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下午,臺江區高橋支路的南仙茶攤里歡聲笑語不斷。“茉莉留聲機”的伙伴們正在舉辦“溫暖在榕城”迎新年志愿服務系列活動,大家圍坐在一起討論著共同的愛好——口述歷史。
“茉莉留聲機”是一幫立志打造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口述歷史社區的年輕人建立的組織。這個組織的創建者是江泓,一位土生土長的福州妹子。
“我們家是疍民的后代,所以你看我的福州話說得拉拉蘇(福州話音譯,流利的意思)。”江泓說。
留住記憶中的聲音
作為福州一中學霸出身的江泓,前幾年去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她攻讀的專業在國人看來十分“孤僻”——教育口述史。江泓的主要方向是用口述歷史的方式研究上海師范史。
她告訴記者:“口述歷史是一種搜集歷史的途徑,由歷史學家、學者、記者、學生等,訪問曾經親身活于歷史現場的見證人,以筆錄、錄音、錄影等方式記錄,作為日后學術分析。”
2019年1月,在本報和市圖書館聯合打造的“一人一世界”活動中,江泓第一次發表了關于口述歷史的公共演講,她開始嘗試“口述福州歷史”的相關項目。
2020年上半年,口述歷史這個話題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圍觀。“茉莉留聲機”這個口述歷史組織有了雛形,公眾號也開始運行起來,短短幾個月就有了六七十個忠實成員。
“這個團隊中,在世界各地讀書、工作的成員很多。他們身在異鄉,對口述家鄉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嘗試參與各種和福州元素相關的口述歷史訪談。”江泓說。
時間不長作品不少
不到一年的時間,“茉莉留聲機”的創作成果就很豐富。其中既有江泓創作的專著,也有一批發表在公眾號上的“輕量小品”,如春節期間推出的《福建年味圖鑒》《福州春節自救指南》《福建壓歲錢地圖出爐》等。
即將出版的《喜娘》,是一部詳細探尋閩侯喜娘家族史的作品。
“我從2018年底開始創作,純粹是出于深深的熱愛。我日常在華東師大學習、工作,為了做喜娘的口述歷史,自費從上海飛到福州再跑到閩侯,整整8趟。”江泓說。她特別想感謝福州民俗專家方向紅老師的幫助。
口述歷史訪談過程比想象中的困難。江泓說,她精通福州話,所以困難不在于理解對方說的話,而是怎樣將方言轉換成文字,既要蘊含地方特色,又要符合普通話規范。
福州晚報記者 安梓 實習生 程愷寧/文 記者 葉誠/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設立成果轉化基金 首期2億元2021-02-23
- 福州:共青團幫助迷途少年2021-02-23
- 兩天609名市民獻血20萬毫升 緩解血液庫存告急情況2021-02-23
- 福州眾多學校開學第一課聚焦紅色傳承2021-02-23
- 2020年1~12月市委市政府4項重點工作各縣(市)區完成情況排名表2021-02-23
- 福州東部片區推動基礎設施一體化2021-02-23
- 首屆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3月在福州舉辦2021-02-23
- 義井溪有望7月底全新亮相:行洪有“肚量”濱水換新景2021-02-23
- 首屆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3月在福州舉辦2021-02-23
- 福州召開“一閘三線”工程項目建設推進視頻會議2021-02-2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2020年1~12月市委市政府4項重點工作各縣(市2021-02-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