中國魚丸之都”“中國鰻鱺之都”。
三是民生保障和綜合執法體系日趨完善。在全省率先成立海洋與漁業應急保障中心、開展漁船組織化管理工作試點,制定并實施漁港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出臺福州市關于加快標準漁港建設的實施意見。全市漁業安全生產成效顯著,水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持續向好;打擊海域非法采砂、行刑銜接、漁船進出港報告等工作走在全省地市前列。
展望“十四五”
“十四五”時期,全市海洋與漁業系統將牢固樹立并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開創海洋與漁業事業新格局——
一是堅持統籌謀劃創新引領,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力爭2025年海洋生產總值4250億元,建成海洋經濟強市。圍繞新時期“海上福州”戰略,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4+4”現代海洋產業新體系。
二是堅持產業融合綠色發展,推動現代漁業邁上新臺階。力爭“十四五”期間水產品產量、產值年均增長4%以上,到2025年產量、產值分別達到345萬噸、639億元。加快建設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推動形成集加工、銷售、冷鏈運輸為一體的水產精深加工產業鏈,打造全市超500億元水產品加工產業規模。挖掘漁業新形式新業態,打造全國有競爭力的水產電商直播基地,拓展漁博會“云展會”功能,打造福州首個國際頂級專業展會。
三是堅持綜合管控嚴格執法,進一步夯實安全保障基礎。突出“根上治理、面上管控、效上提升”,著力維護好漁業生產安全和水產品質量安全;全市規劃新建、提升改造和整治維護各類漁港57個。堅持依法治海治漁,推進執法裝備現代化、機制協同化、隊伍規范化,進一步提升海洋與漁業發展保障能力。
福州市水利局
回首“十三五”
“十三五”期間,福州各級水利部門不斷推動治水方式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推動福州水利高質量發展——
一是水資源保障體系穩步加強。“十三五”期間,福州市持續開展蓄引調水工程建設,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工程、羅源霍口大型水庫目前主體工程建設進度均已過半;建成2座中小型水庫,在建的一批中小型水庫樞紐工程有序推進,引調水工程陸續完工通水。
二是防洪防潮排澇安全體系進一步健全。福州市重點推進閩江、敖江、龍江等重點河段、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晉安河清淤清障工程、晉安河口直排閩江通道工程、“五湖三園一池”和沿閩江排澇閘站等一批市城區治澇工程陸續建成,晉安河排澇標準從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以上。
三是民生水利工程持續鞏固。持續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建設,完成受益農村人口184.88萬人。冬春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41.93億元,完成水利工程水毀修復1280處,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5.78萬畝。
四是河湖長制體系健全。973名河長和247名湖長到位履職,1472名河道專管員到崗巡河,大力整治河道管理范圍亂占亂建、垃圾亂堆、污水直排等問題,目前福州市主要流域水質良好。
五是水生態建設全面展開。采取以改善河水、改良河床、恢復河灘、修復河岸等主要工程措施,按照九個有的目標開展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建成25條安全生態水系243.3公里,綜合治理水土流失68萬畝。
六是水利行業監管持續提升。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控福州市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實現水利基建項目施工過程全過程監管,并建立對全市大中型水庫、大型水閘、生態流量監視等的信息化監控。
展望“十四五”
“十四五”期間,福州水利發展將圍繞“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扎實推進水利各項工作——
一是完善防洪澇安全保障體系,增強水災害防御能力。促進重點河段堤防和重點海堤達標建設,深入清除河湖“四亂”,完善水文監測預警和水工程防洪調度。
二是完善水資源安全保障體系,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快推動一批重點水源和引調水工程建設,加快建成平潭及閩江口水資源配置工程和霍口水庫工程。開展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全面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
三是完善水生態安全保障體系,改善河流生態環境。加強河湖保護與水源涵養,開展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推動農村水電綠色發展,開展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建設“水美鄉村”。
(四)完善水利數字化保障體系,加強水利行業監管。打造智慧水利,構建水利“一張圖”,實現水資源、水生態、水旱災害防御、河湖管理、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水土保持等業務應用體系有機整合。強化水生態空間管控,提升水工程安全風險防控能力。
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回首“十三五”
“十三五”時期,福州市市場監管部門著力抓改革、強監管、保安全、提質量,工作成效良好——
一是知識產權發展碩果累累。截至目前,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6454件,居全省首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22.417件,提前四年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全國首創“知識產權貫標+專利導航”雙模式培育強企;構建知識產權糾紛多元立體解決模型。
二是商事制度改革亮點紛呈。領先全國推行企業開辦“零費用、零延時”刻章服務;推進“證照分離”全覆蓋改革試點、“多證合一”、全程電子化登記、“互聯網+政務服務+金融服務”等工作,商事制度改革信息化建設工作獲市場監管總局表彰。
三是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福州現有中國質量獎提名獎企業2家、省政府質量獎企業6家,入選全國“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試點城市。2019年,福州市推進質量工作成效突出獲國辦督查激勵。
四是監管創新項目落地顯效。牽頭制訂全國首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省級地方標準;食品安全“一品一碼”追溯體系建設得到市場監管總局主要領導調研肯定;網絡餐飲“e治理”位列2019年全國市場監管領域社會共治優秀案例首位。
展望“十四五”
“十四五”時期,福州市場監管工作目標任務——
一是爭創國家知識產權強市。要穩步推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爭創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到2025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2件,新增國家、省、市知識產權示范(優勢)企業150家,新增知識產權貫標認證企業150家。
二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證照分離”全覆蓋試點改革,著力“照后減證”,落實“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的審批改革。推動建設完善統一的企業開辦業務平臺,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維護市場統一開放。
三是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開展專利與標準融合發展試點工作,推動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優化產業發展質量,打造福州質量品牌。
四是推進食品藥品安全體系建設。全面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完善“一品一碼”追溯體系,爭創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立完善藥品風險監測網絡體系,提高藥品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健全企業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機制、聯合懲戒機制和社會共治制度等,加快形成公平開放、規范統一的大市場。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市八成民企建立工會組織2021-11-24
- “人防課”進地鐵站 提升市民防空意識和能力2021-11-24
- “食話食說榕城行”首站起程 為市民普及食安知識2021-11-24
- 福州市政府召開重大項目月度協調會議2021-11-24
- 八閩文旅精華匯聚一館 2021福建旅游交易會在榕開幕2021-11-24
- 共建“海絲文旅” 共繪美好藍圖 ——海絲國際旅游節啟動儀式暨文旅合作高峰論壇側記2021-11-24
- 聚焦數字化 探索新路徑 文旅合作高峰論壇產業發展分論壇觀察2021-11-24
- 讓文化與旅游“深度約會” 文旅合作高峰論壇文旅融合分論壇觀察2021-11-24
- 推動福州率先實現現代化、全面邁向國際化系列報道之一:產業興盛 鍛強實力2021-11-24
- 第七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游節啟動2021-11-2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八閩文旅精華匯聚一館 2021福建旅游交易會在2021-11-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