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卞軍凱 通訊員 黃益輝 劉其燚)畬族鄉食用菌產值破億、畬風文化旅游再升級、迎來7個方面振興好政策……近日,記者來到羅源縣,與畬鄉基層干部群眾一起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身感受到這里學習全會精神的熱情、為產業發展奮斗的激情和鄉村振興的“鏗鏘進行曲”。
羅源縣是我國畬族主要聚居縣份之一,現有畬族人口2.2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8.2%。畬族群眾一般居住在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的山村里,是鄉村振興的難點和關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此,畬鄉群眾備受鼓舞。
“為了讓畬鄉群眾領會五中全會精神、給大家鼓足勁,我們邀請專業講師團為鄉、村干部宣講,還探索畬漢雙語黨課,給村民們上‘土味’黨課,將全會精神‘消化’為大白話,做好奮斗動員。”霍口畬族鄉黨委統戰委員蘭娟說。
吃透了精神后,擼起袖子加油干。去年以來,霍口鄉群眾咬定食用菌產業不放松,在塘下、南乾等核心發展區域的基礎上,新增帶動徐坪、西峰等區域共同發展,將食用菌產業做得更大更強。“2020年,全鄉培育1000多萬袋食用菌,產值突破1億元,創歷史新高。”蘭娟介紹。
霍口鄉還立足畬鄉山水、文化資源優勢,發揮“福建省十佳旅游休閑集鎮”、“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福湖村、國家3A級畬山水景區等品牌效應,配套山壟灣民宿、崗尾畬家樂等功能,大力發展畬鄉民族風情旅游,讓24個建制村處處有拳頭產業,形成多村一品或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畬族群眾聚居區的松山鎮竹里村,同樣邁出了興產業、促振興的強有力步伐。目前,竹里村和鄰村八井村、小獲村“抱團”,整合資源聯合打造文旅拳頭項目——畬族文化民俗小鎮,帶動畬族群眾吃旅游飯、賺旅游錢。
在竹里村的谷倉畫院,記者看到,幾位原本擺弄農具的村民,拿起了畫筆,蘸著油彩聚精會神地創作農民畫。“游客多了,銷路特別好。”包村干部黃勇告訴記者,竹里村用活各級振興資金建成基地廠房后,引進文創公司谷倉畫院,組織畬鄉群眾參與繪畫、陶藝、編織等文創產品制作,既豐富了旅游業態,又增加了群眾收入。
“五中全會對鄉村振興的高度重視,讓我們更有信心大干一場。”黃勇說,今年,竹里村計劃投入960萬元,推動文旅產業提檔升級。
羅源縣相關領導表示,在2019年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的基礎上,將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為契機,在專項資金、文化保護、人才隊伍建設等7個方面對民族鄉村發展予以政策扶持,大力培育民族產業示范點、示范帶,促進各少數民族鄉(村)發展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打造產業引擎。
共學感言——
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羅源縣少數民族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達13.5%,高于9.3%的全縣增幅,充分彰顯各級黨委政府對畬鄉群眾的深切關懷。這種關懷既體現在一項項扶持畬鄉發展的好政策上,也體現在畬鄉黨員干部帶動群眾同奔小康的踏實苦干中。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畬鄉發展的實踐是最好的證明。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在今后的鄉村振興偉大征程中,畬鄉干部群眾只有繼續秉承奮斗精神、實干精神,將富民產業謀劃好、培育好、發展好,才能為鄉村振興增添源源不斷的動力,進而帶動畬鄉群眾增收致富,收獲更多幸福。
責任編輯:趙睿
- 楊愛玲:田間地頭的“女秀才”2021-01-04
- 林端峰:16年不離不棄照顧病妻2020-12-31
- 羅源福湖村:巾幗“代言人”大力推廣畬族文化2020-12-30
- 羅源試點“紅色業委會” 老干部等參與小區治理2020-12-23
- 羅源:光伏扶貧點亮生活2020-12-22
- 羅源白塔鄉百丈村:紅色旅游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2020-12-22
- 羅源交警陳錚:要為警徽添光彩2020-12-15
- 羅源縣非遺文化主題展示宣傳14日開幕2020-12-15
- 羅源首個非公企業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揭牌2020-12-15
- 雷建銀:唱畬歌成大王 抓劫匪當大俠2020-12-1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探訪古厝之美 熱迎世遺舉辦”攝影作品《暮2021-0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