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大攻堅戰”、護航民營經濟發展、首創“督促監護令”機制、連續兩年獲評全省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單位、首創訴前圓桌會議機制被全國推廣……回望過去一年,福州檢察聚焦主責主業,監督履職,一項項檢察工作獲得人大代表的肯定。
同心戰“疫”
護航民營經濟發展
“過去一年,福州市檢察機關為保經濟增長、優化營商環境,做了大量創新性工作。”全國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蘭平勇為全市檢察機關護航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豎起大拇指。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企業遭受前所未有的沖擊,福州市檢察機關主動服務經濟大局,圍繞服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制定實施“18條意見”,并先后出臺《重大涉民營企業案件會商協作三項機制》《服務民營企業“五定辦法”的實施方案》等,為民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疫情考驗檢察擔當,鼓樓區檢察院推動司法行政部門出臺涉企社區矯正對象經營外出審批指引;閩侯縣檢察院堅持對涉民營企業案件涉案人員羈押必要性做到每案必審……
2019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共辦理涉企案件適用“三項機制”27件,適用認罪認罰從寬機制辦理377件498人,不批捕82人,不起訴58人;對116名涉企犯罪嫌疑人變更強制措施,監督撤案涉企刑事訴訟“掛案”22件。
創新監護機制
填補制度真空
福州檢察機關聚焦社會突出問題,通過大膽探索創新工作機制,填補監護制度設計中的“真空地帶”。2019年12月,市檢察院向涉案未成年人父母宣告送達全國首份“督促監護令”。該機制目前已在全省九個設區市推廣實踐。
“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福州檢察機關這把‘榕樹傘’撐得很好。”省、市人大代表,市檢察院檢務督察專員陳展弘表示,福州市檢察機關探索創新“督促監護令”機制,推出“榕樹傘”品牌,重監護,強預防,有效彌補了監護制度設計中“真空地帶”。
隨著探索實踐的深入,福州檢察機關邀請學校、社區、社工組織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各方共同見證和參與送達儀式,設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考驗期,聯合市中院、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等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共同制定《福州市人民檢察院“督促監護令”實施辦法(試行)》,進一步規范運作機制。
截至目前,全市檢察機關已對65個案件發出124份督促監護令,102名監護人重新找回“為人父母”的責任意識,積極修復親子關系,92名孩子步入人生正軌,其中53人回歸校園、39人順利就業,開啟人生嶄新篇章。
傳遞司法溫度
弘揚社會正能量
去年10月,在市檢察院召開的一場公開聽證會上,與會人員就一起案件當事人郭某的心理疏導、幫扶長效機制等問題展開討論。2019年12月,郭某在幫助鄰居制服兇徒過程中,身中8刀,腦部受重擊,經鑒定屬重傷、十級傷殘,20多萬元的醫療費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通過公開聽證,福州市、福清市兩級檢察院為郭某爭取到10萬元救助金。經福清市檢察院檢察官走訪核實郭某情況,并與相關部門溝通了解見義勇為的相關問題后,向當地公安局發函建議對郭某的行為予以申報見義勇為。去年11月,郭某見義勇為的行為終獲確認,妻子接過《見義勇為確認書》時,潸然淚下。
市人大代表、市人民監督員陳能華認為,福州檢察機關將落實精準扶貧與開展司法救助相結合,以人性司法維護了公平正義,弘揚了“公正、善良、崇法、守序”的社會正能量。
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市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綜合考慮天理、國法、人情,努力讓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和司法溫度。2020年以來,市檢察機關共舉辦公開聽證129場,辦理司法救助案件82件,向89名因案致貧返貧困難戶發放司法救助金250多萬元,辦案數量和救助金額居全省首位。
福州日報記者 賴志昌 通訊員 周雯 程慧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護樹架不規范 每副最高罰500元2021-01-21
- 福州市中院開展貫徹落實《民法典》主題活動2021-01-21
- 福州倉山將增一所幼兒園2021-01-21
- 21日起福州市新辦納稅人實行增值稅專票電子化2021-01-21
- 新港派出所在全市首創物業監督回訪機制2021-01-21
- 二手車流通信息不全 交易企業被責令補報2021-01-21
- 福州市婦聯為婦女兒童和留榕員工送溫暖2021-01-21
- 福州市中院舉辦活動貫徹落實民法典2021-01-21
- 體育行業預付式消費風險增大 市體育局提醒謹慎辦卡2021-01-21
- 福州:2020年度物業服務企業星級評價進行時2021-01-2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探訪古厝之美 熱迎世遺舉辦”書法作品(132021-01-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