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著一張“娃娃臉”,嘴角常掛微笑,鼻梁上架著眼鏡,若不是身穿“白大褂”,還以為她是哪所高校的學生——這就是胡穎,第六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福州市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從醫二十載,她工作時注重效率,習慣一路小跑,在病區里很顯眼。“患者的信任,給了我前進的動力。”提及獲獎,胡穎這樣說。
請戰,她是戰“疫”急先鋒
去年初,馳援武漢的集結號發出當天,胡穎成為醫院首個請纓戰“疫”的人,次日“出征”,成為我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先后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和武漢金銀潭醫院戰“疫”。
在武漢期間,她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工作在風險最高的感染區,參與收治了大量急重癥、高傳染性患者。根據安排,醫生6個小時一班。第一天上班時,忙著救治患者,她與同事們堅持了近9個小時。
從1月27日到3月24日,累計戰斗近60個日夜,胡穎成為福建省派出的醫療隊中戰“疫”時間最長的醫療工作者之一,并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參與創造了醫護人員零感染、病人零死亡的佳績。
回憶戰“疫”過程,胡穎感受到不斷升溫的醫患關系。給病患做檢查時,他們總是讓醫護人員在門外等一會,待咳嗽之后吸一口氣憋住才讓進,“他們希望在檢查時盡量不咳嗽,降低傳染風險”。
“現在想想,四面八方涌來的物資背后,站著的就是一位位‘活雷鋒’,他們的舉動讓人溫暖、傳遞信心,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戰“疫”歸來,胡穎常常告誡自己:“一名共產黨員,不論分內分外,人民有需要,義無反顧;一名醫生,不論院內院外,病患有需要,全力以赴。”
守護,她是病患的“好女兒”
從醫以來,胡穎始終將救死扶傷的志向鐫刻在心上,設身處地為患者考慮。
“小胡啊,看到你來,我才心安。”見到胡穎,病患林依姆十分激動。有一次,胡穎因任務在身離開科室幾天,剛回到病房,林依姆就緊握她的手,眼淚止不住地流。
身患肺癌晚期的林依姆生性樂觀,但依然沒擋住病痛的折磨和崩潰的瞬間。住院期間,除了精湛的醫術,胡穎用愛開出一劑劑精神良方:查房之余或空閑時候,與林依姆拉家常,讓她卸下思想負擔。
辛勤耕耘20年,胡穎擁有不少“粉絲”。不少患者找她看過病后就認準了她,其中不少為中老年人。慢慢地,她成了患者口中的“好女兒”。
高強度工作讓胡穎不時失眠,胃腸功能紊亂。一個夏天的傍晚,她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新鮮的秋葵花,整整一塑料袋。
原來,一名哮喘患者無意中得知胡穎睡眠不好,于是采摘新鮮秋葵花并精心打包,搭公交車送到醫院。秋葵花沖泡后有助于緩解疲勞、健胃消食,緩解了胡穎連日的不適。此后,只要有去復診,無論天氣多么炎熱,這名病患都會捎上新鮮秋葵花送給胡穎。
扶危,她是大家的白衣天使
“打小就崇拜醫生,如愿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必須做好。”20年來,這位來自陜西的姑娘秉持“篤行天使職責,恪守醫者崇德”的初心,盡己所能為病患送去溫暖。
數年前,胡穎所在病區來了一家三口,患病的是家里的頂梁柱。為了便于照顧丈夫,也為了節省費用,妻子帶著不到3歲的孩子在病房打地鋪。
“治病掏光了他們的積蓄,他們的小孩跟我家孩子一般大。”胡穎偷偷往患者的住院賬戶里存錢,又給年幼的孩子一罐罐地送奶粉。
此后,胡穎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扶危助人事業中。作為黨員,她發揮帶頭作用,支醫寧夏,還數次蹲點縣、鄉醫院,給農村患者帶去希望,也為邊遠醫護人員傳授經驗。
“面對病患,她是勇敢又柔軟的天使,總是親近他們;與同事相處,就如鄰家大姐姐,鼓勵著大家。”與胡穎一同馳援武漢的同事郭錦和朱瑞均都這樣說。
“長大后,我也要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像媽媽一樣。”胡穎的兒子啟睿說。
福州日報記者 林文婧 實習生 林榕昇 通訊員 陳文璇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市多地多部門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2021-03-05
- 學雷鋒獻愛心 臺江志愿服務進社區2021-03-04
- 福州:志愿者們學雷鋒 小區綠化靚起來2021-03-02
- 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公布2021年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2021-03-02
- 中宣部公布最新名單:福建2集體2個人入選2021-02-24
- 郵儲銀行連城縣支行學雷鋒日志愿服務活動2020-03-31
- “全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公布 福州市一個集體、兩名個人上榜2020-03-27
- 專業人員學雷鋒 福州多部門義務消殺交通樞紐2020-03-06
- 福州市學雷鋒志愿者積極助力疫情防控2020-03-05
- 福州市不動產登記和交易中心學雷鋒服務隊優質服務深受好評2019-12-2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2021數字中國創新大賽鯤鵬計算賽道報名啟動2021-03-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