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偉(右)與弟子李清一起烹制菜肴。
福州晚報記者 雷巖平 林雅/文 林雙偉/攝
有傳承百年技藝的佛跳墻,也有創意料理版紅糟魚……18道傳統與時尚相融的閩菜,成為今年“羅師門”閩菜技藝交流的打開方式。
近日記者見到羅世偉時,這位年逾七十的閩菜大師正將佛跳墻食材分發到小壇中。對于這個重復了千萬遍的動作,他沒有一絲疏忽。于食客而言,這是一道菜。對他而言,這是一輩子的追求。
活到老學到老
佛跳墻、胭脂汆海蚌、燕子歸巢……近日,在永泰冠景溫泉大酒店廚房,羅世偉和得意門生聚在一起,把對于閩菜傳承與創新的理解,化為一道道珍饈美饌。
72歲的羅世偉,早就過了拿大鍋的年紀。但為了這場盛宴,他一進廚房就停不下來,雕花到半夜。他鉆研廚藝的拼勁,毫不亞于年輕人。在他看來,教授廚藝要比自己做菜難多了。
“教學生的同時,自己也要學習。”從學徒工到中國烹飪大師,羅世偉從未停止學習,逛市場時看到新食材總要琢磨一番;閱讀各種花鳥繪本,以菜肴入畫……活到老學到老,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改良佛跳墻
做了近半個世紀的閩菜,羅世偉獲得榮譽不計其數,最重要的當屬聚春園佛跳墻制作技藝唯一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他剛成為餐館學徒工時,佛跳墻這樣的“閩菜之王”,對他而言只是一個傳說。直到1978年,福州為了更好地傳承閩菜技藝,開辦了培訓班,入行7年多的羅世偉被選上,有了學習的機會。
佛跳墻食材很珍貴,老師傅講解時,他做了厚厚的筆記。做菜欠缺材料,他就在烹調方法和刀工上狠下功夫。
“當時我一個月工資才30元,而一壇佛跳墻就要40元,但不知滋味如何、怎樣做得正宗。”羅世偉回憶說,他專門找了9個朋友,每人出4元,買來佛跳墻,研究味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福州首次廚師技術職稱考核中,百名廚師受訓,只有羅世偉拿到了二級廚師證明。不久后,他被以佛跳墻起家的聚春園錄用,有了更多機會烹飪佛跳墻。2008年,他被評為國家級非遺項目(聚春園佛跳墻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他不拘泥于傳統,一直改良佛跳墻制作技藝。2010年,他帶領團隊創造性地制定《佛跳墻量化標準》,在工藝、原料、配方等方面進行量化和規范。
數十年來,他多次帶著佛跳墻去世界各地交流,讓更多人了解閩菜及其文化。
名師出高徒
在羅世偉看來,傳承人就是要做好“傳幫帶”。從1982年起的18年中,他擔任烹飪專職老師,培養了大批人才。學生們各有妙悟,在閩菜江湖中闖出了一片天地。
在這場閩廚英雄會上,佛跳墻就有3款。比如全素版佛跳墻,貼合現代健康飲食理念,出自中國烹飪大師林直之手。他于1986年拜在羅世偉門下,曾作為首個代表福建參加“滿漢全席”的廚師,奪得兩屆擂主。
從廈門趕來的李清,16歲就跟著羅世偉學藝,堅持“一個廚師一輩子,認真做好一道菜”。作為我省餐飲業首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烹飪大師,他自創了“李清佛跳墻”,讓名菜飛入尋常百姓家。
“東道主”張少俊則是“現代師徒制”培養的人才。作為首屆福建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冷菜專業委員會主任,他展示了“分子閩菜”,為傳統閩菜注入新活力。
責任編輯:趙睿
- 兩岸閩王王審知信俗非遺傳承大會舉行 閩王紀念館第三進申報修繕2020-12-07
- 福州市非遺保護規定獲省人大常委會批準2020-12-04
- 全國勞動模范卓明華:推動閩菜走出國門2020-12-03
- 閩菜技藝文化保護或列入福州“十四五”規劃2020-12-03
- 福建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2020-11-24
- 非遺送王船活動在廈門沙坡尾舉行2020-11-18
- 福州再增28項市級非遺項目 雞湯汆海蚌制作技藝等上榜2020-11-18
- 首批35道閩菜保護名錄通過評審公示2020-11-17
- 閩菜技藝文化保護規定執行得如何?17日起開展檢查2020-11-17
- 福建“非遺”閃耀第三屆進博會 傳統文化展現多彩魅力2020-11-0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連江敖江首座觀景步行橋主體完工 明年春節前2020-12-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