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3月3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朱丹華 通訊員 陳宇娟)你或許聽說過腎結石、膽結石,但對于“耳石”一定很陌生。耳石癥是耳科常見病,會引起劇烈頭暈。今天是“國際愛耳日”,神經內科醫生提醒,耳石癥特別青睞“久坐族”“低頭族”,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刷手機、打游戲、做報表等的人士要當心。
福州50歲的劉女士在上市公司搞財務,常常埋頭做報表。近5年來,每到冬天,她就會被一種怪病糾纏。初次發病是在一個夜晚,她起床上廁所,突然感到劇烈頭暈、天旋地轉,惡心嘔吐、眼球震顫伴隨而至,她難受得大汗淋漓。閉眼休息約一分鐘后,癥狀逐漸緩解。然而,噩夢并未就此結束。此后,劉女士只要一做出躺倒、坐下或扭頭等會使頭位或體位發生較大幅度變化的動作時,就會發生幾秒至二三十秒的眩暈,每次發作都有騰空而起或從床上跌落的錯覺感。
劉女士輾轉來到福建省級機關醫院神經內科求醫。主任醫師林細康根據劉女士的發病特點,做了個簡單的徒手誘發試驗,繼而診斷她患上耳石癥。所謂耳石癥,即內耳里的一種碳酸鈣結晶從耳石膜上脫落下來,進入了半規管。
當時,林細康為劉女士做了手法復位治療,效果立竿見影,劉女士的眩暈感馬上得到緩解。然而,此后的每到冬天,劉女士的耳石癥又會復發,而且癥狀一次比一次嚴重,每次犯病時都需要趕快上醫院接受手法復位治療。
林細康介紹,耳石癥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過國內外研究發現與以下原因有關:中老年人耳石器官老化,導致耳石發生退行性改變;患“三高”或常吸煙酗酒等使動脈硬化,導致內耳循環供血障礙;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導致缺鈣和骨代謝異常;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熬夜、生活不規律,從而直接影響內耳供血。
此外,有英國科學家認為,耳石的結構與骨骼的結構相同,耳石癥之所以高發于冬季,是因為冬季日照時間短,人們又缺乏戶外運動,造成鈣吸收減少、骨代謝異常。
“耳石癥一旦發病,以后就容易復發。”林細康介紹,耳石癥是眾多眩暈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占眩暈癥病因的20%~30%。該病通常高發于40歲以后的人群,近年來,在一天到晚刷手機、打游戲的年輕人中也屢有發生。
他提醒,預防耳石癥,要遠離致病因素,做到規律作息、均衡飲食、控制基礎病、不過分沉迷電子產品。中老年人除了要多曬太陽,還可適量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
責任編輯:趙睿
- 女大學生熬夜熬出“耳石癥” 一起床就感覺天旋地轉2019-08-27
- 女子一起身就莫名眩暈 長時間躺著玩手機患耳石癥2019-06-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清1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58億元2021-03-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