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發《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動綱要》,現予以全文刊發。

      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

      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動綱要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秉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的創新理念和重大實踐,貫徹落實省委和省政府工作要求,落細落實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工作部署,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全力打造新時代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推動“十四五”發展目標及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任務落實到位,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作出新的貢獻,特制定本行動綱要。

      一、總的要求

      (一)工作目標

      今后五年,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擘畫的藍圖,按照省委關于“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要求,堅持系統觀念,重點建設福州濱海新城、福州大學城、東南汽車城、絲路海港城(江陰港城、羅源灣港城)、福州(長樂)國際航空城、現代物流城,打響海上福州、數字福州、新型材料、海港空港、閩都文化等五大國際品牌,實施黨建引領、科教興城、龍頭扶引、擴大內需、改革攻堅、區域協同、綠色發展、溫暖榕城、平安福州等九大專項行動,推動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取得更大突破。

      經濟發展取得新實效,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爭先進位,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產值實現翻番,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接近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5%,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倍增達4000家以上,三產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0%。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國企改革、縣域集成改革、三醫聯動改革、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集成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進展,“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城市信用排名保持全國前列。打造海港空港國際品牌,機場旅客吞吐量超2200萬人次,福州港貨物吞吐量突破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800萬標準箱。建設海峽兩岸交流合作中心,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先行城市。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新時代文明建設取得更大成效,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繁榮發展,閩都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任務加快推進,大氣、水、土壤、海洋等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河湖水系治理成為全國典范,森林覆蓋率達58.5%,空氣質量排名保持全國重點城市前十位。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教育、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備,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

      市域治理再上新臺階,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政府職能加快轉變,社區治理能力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結構持續完善,平安福州、法治福州建設達到更高水平。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更加完善,自然災害防御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省會能級實現新提升,力爭GDP保持年均7%的中高速增長,建成區面積達到500平方公里左右,城區常住人口達500萬人,省會首位度和輻射帶動力顯著提升。打造海絲樞紐中心,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展望二〇三五年,在全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之時,我市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基本實現,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展現嶄新面貌,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經濟總量再上新的大臺階,人均GDP居全國主要城市前列,建成具有福州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建成文化強市、科技強市、教育強市、人才強市、體育強市、健康福州。

      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時,在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際,我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達到世界發達城市的平均水平;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形成強大的經濟實力、完整的經濟體系和高度化的產業結構;有很高的經濟開放度和廣泛的國際經濟貿易聯系;城市基礎設施高度發達,建成國際一流的綜合交通體系;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全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二)工作要求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并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全市力量,建立黨委牽頭、政府負責,人大、政協協同,部門及縣(市)區具體落實的工作機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構建目標任務、行動抓手、責任分工、督促落實、考核評比等一體化的閉環工作體系,激發比學趕超、干事創業的熱情,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全社會營造支持行動、參與行動的濃厚氛圍,推動各項工作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二、專項行動

      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必須落實到行動中,細化到項目上,重點推進九個專項行動。

      (一)黨建引領專項行動

      1.行動目標

      全面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體制機制,不斷推動黨的領導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當好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示范城市。鞏固和發展大團結大聯合局面,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凝聚智慧力量、提供堅強保證。

      2.重點任務

      (1)當好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示范城市。持續深化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長效機制,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創新理念與重大實踐的研究,組織工作專班深入挖掘整理,形成系統全面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傳承資料體系,講好福州故事。組織開展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實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計劃,組織開展黨員領導干部政治能力專題培訓。

      (2)加強組織保障建設。深入開展抓黨建促基層治理專項行動,持續深化“紅色領航工程”,深化數字黨建探索,著力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城鄉基層治理格局;以市縣鄉村四級換屆為契機,提升各級黨組織的組織力、戰斗力。深化“達標創星”活動,扎實推進支部建設。圍繞市委和市政府重點工作,強化干部一線考核。

      (3)廣泛凝聚各方力量。推動新時代人大工作與時俱進,不斷豐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福州的探索實踐。加強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建設,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平。加強黨對統一戰線的集中統一領導,持續鞏固發展統一戰線事業。

      (4)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入開展工作作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高質量推進巡察全覆蓋,完善巡察上下聯動監督網。著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遏制基層“痕跡主義”苗頭,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二)科教興城專項行動

      1.行動目標

      依托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科技強市、教育強市建設,高標準建設各類創新平臺,加快打造全國一流大學城,推動建設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建設創新型省會城市,全面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2.重點任務

      (1)加快教育強市建設。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實施“優質學校、優秀校長、優秀教師”帶動,落實學校布局優化、基礎教育提質等十大工程,深入推進基礎教育學校集團化辦學,加快推動福建職教城建設,優化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到2025年,教育強市基礎工作初步完成。全市新增20萬個基礎教育學位。實現“五個雙百”:全市年教育財政投入200億元以上,建設約200所學校,創建240所以上各級各類優質學校,培養200名以上優秀校(園)長、200名以上省級名優教師。到2035年,全面建成現代化教育強市。

      (2)建設福州大學城。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標準,高水平、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大學城規劃提升,完善城市功能,補齊民生短板,增強大學城及周邊地區的活力和發展動力。到2021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大學城片區重點區域、主要道路沿線景觀環境提升和基礎設施改造;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征遷工作,大學城總體城市環境品質、景觀面貌有顯著改變;實施“名校+”帶動戰略,加強與國內高水平大學、研究院所、實驗室等合作,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到2023年,“六個一流”目標基本實現,躋身全國一流大學城行列。依托大學城和高新區,逐步推動規劃建設校、產、城、人深度融合的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

      (3)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推動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集聚發展,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領軍企業、行業冠軍,新增一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支持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建設共性技術平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4)深入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攻關等制度,完善從研發到落地的全鏈條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加強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推廣“以企業家培養企業家”模式,打造優秀企業家隊伍,引領帶動企業創新發展。

      (5)建設高水平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加快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福州片區建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支持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等高水平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產業鏈整體水平。設立產業引導基金,促進創新創業要素集聚,引導產業轉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6)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高標準建設人才三創綜合體,集聚各類創新要素,提供全鏈條創新服務,實現人才“有用武之地”。完善住房、醫療、子女就學等服務保障,實現人才“無后顧之憂”。用好“榕博匯”“閩都英才”等平臺,實施人才國際化政策、人才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和集成支持政策、產學研合作培養人才政策等有福州特色的“福聚英才”戰略計劃,形成人才聚集的洼地和創新創業創造的福地。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精準對接融合,大力引進和培育更多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堅持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健全完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和收益分配機制,讓科技人員得實惠、受尊重。

      (三)龍頭扶引專項行動

      1.行動目標

      堅持把經濟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三個福州”為重點,著力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構建質量優、效率高、動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和行業話語權的龍頭企業、產業集群,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超過50%,海洋生產總值達4250億元。

      2.重點任務

      (1)打造數字福州國際品牌。持續辦好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融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福建)建設,培育壯大“云大物智鏈”等數字產業集群。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和“上云用數賦智”行動。積極發揮平臺經濟推動產業轉型開放、資源集聚整合的作用,扶持一批“專精特新”平臺企業。圍繞打造“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推進“城市大腦”建設和可信數字身份試點、健康醫療大數據試點、新型基礎設施試點等工作。

      (2)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堅持以新型工業化推動現代化,支持企業技改、擴大投資,培育一批五百億、千億級龍頭企業。持續推進園區“七通一平”標準化建設,完善科研、產業服務、教育、醫療、商業等配套,提升園區運營管理水平,推動晉安湖、旗山湖、東湖“三創園”建設。

      (3)打造海上福州國際品牌。以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為抓手,推進海洋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開展涉海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挖掘海洋資源潛力,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先進制造業和新興產業,培育一批海洋經濟龍頭骨干企業,大力發展遠洋漁業,推進“百臺萬噸”深遠海養殖平臺等項目建設,持續壯大臨港產業。

      (4)打造新型材料國際品牌。依托現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高性能膜、特種玻璃、功能陶瓷、石墨烯、紡織新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新型合金、工程塑料、高品質特殊鋼等先進結構材料,打造新型材料產業創新發展新高地,建設新型功能材料國家戰略性產業集群。

      (5)建設東南汽車城。依托福建奔馳、東南汽車等龍頭企業,大力引進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及汽車產業鏈相關項目,形成集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汽車產業集聚區,五年內打造成千億級現代化汽車特色小鎮。

      (四)擴大內需專項行動

      1.行動目標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建設消費中心城市,力爭“十四五”時期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60%。深入實施內循環培育、雙循環示范工程,投資消費潛力持續釋放,經濟發展空間有效拓展,通過建設絲路海港城、國際航空城、現代物流城,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通道。

      2.重點任務

      (1)打造海港空港國際品牌。加快推進高鐵進機場,加速機場二期擴建,實現高鐵、航空優勢互補,提升空港交通效益,打造福州(長樂)國際航空城。圍繞打造國際深水大港,加快建設一批園區型、疏港型鐵路專用線,完善集疏運體系,建設江陰港城、羅源灣港城,提升福州港競爭力,打造絲路海港城。謀劃推動溫福、昌福高鐵等建設,打造連接長三角、珠三角和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的區域交通樞紐中心。

      (2)建設現代物流城。加快形成“大進大出、優進優出”的物流大格局,在連江大規模成片開發福州物流城,集中承接中心城區及其周邊地區商貿物流業轉移,引進一批物流龍頭企業落地福州,打造輻射全國的區域性生活生產資料集散中心。用好用足中央政策,建設一批冷鏈項目,打造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

      (3)抓好“菜籃子”工程。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實行黨政同責,確保市場供應和質量安全。打造以瑯岐為中心,閩侯、閩清、永泰等多區域的果蔬生產供給基地,大力扶持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122萬畝以上。

      (4)打造東南會展高地。加強與國際一流城市交流合作,抓住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世界遺產大會等重大展會在福州舉辦的機遇,鼓勵和支持國際、國內知名會展企業入駐我市。加強展館、高端賓館酒店等會展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承載能力,做大會展規模,培育高端論壇和會展品牌,設立重大會展品牌和永久性會址。

      (五)改革攻堅專項行動

      1.行動目標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得到新提升。“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營商環境評價排名穩步提升。多區疊加優勢全面凸顯,海絲戰略支點城市作用充分發揮,形成東南沿海國際門戶。榕臺各領域融合持續深化,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先行城市。

      2.重點任務

      (1)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堅持“市場主體滿意”和“營商評價提升”雙導向,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建設數字政府,完善“云代辦”“打包辦”“一網通辦”“全城通辦”服務,推行登記業務“秒批”制、企業開辦“小時”制,2021年底前,實現即辦件比例50%以上、開辦企業辦理時限壓縮到5個工作小時以內、全年辦稅時間壓減到90個小時以內,力爭營商環境便利度排名進入全球前20位,保持城市信用綜合排名位居全國前列。健全企業服務機制,完善“一企一議”、領導掛鉤服務、重要項目用地統籌協調等機制,抓好全市企業家大會期間出臺的龍頭企業扶持政策以及修訂出臺的14項84條惠企政策的落實,全力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和問題。

      (2)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開展市屬國企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國有資本向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健全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經營機制,完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厘清理順市屬國有企業關系。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扶持國企加快上市進程。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推動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

      (3)加快海絲核心區建設。以“海絲”戰略引領“多區疊加”,深入實施絲路海運、數字海絲、中國—印尼“兩國雙園”等重點工程,圍繞打造海絲門戶樞紐、加強國際產業合作、開拓海絲市場、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等7條路徑,全面深化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積極推動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擴區,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2021年推出“首創性”舉措30項以上。持續辦好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海絲博覽會、絲路國際電影節、海絲國際旅游節等重大活動,申辦世界航海裝備大會。加強對RCEP成員國政策、規則、標準的研究運用,指導企業著力開拓東盟、日韓等重要市場。著力引進氫能源、生物醫藥和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國際龍頭企業。

      (4)建成臺胞臺企第一家園先行城市。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模式,促進與馬祖率先融合。推動榕臺經濟、基礎設施、社會、文化等領域深度融合發展。落實落細兩岸同胞同等待遇政策。進一步支持臺資企業發展,加快培育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實習基地,吸引更多臺灣人才來榕就業創業。持續辦好海峽青年節、海峽兩岸民俗節等活動。

      (六)區域協同專項行動

      1.行動目標

      堅持城鄉融合、山海聯動,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高水平建設福州都市圈,打造1小時通勤圈。加快實施老城更新提升和濱海新城、三江口片區開發建設,提升省會發展能級,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2.重點任務

      (1)加快新區新城建設。全力推進福州濱海新城建設,堅持產、城、人深度融合,扎實推進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臨空經濟、樞紐經濟、旅游經濟,加速產業集聚、產業升級。加快長樂區行政中心搬遷,加強濕地生態保護,抓好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配套。深化“產學研”融合,積極引進“大院大所”,吸引創新人才創業就業,推動大學城與新區新城聯動發展。

      (2)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以城帶鄉,深化對口協作,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力爭七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2400億元,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全面推進鄉村建設,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打造更多美麗鄉村、特色小鎮。

      (3)市域空間布局優化。圍繞提升都市圈綜合承載力,推進沿江向海發展,加強城市設計與規劃銜接,構建“一主一副、兩軸兩翼一區”國土空間總體結構。加快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對我市行政區劃調整的支持,推動中心城區與縣城一體發展。

      (4)城市更新提升。實施閩江、烏龍江“兩江四岸”風貌提檔升級,推進精品景觀段建設。實施新一輪市區、縣城、鎮區品質提升“十位一體”工作方案,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公園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加大歷史文化名城及文物保護工作,以高顏值迎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推進沿江景觀帶、濱海景觀帶、環山景觀帶、歷史文化街區景觀帶等“江、海、山、厝”四大主要景觀建設。

      (5)三江口開發建設。全面完成三江口片區征遷項目的凈地交地工作。結合片區現有資源,聚焦總部經濟以及文化、體育、教育等領域的高端產業,強力推進產業招商,加快土地出讓,完善公共設施配套,推動打造美麗福州示范區、美好生活樣板區、新興產業集聚區。

      (6)閩東北協同發展。深化13個協作平臺建設,加快10大協作項目,統籌推進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重大民生項目,促進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等資源共享,加強產業發展、政務服務、區域應急、環保治污、對外開放等方面協同。提升省會輻射帶動能力,打造高質量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四市一區”1小時經濟圈、生活圈、工作圈。

      (七)綠色發展專項行動

      1.行動目標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任務加快推進,城鄉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各項指標保持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國家生態市、環保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進一步鞏固提升。

      2.重點任務

      (1)推進河湖水系綜合治理。嚴格落實“河長日”長效機制,落實落細“河湖長制”工作責任,抓好閩江、敖江、龍江等重點流域及小流域綜合治理,提升全市河湖水系水質,全面消除V類水質,力爭穩定在Ⅲ類以上。鞏固好城區水系綜合治理成果,持續完善雨污分離管網等硬件設施建設,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內河水質。

      (2)推進垃圾分類管理。加快建設紅廟嶺循環經濟產業園,加強生活垃圾全過程管控,推行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實現垃圾分類全域覆蓋,垃圾轉運實施等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垃圾分類工作保持全國先進。

      (3)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大氣污染精準減排,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97%以上。抓好散亂污企業治理,全面實施飲用水源保護。強化海洋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健全土壤污染源頭預防和風險管控體系。強力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4)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實施“三沿一環”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打造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全面推行“林長制”機制。深化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補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等機制。落實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5)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制定并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嚴把項目環境準入關。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推進工業園區智能化、清潔化改造。發展綠色建筑,大力推廣機制砂生產應用和裝配式建筑,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八)溫暖榕城專項行動

      1.行動目標

      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備。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鞏固提升,打響閩都文化品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2.重點任務

      (1)打造閩都文化國際品牌。高水平籌辦好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深入挖掘三坊七巷、船政、曇石山、壽山石等閩都文化內涵,繼續做好福州古厝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持續推進閩劇、伬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精神文明建設。以推進全國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城市為契機,開展全市域古厝普查登記和利用,延續城市文脈。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爭創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

      (2)深化文明城市建設。深入實施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成果。鼓勵傳統媒體強化內容建設,培育一批新型主流媒體,打造理論傳播矩陣。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建立完善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志愿服務隊伍和陣地建設,培育特色品牌。推進誠信建設,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

      (3)強化養老服務保障。持續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集成改革,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體系。健全完善“1+N”政策體系,建設提升一批養老服務設施,繼續實施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項目。推進市級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平臺平穩運行。充分發揮資源稟賦,支持社會資本興辦中高端養老項目。城鄉居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100%,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8張以上。到2035年,基本建成居家社區養老服務15分鐘服務圈。

      (4)建設健康福州。高水平推進濱海新城綜合醫院運營管理,加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升基層衛生服務水平。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體育強市建設,“十四五”末實現人均體育場地2.6平方米。每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7張,每千人口擁有醫生數達到3.8人,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80歲。

      (5)提高居民收入。大力實施城鎮職工、農民、困難群體、高端人才等“四大群體增收計劃”,促進群眾多元化增收。每年新增就業12萬人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打造無欠薪城市示范點。

      (6)強化社會保障。實施全民參保計劃,落實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制度。建立養老金待遇確定機制和正常調整機制。繼續深化醫保制度改革。強化特殊困難群體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提高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42%以上。完善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推進完善住房保障體系試點工作。

      (九)平安福州專項行動

      1.行動目標

      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導向,聚焦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突出問題,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深化平安創建活動,全面提升平安福州建設科學化、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雙擁共建活動持續取得新成效。

      2.重點任務

      (1)健全維護國家政治安全體系。加強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推動各級黨委(黨組)認真落實維護國家安全主體責任,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嚴防敵對勢力煽動顛覆破壞活動,防范打擊暴力恐怖活動、邪教活動、地下宗教活動、宗教極端活動、民族分裂活動,深化網絡社會綜合治理,堅決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

      (2)健全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科技手段,深化社會治安聯防聯勤聯控聯動機制,強化重點場所部位安全防范,加強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嚴厲打擊懲處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各類突出違法犯罪,常態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確保群眾安全感始終保持在全國全省先進行列。

      (3)健全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體系。持續壓實公共安全屬地責任、部門責任,健全公共安全風險預測預警預防機制,深化公共安全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提升群眾對平安綜治工作的滿意度。健全市縣鄉三級應急綜合指揮平臺,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不斷提高應急處置和應急保障能力。

      (4)健全社會矛盾多元化解體系。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和多元化解機制,把各類不穩定因素解決在萌芽、化解在基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改進提升信訪工作,規范市縣領導干部接訪約訪和帶案下訪、包案落實制度,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暢通人民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

      (5)健全市域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完善市域社會治理制度體系、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健全市級統籌主導、縣級組織實施、鄉鎮(街道)抓好基層基礎的社會治理工作體系,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6)健全雙擁共建工作體制機制。完善軍民融合協調機制,加快推進軍地土地資源整合置換工作。創新雙擁工作載體,打造雙擁工作品牌、亮點。進一步解決好部隊官兵“三后”(后路、后院、后代)問題,為退役軍人提供更加精準便捷的服務。鞏固提升全國雙擁模范城創建成果,力爭實現“十連冠”。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成立領導小組及專項行動小組和項目指揮部,切實加強對貫徹落實《行動綱要》的領導。市人大、市政協和市紀委監委、市法院、市檢察院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有效促進《行動綱要》落實。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要切實負起第一責任人責任,盯牢目標、精準發力、主動作為,建立健全層層抓落實的責任機制;工青婦等群團組織要發揮各自作用,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參與到專項行動中來。

      (二)強化責任落實。各專項行動小組對該專項行動領域工作負總責,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把目標任務項目化、清單化,明確時間節點、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并滾動實施。項目指揮部對該項重中之重工作具體負責,項目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由各項目指揮長指定辦公室掛靠單位,配齊配強工作力量。各專項行動小組成員單位要積極主動承擔工作職責和具體指標、項目任務。要加強協調配合,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縱橫交互的推進合力。

      (三)優化工作作風。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對承擔的任務全力以赴,對工作中遇到的矛盾決不回避,以優良的作風推動《行動綱要》落實。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傳統,健全一抓到底、跟蹤問效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提高執行力和落實力。健全完善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干部敢于改革、勇于創新,營造干事創業濃厚氛圍。

      (四)強化督查考核。市委和市政府每兩個月召開專項行動點評推進會,開展現場觀摩、檢查督促;市人大、市政協把專項行動納入代表視察、民主監督范疇。市效能辦牽頭制定《行動綱要》考核辦法,對九個專項行動的成員單位工作推進落實情況進行考核,每兩個月公布一次考核結果,年底納入績效考評。市委組織部牽頭制定一線考核方案,在九大專項行動中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干部。市紀委監委對工作推進不力、不擔當不作為的單位和個人,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追責問責。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www电影| 亚洲va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华液2020|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熟妇AV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朝桐光亚洲专区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亚洲一级片内射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青草青青国产亚洲免观 |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亚洲成AV人网址|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亚洲成色在线影院|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