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間的斌溪村煥發生機。(斌溪村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葉欣童 通訊員 黃金彪
200畝荒山變成花田、破舊古民居變身“網紅”藝術館、根雕藝術家“搬”來了工作室……這些變化都發生在羅源縣飛竹鎮革命老區村——斌溪村,在這里改變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各類產業活力不斷增強。面子靚、里子實,鄉村振興的新樂章已在斌溪村奏響。
紅色鑄魂
傳承老區革命精神
沿斌溪漫步村內,青山綠水相映,連片白墻黛瓦的古民居讓這個大山深處的村莊多了幾分“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
據斌溪村村主任余立健介紹,斌溪村因地處要道,是古田革命根據地的中轉站,也是閩東游擊隊的中轉站。村內現存有斌溪鄉蘇維埃政府駐地、炮臺、戰壕、紅軍嶺等革命遺址,記錄著戰爭年代斌溪人民的英勇無畏。
“斌溪村可謂英才輩出,曾經創造了一元二相三尚書七十名進士的輝煌歷史,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斌溪人民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余立健說,在北京軍事博物館,有一張名為“陳毅大軍翻山越嶺進入福建”的照片就是在斌溪拍攝,照片中整個古道都站滿了解放軍。解放后,斌溪村村民為了紀念解放戰爭,就把文溪嶺稱為“紅軍嶺”。
紅色是革命老區發展的底色。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斌溪村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并計劃投資285萬元修復建設原斌溪鄉蘇維埃政府駐地舊址、紅軍炮臺、戰壕、紅軍嶺等革命遺址,打造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
面貌更新
“硬件軟件”兩手抓
鄉村想要振興,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提升首先被提上議程。
2017年,斌溪村投入300萬元建設美麗鄉村,完成公廁、垃圾污水、裸房等一系列整治,改變了臟亂差的面貌;2018年,投資3000萬元建設斌溪流域水系連通工程,改善了斌溪流域環境,提升了斌溪村的人居環境,保護溪水生態平衡。“一渠清水通福州”在斌溪變為現實。
在此基礎上,斌溪村通過鄉賢助力,打造了集百畝果園、特色民宿、娛樂餐飲等為一體的月爿山莊園,以及200畝花卉種植基地,帶動了村內百余人就業。原本沉寂的村莊又再次充滿了人氣。近年來,斌溪村先后獲得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福建最美鄉村、省級旅游示范村、省級傳統村落、市級生態村等榮譽。
鄉村振興,文化鑄魂。為了延續鄉愁,村內的“土專家”們又耗費了2年的時間編撰了村志,并在這過程中舉辦“學子表彰大會”“敬老節”“農民豐收節”等活動,進一步推進鄉風文明進程。《斌溪村志》去年10月正式出版,被評為福州市精品文化工程。
提升熱度
走出鄉村振興“斌溪模式”
在村兩委、村民的共同努下,斌溪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2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鄉創客”涌進了這個美麗的南方小村,提升了斌溪村的網絡熱度。
“今年3月第一次來到斌溪村時,就被這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所吸引,一住就是兩個月。”來自北京的創客趙紅梅說,后來她還“認領”了一座70平方米左右的廢棄村居,計劃改造成民宿、餐吧。
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福州根雕代表性傳承人林興坦也來到斌溪村尋找他的“詩與遠方”,將當地村民廢棄的房屋改造成“林興坦展館”,還“移”來了200多件根雕作品,為斌溪村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紛涌而至的創客們成為了“新斌溪人”。大家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讓夢想在山里悄然起航,也讓這個小村漸漸走入公眾視野。
下一階段,斌溪村將以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為契機,圍繞打造“文武斌溪、數字斌溪、平臺斌溪”三個斌溪,把城市與農村鏈接起來,因地制宜,科學有序的推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新農村建設,勾勒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特色振興之路斌溪模式。
責任編輯:趙睿
- 羅源縣公安局獲評全國執法示范單位2020-12-11
- 羅源鳳山鎮:信訪評理室“話”解鄰里煩心事2020-12-10
- “80后”黨員于國胤:當初城里尋夢 如今家鄉創業2020-12-08
- 羅源:林地巧置換 “綠”“利”兩相宜2020-12-08
- 羅源法院公開審理一起涉惡案件2020-12-02
- 傳統特色美食 擦亮“羅源名片”2020-11-23
- 羅源法院掃黑除惡“打財斷血”2020-11-23
- 平安路上的“神勇交警”陳錚:逼停失控小車安全救下3人2020-11-17
- 福建羅源:銀稅互動助力智慧農業2020-11-12
- 建起“造血庫”壯大薄弱村 羅源189個村村財收入均突破10萬元2020-11-1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首屆茶產業協同創新論壇暨第二屆“一帶一路”2020-12-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