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關鍵、標準先行,7小時內,完成重點項目市婦幼保健院的招標準備;找準癥結、逐個“疏通”,為項目建設掃清管線障礙,這是尋常工作中展現的“她魅力”。
通宵駐點,風雨無阻,擦亮水系、公園的美麗“榕顏”;從零開始,不言辛苦,陪伴項目一同成長,這是急難險重施工一線展現的“她風采”。
初出象牙塔,在現場“摸爬滾打”,不斷“試煉”;雖處后方,卻掌控“全局”,讓項目推進有條不紊,這是城市建設現場展現的“她智慧”。
作為福州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在市城鄉建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市城鄉建總”),有一支85人的“她力量”。她們一起學習成長,并肩作戰,為幸福之城書寫最美芳華。
張樹妹:做好項目“守關人”
張樹妹(右二)在現場了解項目優化情況。
既要準確無誤,又得分秒必爭,這兩個看似矛盾的要求,要如何實現?在市城鄉建總合同管理部,就有這樣一位“攻堅達人”,為項目的“育苗”“拔穗”盡心盡力,守護著它們茁壯成長。她,就是市城鄉建總合同管理部經理張樹妹。
為適應城市新發展需要,各建設項目也得快馬加鞭,作為開工的前置條件,招投標工作提速,是張樹妹首先面臨的挑戰。為在有限時間內,讓更多項目招投標工作合法合規完成,張樹妹沒有一味“蠻干”,而是帶著招標團隊,從文件標準化入手,同時梳理總結招投標各環節的關鍵點、注意事項,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小步”,卻換來“不可能”的兩個“第一”:第一次在7小時內,完成重點項目市婦幼保健院的標段劃分、領招標編號、招標備案、發布招標公告等工作,以往這項工作至少要5天才能完成;第一次在1個月內,完成38個開標和37個掛標工作。
過好“育苗”關同時,張樹妹也將成本管控這項“拔穗”工作處理得穩穩當當。
“工程款是項目前進的助推劑。”張樹妹說,為把好項目的各類預結算、進度款、合同等細節,她帶著部門成員,創新成立了詢定價小組,讓合同范本化,把原本“躲”在后方的編審工作與項目現場“綁”在一起。“連潘棚戶區改造J地塊安置房項目,就有我們的‘模擬清單’新政策落地,不僅審核效率提高了,成本也得到嚴格管控。”
從部門普通員工,到總公司優秀黨員,再到集團青年干部,入職市城鄉建總12年來,張樹妹依舊堅守著項目的后方陣地,為前方“戰場”持久護航。
陳鶯:扎根一線“清障”忙
陳鶯在項目管線遷改現場。
71個市政項目(含景觀提升改造)、19個房建項目、5條內河、6個拆遷項目……這是市城鄉建總管線部員工陳鶯的“2020攻堅成績單”。為給這些百姓關注的重要項目打好“前站”,陳鶯始終奔走在管線工程的申請、遷改一線。
作為項目實施的重要前期工作,管線遷改點多面廣,時間緊、任務重,經常涉及電力、自來水、溫泉、燃氣、通信等多家單位,一個項目,簽訂幾份甚至幾十份管線遷改合同,是陳鶯的工作日常。“我和同事們每個人的手上,都得同時跟蹤對接至少10個項目,說工作量不大是假的。”
為讓項目盡早動起來,也保障市政管線設施正常運行,陳鶯找準癥結、卡點,從遷改中可能出現“卡頓”的項目流程會簽、商務合同把關、銀行轉賬匯款、結算流程閉合等環節下功夫,還積極為各產權單位建立互信,讓遷改流程“加速跑”。
晉安東區水系治理項目連潘河治理時,由于河道沿線空間局促,管線遷改空間不足,一度停滯。為此,陳鶯和設計、施工單位一次次踏勘現場,按現場實際優化遷改方案,讓管線“有處去”,工程“有地兒做”。在橫嶼組團L06地塊交地工程推進時,陳鶯又遇上周邊規劃道路尚未建成,管線遷改無法一次到位的難題,通過積極協調用地單位,讓管線結合周邊道路建設加緊遷改。
除了在治堵、征遷交地、為民辦實事等重點項目管線遷改“戰場”奮戰,陳鶯還守好“大后方”,細心做好報送審批、工程結算送審、數據收集等基礎工作,全年累計完成570份合同簽訂。
謝芳:一心只為“榕顏”美
謝芳在項目一線指導施工。
牛崗山公園、晉安河、光明港、冶山春秋園……翻開福州的城市“畫冊”,這些美景總讓人挪不開眼。為把鋪陳的綠意、精巧的點綴盡情展現,勾勒出有福之州的滿滿幸福,“畫師”們的功力可見一斑。榕圣市政生態環境事業部副經理謝芳,就是專業范兒十足,專注現場管理及景觀施工的優秀“畫師”。
謝芳畢業于福建農林大學環境藝術專業,2008年,她與晉安河的緣分就已開啟。“那時候,我參與了《打造健康城市內河培育商貿商務旺區》——晉安河綜合開發與東岸產業發展規劃研究課題,負責項目的景觀規劃設計。”謝芳說,在“最美晉安河”建設期間,她更是全程陪護。
作為項目建設指揮部團隊一員,謝芳“以河為家”,白天,往返河道沿線細致排查;晚上,是雷打不動的問題協調會、節點推進會。為盡早讓市民和游客感受這條古老河道的新魅力,通宵駐點,手把手教學,白天略做梳洗又繼續奔忙,已是這名“女漢子”的日常。周末、節假日期間,謝芳還得和指揮部成員們一起巡河糾偏,確保最美景觀帶的高質量,“一天中每個時間段的晉安河,我都見過”。
為讓冶山春秋園這個閩越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亮出新風采,謝芳更是風雨無阻。去年國慶假期,正是項目沖刺的關鍵期,她不顧腿部受傷不便,堅持跑去施工現場,撐著雨傘在一線緊盯施工細節。雖然后來被同事“趕”回了家,但她依舊放心不下,只好拜托前來增援的同事,通過手機“識別”“遙控”,用堅守“寫”好閩都文化的新故事。
“作為一名城市建設者,‘犧牲’自己的顏值,換來城市更亮眼的顏值,我覺得一切都值得。”謝芳說。
鄭莉莉:當好市政“總務官”
鄭莉莉在辦公室做好項目合同管理工作。
在市城鄉建總市政部,“有事情,找莉姐”,是項目經理們的口頭禪。“莉姐”名叫鄭莉莉,負責市政項目的行政管理事務,合同管理、檔案收集、固投統計、工程款申請及支付、竣工財務決算辦理及跟蹤審計事項整改進度等,都是她的“操心對象”。
做好建設項目的資金保障,是鄭莉莉的重要工作。平時,她需要及時對接財政部門,根據項目進度申報建設資金,讓工程“跑得動”。每年春節前,是工人返鄉結算、工程建設用款高峰期,也是鄭莉莉最忙的時候。為確保每個環節順當,她總是靠前服務,主動詢問各項目的用款需求,提前擬定用款計劃、申請財政撥款、跟蹤審批進度并安排款項支付。今年春節前,半個月里,她就擬定了各項用款計劃100余項,安排各類建設工程費用按時支出,保證節前工人工資足額及時發放,助力新店外環路東段、站東互通等重點項目按時完成節點目標。
根據審計要求,鄭莉莉又主動承擔起竣工項目辦理竣工財務決算的工作。這項“終審”任務繁重,因項目建設周期長,時常會碰到時間久遠、資料不齊、經辦人員更換等難題。為把這些遺留問題妥善解決,在市財政局、市財政投資評審中心和管線、合同、財務、征收等相關部門,鄭莉莉跑前跑后的身影時常出現。
在辦理二環五四路口改造這個重點項目的決算審計時,由于建成時間較久,為確保審計準確性,鄭莉莉一邊和相關部門協調,一邊多次聯系當時的經辦人員了解情況,還從成堆的文件中找到可佐證的歷史資料,在收獲審計單位點贊的同時,也讓項目決算審計工作順利完成。據了解,僅去年鄭莉莉就完成11項工程的竣工財務決算審計工作。
韓冬冬:“試煉場”上見真章
韓冬冬(中)在城投科技產業園生產車間。
一頂安全帽、一身工作服、一連串的專業思路……總是在項目現場出現的韓冬冬,常被人認為是施工單位的“女項目經理”。作為市城鄉建總總工辦的一員“猛將”,憑著在一線積累的豐富經驗,韓冬冬的“解題”本領也愈發高超。
2018年,剛畢業入職的韓冬冬就遇上新挑戰——去尚處于起步階段的城投科技產業園進行技術支持。面對廠房剛建設完成、配套設施不完善的現狀,韓冬冬并不在意,她關心的是還沒建起的基地配套實驗室。“沒有實驗室,廠里生產的預制構件的試驗和檢測工作就沒法完成,試生產很難進行。”
廠里沒有,那就“外借”。在著手加速實驗室籌建同時,每天,韓冬冬都會帶著上百斤的原材料,跑去廠區附近的混凝土攪拌站,“借用”實驗室進行試驗、檢測,讓試生產一點點邁上正軌。
因廠區地處連江,工程技術人員的招聘也是一大難題,為讓這些留下來的技術人員能盡早“上手”,韓冬冬每日現場“授課”,把試驗設計方法、設備操作規程、生產控制要點等“專業課”細細講授,為基地留下一批技術過硬的預制構件質量管理人員。
產業園的生產管理漸漸有了起色,韓冬冬又有了新擔憂:訂單量激增,這支新組建的隊伍要如何確保產品質量,更好地打出品牌、贏得市場?
“那段時間,我心里始終繃著一根弦,早出晚歸已是常態,更別提周末、節假日了,都是全天守在生產線上。”韓冬冬說,看著從“零”起步的產業園一步步成長為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她的心里特別滿足。
眼下,面對城市品質提升的大課題,韓冬冬更是沖在一線,在參與集團品質提升標準編制同時,還扎根南江濱大道、福馬路、站東路等重點項目現場,讓標準更好落地、更快推廣。
林瑋煒:厚積跬步“志”千里
林瑋煒(左二)在工地了解項目情況。
在市城鄉建總房建二部,林瑋煒是不少項目經理的“得意門生”,這個2017年大學畢業的小姑娘,經過一個個重點項目的“摸爬滾打”,已成長為機電安裝工程的一把好手。
2019年,林瑋煒接下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前期施工水電工程的重任,項目不僅面積大,桿線情況也十分復雜,是塊難啃的“硬骨頭”。為確保這個我市衛生重大項目、重點民生工程能按時凈地交地,炎炎夏日,林瑋煒和項目組一次次跑去現場踏勘,路邊垃圾散發的惱人味道、臭水溝邊蚊蟲叮咬后的抓耳撓腮,成了她“難忘的回憶”。
在項目一線戰斗,光有韌性和拼勁還不夠,還得有善解難題的本領。去年8月,市老年大學新教學樓竣工交付在即,配電房工程迫在眉睫,能否及時送電,是確保項目在國慶前如期交付的重中之重。作為項目組成員,那1個多月,林瑋煒和同事們一頭扎在現場,先后拿下場地協調、橋架碰撞、室外電井標高等一個個難題。2020年9月30日傍晚,該項目正式送電,那一刻,林瑋煒深深感受到“保質保量,不辱使命”的真切含義。
去年底,林瑋煒所在部門又接下了閩江兩岸精品夜景段提質升級的新任務。面對僅有1個月的緊張工期,她和同事們一起,利用周末晚上,乘船沿江摸排兩岸亮燈情況。黑漆漆的江面、凜冽的江風,伴著手電筒的微光,林瑋煒將一個個提升細節牢牢記下,直到回程時,才感覺到手被凍得冰涼。
“在這支‘城建鐵軍’隊伍里,我學到了什么是堅持、什么是匠心,希望自己能在更多項目上‘獨當一面’,為福州的城市建設添磚加瓦。”林瑋煒說。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通訊員 鄭貞 圖片由市城鄉建總黨委宣傳部提供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市各級各部門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2021-03-08
- 從保護修繕到活化利用 福州古厝“活”起來“火”起來2021-03-08
- 福州開展“全閩樂購 惠聚榕城”女性主題促消費活動2021-03-07
- 福州舉辦辛丑新春篆刻展 展出100件篆刻精品2021-03-06
- 福州文化志愿者深入古厝服務看展市民2021-03-06
- 福州“開年第一展”!全國工藝品交易會在榕開幕2021-03-06
- 【警察故事】朱美娟:警營里的“塔格伊力斯”2021-03-05
- 福州:弘揚雷鋒精神 共建溫暖榕城2021-03-05
- 福州高新區:探索“駐村監督員”模式 做實做細基層監督2021-03-05
- 福州高速交警大數據破解疲勞駕駛“頑疾”2021-03-0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舉辦辛丑新春篆刻展 展出100件篆刻精品2021-03-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