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區委、區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今年以來,在全區范圍內掀起美麗鄉村建設熱潮,圍繞“整潔長樂”“綠色長樂”“人文長樂”三方面內容,從垃圾分類、古厝保護、環境治理、產業發展等著手,奏響了鄉村振興曲,加快建設幸福之城。經過建設提升,全區200多個村莊刷出了顏值新高度,留住了鄉愁記憶,帶來了人氣。
做好垃圾分類
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垃圾分得清楚啊,丫霸!”“你看,分得好吧,現在不分類還不習慣。”29日上午,在長樂營前街道長安村,林依伯拉著村干部到他家看自己的垃圾分類“成果”,得到村干部的肯定,林依伯笑得像孩子一樣開心。
這一幕是長樂垃圾分類取得成效的縮影。作為長樂區垃圾分類工作的試點村,去年,長安村從易到難推行垃圾分類工作。如今,垃圾分類意識早已深入人心。
在長安村,分類垃圾桶已成村民家中的必備器物。走在長安村的村道上,可見家家戶戶門口均擺放著垃圾分類桶,每個垃圾桶上還印有二維碼。
長安村村干部介紹,為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轉變村民的習慣,一開始,村里成立了一支垃圾分類小分隊,由黨員、社工、村民代表組成的小分隊挨家挨戶入戶宣傳,向村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在講解垃圾分類知識的同時,配套獎勵機制也跟上。村委會給每戶村民分發兩個垃圾桶,村民每天將垃圾分類好,由村委會專門安排人上門“驗收”,對垃圾分類工作做得好的村民,當場掃垃圾桶上的二維碼送積分,積分累積到一定程度,村民就能在兌獎機上兌換相應的生活用品。長安村還以戶為單位開展潔凈家庭、垃圾分類評比工作,監督考核小組將每戶垃圾分類情況進行記錄并打分,并逐戶進行入戶通報。這一舉措的推行,讓垃圾分類之風在短短的2個月內在全村盛行。
為解決廚余垃圾回收問題,長安村還建起了餐廚垃圾處理房。餐廚垃圾處理房每天將處理的餐廚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料,重新用于公園的果樹、花草種植。
創新保護方式
古厝煥發生機
垃圾不落地,村里環境更美了。然而,打造鄉村名片不僅要“面子”美,還要“底蘊”足,在美化環境的同時,湖南鎮鵬謝村通過修繕古厝,增強了歷史文化底蘊。
在鵬謝村村尾,成排的古厝經過修復后煥發生機活力,走進其中,只見古韻悠長的青石板延伸開來,古建筑灰墻黛瓦,鐫刻著歲月滄桑。古建筑周邊,綠地菜園點綴其間,成了一道靚麗風景線。
“這里原來是鵬謝村的舊村區,共有162座古建筑。”鵬謝村村干部介紹,不少古建筑因為年久失修,處于坍塌的邊緣,存在安全隱患。為保護古建筑,留住鄉愁,鎮村干部走村入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呼吁村民一起為修繕和保護古厝出謀劃策。
村委會創新古建筑保護方式,以資金補貼的形式鼓勵村民修繕自家古厝。“經過和村民溝通,修繕資金由鎮村和村民個人各出資50%,產權和使用權最后還是歸村民所有,這種方式得到村民大力擁護。”村干部告訴記者,古建筑經過修繕后,村民既能出租作為文創辦公場地,也可租給村委會用于建設移風易俗館,實現增收。
有了村民的大力支持,鵬謝村聘請專業設計團隊對村內古建筑進行統一設計,制定修繕方案。在修復中,搭配節點景觀建設,大大提升了古厝周邊環境。
打造最美街道
鄉村顏值提升
人居環境提升,助推著鄉村振興。羅聯鄉頂頭村是個偏僻的小山村,村容村貌曾經臟亂差,如今面貌煥然一新。走進頂頭村,街道兩旁擺著造型各異的盆栽,房前屋后滿眼綠色,曾經堆滿生活垃圾的雜地,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小公園;小巷里,錯落擺放的石椅供行人休憩……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
“公園里玩耍的孩子多了,街道也干凈了,新建的公廁也很漂亮,每天在這樣的環境生活,心情也愉快了。”提起村莊的變化,一位飯后在公園散步的村民說。
村干部介紹,頂頭村在全面整治農村環境衛生、拆除亂搭亂建基礎上,對街道兩旁原有空余的地方、圍墻進行花化、綠化及景觀改造,打造出一條具有鄉土氣息的最美街道。此外,頂頭村還另辟蹊徑,利用村里的一塊空地,建設了一個別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廣場,鵝卵石小道、青石板凳、石磨、陶罐與綠植巧妙搭配。
顏值刷出新高度,頂頭村搖身一變成為不折不扣的“網紅村”,吸引了附近村莊的人們前來“打卡”。
壯大特色農業
打響貢果品牌
“核小、肉脆、果大、味香,這就是青山龍眼!”一提起村里的龍眼,古槐鎮青山村村支書黃雄秋一下子自豪起來。青山龍眼自宋代起就赫赫有名,被宋光宗欽定為貢品,并特賜“黃龍”匾額,堪稱果中珍品。
青山村緊抓青山龍眼資源,探索推行“支部+協會+基地”模式,建設萬畝青山貢果園,激活致富源泉,打造長樂古槐的“燙金名片”。
為壯大龍眼產業,帶動農民脫貧致富,青山村在貢果園內成立農民合作社和優良品種基地,并將原青山村碾米廠和榨油廠改建為青山村綜合儲存倉庫,為農戶提供龍眼產銷一條龍服務,實現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
青山村還成立龍眼協會,不定期組織農技專家、村種植能手為村民現場講授種植技巧,并為村民提供創業就業指導,解決龍眼種植和銷售遇到的問題。
“協會通過包裝提升、品牌塑造等舉措,大幅提高龍眼附加值,實現龍眼產業專業化生產、市場化營銷。2008年至今,村民人均收入由8600元提升至19800元。”黃雄秋說。
如今,青山“貢果”品牌已響徹榕城,慕名而來的游客也逐年遞增,年均接待游客逾35000人次。
長樂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長樂區將加大力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鄉村,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福州日報記者 余少林 見習記者 馮雪珠
責任編輯:趙睿
- 長樂區住建局加壓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2020-12-30
- 長樂西關村:“家底”更厚 生活更美2020-12-27
- 省人大常委會領導來榕與人大代表開展共話鄉村振興活動2020-12-25
- 聯播+|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習近平反復強調這四個字2020-12-24
- 長樂“兩違”治理成效顯著 完成年度任務量215%2020-12-23
- 長樂區:當好企業“勤務員” 跑出發展“加速度”2020-12-23
- 長樂出臺系列措施推動龍頭企業大發展大提升2020-12-23
- 長樂長安村:熱心公益 儉辦紅白事2020-12-21
- 長樂區出實招大抓產業抓大產業 跑出發展“加速度”2020-12-21
- 長樂新政惠及300多家企業近6000名職工2020-12-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濱海新城9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近100億2020-12-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