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臉琵鷺
N海都記者 林丹 石磊磊 羅丹凌 通訊員 鄭航文/圖
“看這只黑臉琵鷺,它背上有GPS定位器,這是韓國的科研團隊安裝的;這些綠翅鴨,最遠的來自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進入12月,福州市長樂區東北部閩江入海口,成千上萬的候鳥在這里越冬,每天都有近百名的游客,在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外圍進行觀測,感受鳥類天堂的冬日浪漫。
全球瀕危物種聚集地
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這些天每天都會收到不少市民想要進入保護區的申請。他們一直勸導市民,盡量不要進入保護區內,給鳥兒一個安靜棲息的空間。
在保護區周邊,已經形成了一套文明觀鳥的禮儀——不穿鮮艷的衣服,不大聲喧嘩驚擾鳥兒,各種航拍設備不允許使用……
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保護區外延,距離上萬只候鳥的聚集地,其實只有幾十米到一百米,市民拿著望遠鏡或者架著長焦鏡頭,就能觀察和拍攝這些珍稀的鳥類。
“我們這是全球瀕危物種聚集地,唯一一個可以同時觀賞到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黑臉琵鷺3種珍稀鳥類的地方,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上的重要驛站和越冬地。”上述工作人員說,到本月初,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已發現小天鵝521只、鴻雁150只、黑臉琵鷺137只、白額雁68只,此外還有赤頸鴨、斑嘴鴨、針尾鴨、黑腹濱鷸、環頸鸻、三趾濱鷸的群落。12月7日,攝影愛好者王乃珠先生,還在濕地拍攝到1只勺嘴鷸。來自西伯利亞的它,被稱作是“極危萌物”。
綠翅鴨
勺嘴鷸(王乃珠/供圖)
“智慧濕地”呼之欲出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閩江河口濕地擁有保護面積達2381.85公頃,區內野生動植物達1089種,鳥類266種,每年遷飛停歇的水鳥超5萬只。這里也被譽為“中國十大魅力濕地”、“中國中華鳳頭燕鷗之鄉”。
候鳥天堂的打造,離不開生態修復和“退養還濕”的進行。據專家介紹,從2004年開始,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在閩江口蔓延,導致水鳥棲息地質量和濕地生態功能不同程度退化。過去十余年,保護區采取各種方法累計清除互花米草3265畝,種植紅樹林(秋茄)、短葉茳芏、海三棱藨草、蘆葦等植被,恢復1300多畝的鄉土植物群落。保護區內,還特別保留510畝光灘,供水禽覓食及棲息。按照計劃,保護區將在明年將全面完成互花米草治理。
此外,2017年開始,保護區啟動“退養還濕”工作,收回全部養殖塘面積2123畝,同時流轉租賃濕地公園養魚塘改造成水鳥棲息地499畝。
保護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更好地保護濕地,讓更多市民了解濕地資源,他們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保護區內進行動態監測、科普宣教,打造“智慧濕地”。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加強生態治理 保障生態安全2020-09-10
- 努力建設福建生態樣板工程 閩江河口濕地保護區成“百鳥樂園”2020-04-30
- 國家重要濕地名錄擬發布 閩江河口濕地為福建唯一上榜2020-04-03
- 閩江河口濕地美景如詩如畫 翩翩候鳥戲水來2020-01-09
- 閩江河口濕地生態司法保護啟動2019-11-08
- 閩江河口濕地系統推進生態保護修復 打造鳥的天堂2019-08-26
- 閩江河口濕地系統推進生態保護修復 打造鳥的天堂2019-08-26
- 閩江河口濕地:昔日挖塘養魚 如今“退養還濕”2019-03-15
- 候鳥增多鮮花綻放 閩江河口濕地觀鳥賞花正當時2019-02-21
- 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退養還濕見成效2018-10-1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首屆海峽兩岸(福州)職工“三創”大賽主題日2020-12-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