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競發,潮起東南。
上世紀九十年代,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福州現代化建設,謀劃制定并推動實施“3820”戰略工程,擘畫了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宏偉目標,為福州留下寶貴的思想財富、精神財富和實踐成果。歷屆市委、市政府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蹄疾步穩,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現代化的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呈現勃勃生機。
收官“十三五”,奮進“十四五”,福州行進也迅疾、承載也浩大。市委、市政府出臺《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動綱要》,提出今后五年重點建設福州濱海新城、福州大學城、東南汽車城、絲路海港城、國際航空城、現代物流城等六個現代城,打響海上福州、數字福州、新型材料、海港空港、閩都文化等五大國際品牌,實施黨建引領、科教興城、龍頭扶引等九大專項行動,吹響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沖鋒號,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為福州擘畫的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成美好現實。
蹚出一條
高質量發展的好路子
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福州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積極搶抓“多區疊加”戰略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
極不平凡之年,書寫非凡答卷。
2020年,面對疫情大考,福州上下同心同德、攻堅克難,化危為機、危中尋機,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
——地區生產總值10020.02億元,邁入“GDP萬億俱樂部”。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預計12.5萬元,居全國省會城市第六。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穩居全省首位,水產品產量和產值居全國第一。
——工業總產值突破1.1萬億元,產值超百億工業企業數量占全省三分之一。
一組組亮眼翔實的數據,一項項令人矚目的成效,展示了福州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成果。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福州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突出抓好“三個福州”建設,把傳統產業、實體經濟、新興產業有機融合起來,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推動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
“數字福州”積蓄澎湃新動能。得益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懷、親自擘畫、親自推動的數字福建建設,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花落福州,由此帶來創新資源加速向福州匯聚,創造源泉在榕城大地充分涌流,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快速壯大,去年數字經濟規模達4600億元、占GDP比重超45%。當前,福州著力打造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爭當數字中國建設示范城市。
“海上福州”打造“藍色聚寶盆”。福州牢記囑托,深入實施“海上福州”戰略,加快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大力發展高技術船舶、高端海工裝備、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新興產業,海洋開發綜合效益不斷提高,去年海洋生產總值達2850億元。福州向海圖強的蔚藍畫卷,正滾軸舒展開來。
“平臺福州”開拓發展新模式。中安綠色等一批供應鏈金融項目加快建設,東街口、東二環泰禾等重點商圈持續提升,樸樸、永輝生活等新零售企業迅速壯大,興銀理財落戶開業,海峽基金港上線運營。一個個平臺項目、一種種創新模式,既滿足了消費者需求,又促進了新舊動能轉換,平臺經濟正向規范健康持續發展邁進。
讓“穩”的基礎更鞏固,讓“進”的勢頭更強勁。福州著力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電子信息、紡織化纖、機械制造、輕工食品、冶金建材等5個千億產業集群持續壯大,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迅速興起。恒申、京東方、福耀、坤彩、友誼等世界“單打冠軍”,發揮龍頭引領帶動作用,助力強鏈補鏈延鏈和產業集群發展。
項目是發展的支撐。福州深入實施重大項目帶動工程,加快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批批產品附加值高、產業聯動性強的大項目引進落地、加快建設,為做強做優主導產業、增強發展后勁奠定堅實基礎。
走進高新區創新園,一棟棟氣勢恢弘的大樓拔地而起,一座座現代化的廠房鱗次櫛比,一條條寬闊平坦的道路縱橫交錯……
產業項目建設,園區是先行區、主戰場、主陣地。福州投資680億元,將全市重點工業(產業)園區按基礎類、標準類、創新類分類,扎實推進標準化建設,讓園區落得下項目、留得住人才、聚集起產業。五鳳山麓,福州軟件園勢頭強勁,提出再造一座軟件園的目標;閩侯青口投資區,以福建奔馳和東南汽車兩家整車生產企業為核心,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制造產業基地;羅源灣開發區形成“一龍兩翼”產業集聚態勢,加速建設綠色高端的千億鋼鐵產業基地……展望未來,福州力爭到2025年,培育形成超千億元園區6家、超五百億元園區5家。
沃土種下梧桐樹,引來鳳凰舞蹁躚。近年來,福州實施“抓項目促跨越”“項目年”“招商年”“三產年”“網絡招商”等專項行動,一批批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端產業項目紛至沓來。總投資500億元的萬華化學福建MDI產業園在福清江陰動建,聚焦大健康領域的工業富聯大健康福州智造谷落戶倉山,發力高端冶金的寶鋼德盛精品不銹鋼項目助力羅源灣打造千億海港城……
非常之時,當有非常之舉。面對疫情影響,福州因時因勢實施“雙百雙千”增產增效專項行動,幫助2660家重點企業做大做強;實施“數字·綠色”技術改造專項行動,投資1422億元實施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108項,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投資近2300億元推進175個新基建項目。“三駕馬車”協同發力,有效暢通產業循環,促進企業增產增效,為實現GDP破萬億奠定堅實基礎。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福州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省會城市。
數據顯示,全球每4輛汽車中,就有1輛使用福耀玻璃;
高新區的富蘭光學,作為精密光學元件和光學鏡廠家,全球市場占有率超70%,位列世界第一;
福建銀河駿鵬公司生產的新能源動力電池結構件,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
我省首個國產芯片整機生產基地——海峽星云智能制造基地,去年交付首臺整機……
這樣的“福州智造”,還有很多。
每一顆果實,都收獲于創新之樹。近年來,福州堅持創新驅動,培育科技創新主體,營造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生態,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創新是融入福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因。福州啟動晉安湖、東湖、旗山湖“三創園”建設,推動成立中國福建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福州市光電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等,積極培育“閩都英才”“雙百計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萬人計劃”等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創新是福州最鮮亮的城市氣質。“十三五”期間,高新技術企業,從444家增至2052家,數量翻了兩番多;R&D經費投入總量從98.8億元提高到200億元以上,連續四年保持全省第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6400多件,居全省首位。
福州地區大學城,如何發揮創新資源富集這個優勢?答案是通過建設一流大學城,激發創新活力動力,讓創新在福州蔚然成風。福州圍繞生態景觀、功能配套、服務管理、辦學水平、校園環境、共建共享“六個一流”目標,加快建設宜學宜業宜居宜游的一流大學城。在此基礎上,依托大學城和高新區,逐步推動規劃建設校、產、城、人深度融合的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一個凝聚創新發展強大力量的“福州硅谷”正迅速崛起。
闖出一條
改革開放的新路子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福州守一達變,蹄疾步穩,著力先行先試,發揮改革開放的突破和先導作用,努力以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拓展新空間、增創新優勢。
探索構建河湖系統治理長效機制,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典型案例;
醫改“強基層”經驗,入選2020年全國基層衛生改革典型案例;
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名單公布,福州榜上有名……
近期福州捷報頻傳,一個個全國改革試點花落榕城,一項項改革成效成為典型、全國推廣。福州被賦予更多改革使命,成就更多改革榮光的背后,是一以貫之銳意改革創新的自覺、智慧和勇氣。
福州得風氣之先、秉政策之利,全面解放思想,創新體制機制,持續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效應逐步顯現,改革活力競相迸發。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福州共推出濱海新城開發體制、福清縣域集成、國資國企、監察體制等1840多項改革舉措。
“放管服”改革再深化再突破。上世紀90年代,習近平總書記主政福州期間大力倡導“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工作作風,推行外經“一棟樓辦公”“一條龍”服務,在全國開創集中開展行政審批的先河。30年來,“馬上就辦、真抓實干”薪火相傳,深深烙印在福州的城市精神中。福州先后完成七輪簡政放權改革,在全國率先實行行政審批全流程電子證照應用,行政審批服務事項承諾時限壓縮比例全國第一;接續推進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營商環境便利度相對排名提升到全球190個經濟體的第28位。政務服務的“福州模式”,讓企業、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
探索福州特色河湖水系治理模式。健全完善河湖長制,將每月14日作為“河長日”,開展集中巡河護河,現場協調解決問題。經過1000多個日夜奮戰,完成城區156條內河治理,實現水清岸綠景美,人們枕水而居、詩意生活。
探索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集成改革。推出了14項改革試點任務,分解下達80項具體推進措施和目標,加快打造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可持續發展的福州特色“3443”養老服務模式。
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研究出臺《關于建設教育強市的實施意見》,大力實施“優質學校、優秀校長、優秀教師”帶動工程,創新實施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等模式,著力破解影響和制約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互聯網+醫療健康”改革。在全省率先實現定點零售藥店脫卡結算和電子處方流轉,在全國率先試行慢性病患者配藥網上“刷醫保”,全市千人均床位數提高到5.21張。
民之所盼,政之所施。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釋放了改革紅利,讓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更豐碩的改革成果。
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近年來,福州緊緊抓住“多區疊加”戰略機遇,加快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以“海納百川”的開闊胸懷,展開歡迎之臂、打開機遇之門,實現從海防前哨到開放前沿的跨越。
福州主動融入海絲核心區建設,深入實施絲路海運、數字絲路等八大重點工程,成功舉辦海絲博覽會、絲路國際電影節、海絲國際旅游節等重大活動,不斷拓展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朋友圈”“生意圈”越來越大。
福州扎實推進自貿區福州片區建設,緊抓國家賦予的205項重點試驗任務落實,完成199項具有福州特色的改革試驗任務,推出17批230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79項、全國復制推廣25項,跑出改革“加速度”。
福州引領帶動閩東北協同發展,四市一區海陸空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脈動”緊緊相連、事關群眾利益的公共資源共建共享……今天的閩東北,奏響山海協作嶄新樂曲。
福州積極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出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68條實施意見、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43條措施;舉辦海峽青年節等品牌活動,搭建兩岸青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平臺;用心用情培育榕臺根脈情誼,福州臺灣會館正式亮相,黃巷打造對臺特色集中街區,民間基層交流不停、不斷、不少……福州在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先行城市中奮勇前行。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改革沒有完成時,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當前,福州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并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福州都市圈。我們將以百倍勇氣和千倍努力,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以勇于擔當、奮發有為的干勁,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推動深層次改革開放。
邁出一條
統籌城鄉發展的寬路子
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近年來,福州始終堅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持續推進新區新城建設、老城改造提升、鄉村振興發展,加快打造高品質、高顏值的現代化城市。
長期以來,“二元結構”如同一道高墻橫亙在城鄉之間。如何消除差距,讓城鄉并肩前行?福州堅持從高標準建設新區新城、加快城市有機更新、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三個維度持續發力。
看城的演變——福州堅持“東進南下”城市發展思路,不斷強化城市發展軸線,疏解老城,培育新城,拓展空間框架,形成濱江濱海城市發展格局。
在創新發展與改革開放的協奏中,福州城跳出“三山兩塔一條江”的框架,走向“七山兩江一面海”的新格局,新的跨越正在發生。
時鐘撥回6年前。2015年8月30日,福州新區正式獲批成立。一路探索,一路開拓,福州新區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三區一門戶一基地”戰略定位,奏響大改革、大創新、大發展的時代交響曲。國內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并網發電、全球第一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全國首個物聯網產業促進中心成立……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興起,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引擎。優質學校、醫院等公共配套設施也加快布局。“十三五”期間,福州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2020年超2400億元、占全市比重約24%。
福州新區昂揚奮進,濱海新城發展迅猛。2017年2月13日,舉全市之力、融國際視野、集一流團隊,于一片荒漠莽灘中,濱海新城破土而出。新城堅持高水平規劃,《濱海新城森林城市總體規劃》等7個項目獲得國家級、省級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堅持高標準建設,277個新城重點項目建設持續推動,總投資約2760億元。
春秋代序,斗轉星移,從一紙規劃到項目多點開花,在晝與夜的不斷切換中,一個智慧創新、綠色宜居的城市副中心拔地而起。去年濱海新城388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531億元,同比增長8.8%,大數據企業集聚發展態勢已然形成,這片熱土正釋放澎湃的生命活力。
城市發展框架不斷拉開,城市更新有序推進。
城市完善了功能品質。福州持續抓好河湖水系治理,充分釋放生態福利,獲評首批“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實施“綠進萬家、綠滿榕城”行動,僅去年以來造林綠化就達11.84萬畝,公園串珠、福道繞城等成為靚麗景觀;順利完成“2018年~2020年”三年舊改行動計劃,涉及五城區106個連片舊屋區,群眾居住條件持續改善。
城市留住了歷史文脈。2200多年的建城史,讓有福之州孕育了海納百川、底蘊深厚的閩都文化,也造就了黛瓦相連、百年滄桑的古建筑群。近年來,福州投入320多億元用于名城、街區、文物、歷史建筑等保護,打造鰲峰坊、南公園等17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整治提升261條傳統老街巷,實現舊城改造與歷史文化保護有機結合。
看鄉的發展——福州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增強脫貧群眾內生動力和致富能力,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十三五”期間,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決戰脫貧攻堅,提早3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摘帽退出。福州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走出一條具有福州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以大海為臺,“振鮑1號”“振漁1號”“福鮑1號”試驗成功,“百臺萬噸”生態養殖平臺開工建設,連江開拓全省海洋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也為中國漁業現代化提供基層實踐論證。緊隨其后,本土企業躍躍欲試。“泰漁1號”“定海灣1號”接連入水,耕造“海上牧場”。創新驅動,一個個“大塊頭”讓連江漁業從近海走向遠海、從粗放走向精細,高效智慧的養殖方式和廣袤的發展空間讓海上“良田”愈發肥沃。
以青山為靠,羅源的食用菌產業走出一條科技化、合作化、園區化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秀珍菇、海鮮菇、繡球菌……一朵朵小小的食用菌,如同一把把“致富傘”,千千萬萬個菇棚和廠房,拼就出福州食用菌產業藏富于民和鄉村振興的最美版圖。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創建全國農業產業強鎮4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4個、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43個,培育市級及以上休閑農業示范點117個。
鄉村振興不僅鼓了農民“錢袋子”,更美了農民新生活。
村民住上了小區。福清市江鏡鎮南宵新農村住宅小區解決了165戶、1700名村民的住房問題,不僅被列為福建省第十六批省級住宅小區建設試點,還是福建最大的新農村住宅小區。
村子變得更靚麗。2020年,全市新建提升374個美麗鄉村,率先實現美麗鄉村初級版全覆蓋。
神州風再起,閩江涌新潮。
新時代,賦予福州改革發展的新使命;新起點,開啟福州波瀾壯闊的新征程。砥礪奮進“十四五”,全市上下將高擎信念之炬、激揚實干之帆,以強烈的擔當精神和拼搏勁頭,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努力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續寫新時代有福之州的新輝煌!
福州日報記者 黃戎杰 覃作權 蔣雅琛 陳敏靈 趙昕玥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市臺聯多樣服務 情暖臺胞2021-03-23
- 福州38家企業入選建筑業(準)龍頭企業2021-03-23
- 中國科協抗疫主題展全國巡展走進福州2021-03-23
- 未來3天福州天氣趨好 氣溫逐步回升2021-03-23
- 福州市出臺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干部若干措施2021-03-23
- 福州市第二屆志愿服務創新項目大賽第一階段評審結束2021-03-23
- 福州市土地發展中心:創新舉措 21天建起新氣象站2021-03-23
- 福州市臺聯多樣服務 情暖臺胞2021-03-23
- 福州晉安王莊街道新添一支護河隊2021-03-23
- 福州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多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2021-03-2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濱江畫卷!馬尾區十二舉措推進 “兩江四岸”2021-03-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