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循環空間”學習垃圾分類知識。記者 鄒家驊攝
福州日報記者組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河湖水系綜合治理、垃圾分類……回望“十三五”的福州城市發展軸,一根綠色軸線貫穿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福州積極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越來越鮮明的綠意,已成為福州對外展示的一張新“名片”。
連日來,市委、市政府出臺的《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 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動綱要》成為政協委員討論的熱點。作為《行動綱要》中的九大專項行動之一,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引發廣泛熱議,委員們圍繞推進綠色治理、深化綠色改革、倡導綠色生活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綠色治理惠民生
【回眸“十三五”】
城區156條內河治理基本完成,埋設截污管道260公里,修復改造雨污管網2522公里,治理污染源3507個,建成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黑臭水體全面消除,獲評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閩江、敖江等重點流域水質位居全國前列,小流域優良水質從66.1%提高到91.7%。
【委員談“綠色”】
政協委員袁耀鋒對河湖水系的長治久清尤為關注。他建議,要繼續按“水清、河暢、岸綠、景美”標準,對城區內河特別是城鄉接合部的內河再次“回頭看”,進行質量大檢查,落實好整改、再驗收。同時,要切實加強“行政+企業”的雙河長負責制,讓各方人員互相配合,形成護河的強大合力。
在政協委員林海華看來,海洋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是“守綠”的重要一環。在《關于福州海岸帶互花米草入侵治理的建議》中,林海華建議,要在強化監測的基礎上,結合我市海洋環境的實際情況,探索創新治理模式,科學防治。疏堵結合的“退草還林”工作十分重要,要在修復涉海岸線、保護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同時,兼顧漁區居民日常生產生活需求,讓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點擊2021】
開展城區水系治理“回頭看”,完成馬杭洲河、梁厝河整治,啟動大學城水系水質提升和水系連通工程。推行“河長日”“河長制”,力爭主要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90%以上,開展閩江烏龍江“兩江四岸”環境提升工作。強化入海排污口整治和海漂垃圾常態化管控,確保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考核要求。推動羅源灣、福清灣、興化灣、閩江河口紅樹林帶建設。
綠色改革添動能
【回眸“十三五”】
生態文明試驗區24項重點改革任務全面完成,其中福州城市水系綜合治理創新機制、永泰農村人居環境物業化管理模式、閩江河口濕地綜合保護修復機制、連江深遠海區生態養殖模式等4項改革舉措在全國推廣。
【委員談“綠色”】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改善民生。”長期致力于環境修復和環保技術研發的政協委員胡學潭說,市委、市政府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做到城市治理與鄉村建設相統籌,流域污染防治與海洋環境保護相統籌,大氣污染防治與應對氣候變化相統籌,實行“跨行業+多污染物+多介質+全過程”綜合施策,成效明顯。“希望住建、環境、工信、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水利等多部門能協同努力,打出更多‘組合拳’,形成福州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強大內生動力。”
政協委員郭乾友來自羅源,他的工作主要圍繞森林資源培育與保護展開,近年來參與了羅源上千畝的紅樹林種植與保護。
“在羅源北山村,北山灣紅樹林景區已成為網紅打卡地,帶動了當地旅游經濟發展,綠水青山在身邊變成了金山銀山!”郭乾友表示,我市在“十四五”規劃中專門提及要力爭森林覆蓋率達58.5%,體現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的決心,“在生態保護中改變生產方式,解決好生態美和百姓富的關系,形成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
【點擊2021】
實行排污許可制,構建建設項目全鏈條環境監管機制。推行“林長制”,嚴厲打擊破壞林業生態資源違法行為。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強化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加大資源利用效率,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出臺傳統村落規劃編制指南。綜合治理水土流失8萬畝,清理批而未供土地、閑置土地1.5萬畝。嚴厲打擊非法采砂行為。
綠色生活家更美
【回眸“十三五”】
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基本建成,城區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城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居民分類準確率達80%,垃圾分類考評進入全國前10名。空氣質量連續5年居全國省會城市前3位。
【委員談“綠色”】
垃圾分類旨在節約資源、變廢為寶,后端回收利用不容忽視。如何推動我市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提質升級?“可以運用以商引商、市場化運作模式,建設福州再生資源產業園。通過遴選龍頭企業,出資集中建設標準廠房和基礎設施,打造園區品牌,吸引小微企業帶設備、資金、技術等資源入駐,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民進福州市委會建議,政府應制定專項法律法規進行引導,分類施策,加強產業發展規劃設計,促進再生資源回收產業轉型升級。
“高品質大學城建設離不開綠色發展的底色,低能耗的綠色建筑值得提倡。”政協常委俞錦認為,可在大學城片區全面提升新建建筑綠色設計標準,鼓勵園區、學校的部分公用建筑、宿舍按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建設,積極推廣應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環利用的綠色建筑材料和節能技術,逐步提高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的應用比例,從源頭控制能源排放。
【點擊2021】
完善城區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建成城市管理綜合體13座和義序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持續開展農村垃圾處理,推進農村垃圾干濕分類。推進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力爭空氣質量在省會城市中保持前三名。
責任編輯:趙睿
- 節后福州氣溫先升后降 8日最低溫僅2℃2021-01-07
- 福州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2021-01-07
- 福州15個街區獲授“市級夜色經濟體驗示范街區”稱號2021-01-07
- 福州多個部門、組織發出倡議:今年一起留下來過年2021-01-07
- 福州:教育醫療養老安居 最新信息來了2021-01-07
- 福州:培育5個以上數字經濟特色集聚區2021-01-07
- 十大關鍵詞 展望福州“十四五”2021-01-07
- 福州“十三五” 成績單亮眼 綜合實力、城鄉面貌、群眾幸福感大大提升2021-01-07
- “十四五”開局之年,福州這么干!2021-01-07
- 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述評之三:新區新城宏圖展 龍頭舞動產業興2021-01-0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15個街區獲授“市級夜色經濟體驗示范街區2021-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