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根鑄魂、啟智潤心,著力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根本性問題,全國首創推出學習宣傳教育、大中小學思政課、大中小幼德育、家校社網協同育人等“四個一體化”育人模式,這一學習貫徹新思想的生動實踐,激活學校思政德育一池春水。
賦能正向:學習宣傳教育一體化
福州市全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各級各類學校結合校情、生情、學情實際,通過理論宣講、思政課、班會課、團課、隊會課、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渠道,把新思想學習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不斷增進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2015年,市教育局在全省首創施行思政課、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道德講堂、家校教育等五項思政工作精品工程,以不同形式手段、同一目標指向學習宣傳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2019年,全省首個中學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簡稱“青馬班”)在福州三中開班。之后,“青馬班”“團校”在榕城高校和中學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欣欣向榮。
“十三五”期間,福州市黨建、思政“雙輪驅動”,深入開展“一校一品”特色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新思想“三進”工作。閩江學院全國首開青春“薪”課堂,一茬茬學生像一支支熊熊燃燒的火炬,把新思想的種子播撒開來,八閩大地甚至東南沿海多地留下他們青春的足跡……
在福州各中小學校園,新思想學習“全面開花”:福州高級中學、福州文教職專、閩清高級中學、福州教育學院附中、福州教育學院四附小等學校的“黨員幫幫團”構建志愿服務“新常態”,“黨建引領 藝術增輝”品牌創建如火如荼,“佩戴黨徽去家訪”“‘家’人有約”等黨群聯系活動方興未艾;福州格致中學黨委深入挖掘百年格致紅色校史資源,建立“格致英烈園”,在校園網開辟紅色專欄;福州十六中著眼培育可堪大用的時代新人,精心打造“煙山杯”系列文化和“班主任節”、黨建館、思政館、學生發展中心,黨建思政工作相得益彰……
進入“十四五”開局之年,“大思政課”在福州教育精彩呈現。3月22日,群眾路小學啟動黨史學習教育“百年黨史百家說”活動,現場發布了由該校一學生家庭祖孫三代共同講述的《中共一大,紅船精神》視頻,立即成為當天榕城校園的流量擔當。接下來,由群眾路小學100個家庭講述的100個黨史視頻故事,將在“學習強國”福建學習平臺濃情獻禮建黨百年。
“把黨史學習教育從思政小課堂延伸至社會大課堂,把傳統的‘我講你聽’轉化為師生家長共情共擔教學主體,把‘四史’教育活動拓展成家校社網協同育人‘一體化’,進而實現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福州市教育系統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對此充分肯定。
螺旋上升: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既不是一樣化,也不是一鍋煮,更不能一般化。邊研究邊探索,邊試點邊提升,把工作著力點放在調研指導、分別指導、典型指導上,把功夫下在機制創新、系統集成、整體推進上,大中小學齊努力,行政業務、教學科研部門齊上陣,把項目任務化、任務清單化、清單責任化,“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市委教育工委有關領導說,要堅持守正創新相統一,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實現“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近年來,福州市構建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聯席會議機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協作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協作中心、中小學思政理論課建設指導中心,逐年分解任務并下發清單,全面實施大中小學思政課改革創新行動,推動以新思想為核心內容的思政課課程群建設,開展崗位大練兵、思政課巡講等活動,評選一批思政、德育、心理名師工作室和100堂思政示范課,通過“雙向選擇”或依托集團化辦學模式,成立9個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
今年3月5日,閩江學院、閩江學院附中、鼓五小學等5校聯合啟動“紅色心學堂”。7日,“紅色心學堂”聯盟體在晉安區宦溪鎮降虎村開設黨史學習教育“第一課”。“不同于傳統的思政課堂,這種體驗式、互動式、浸潤式的研學之旅對師生來說,都是一次難忘的經歷。”閩江學院附屬中學校長陳晨表示,接下來,聯盟體將共同推進大中小學鑄魂育人一體化工作的項目化、模塊化、校本化、課程化、學分化,進而實現思政課一體化。
至今年底,福州市通過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謀求“五個一批”目標有望全面變現,即:培育宣傳一批思政好老師,探索扶持一批思政示范課,規劃種好一批思政試驗田,研究出臺一批思政新舉措,遴選建設一批思政課基地。其中,福州市在全國率先對中小學班主任、年段長,高校輔導員、思政教師,各級各類學校心理教師實施競爭性激勵政策,經考評稱職的班主任、年段長、專職心理教師每學年發放獎勵金8000元,優秀的每學年發放獎勵金12000元。
習以為常:大中小幼德育一體化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聽戚繼光的故事,蓓蕾幼兒園的孩子們對愛國主義有了初步認識;用圖文和演說的形式,鼓二小學生展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主題研學成果;將橫亙古今的歷史人物串聯,福建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帶來的思政課《讀懂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讓格致中學高三學生理解了“我與祖國”的關系,樹立了“如何愛國”的理性思維……去年9月,格致中學聯合7校成立全省首個思政德育發展共同體,舉行“同上一堂課 共書新畫卷”主題活動,在愛國主義這一主題下實現思政課程的“同課異構”,充分彰顯啟智潤心、習以為常的德育智慧。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養青少年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的重要指示精神,福州市把習慣養成教育延伸至大中小幼各學段,“十三五”出臺實施綱要,“十四五”實施行動計劃,編撰出版發行《習以為常——福州市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系列讀本》12萬冊,對學前至大學5個階段的行為準則作了詳細規定;遴選31所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基地校,評選100名“習慣養成之星”,打造習慣養成教育“福州版本”。
多年來,福州市學生參加思政德育比賽活動成績全省領先,獲各級最美學生、優秀團員、優秀少先隊員、新時代好少年數量和考入清華、北大等國內“雙一流”高校及哈佛、劍橋等國外名校的學生數居全省前列。
勠力同心:家校社網協同育人一體化
遵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福州市加強網絡內容建設,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去年以來,推出“e路守護”青少年網絡素養微課。微課由8名福州市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輔導員編制大綱,由福州網絡安全小衛士、網信宣傳大使“數娃”代言。首期8節微課聚焦青少年日常上網關注點,形成以點帶面、面面兼顧的效果,得到社會普遍關注和好評。
為織密織牢家校社網協同育人體系,福州市持續推進入戶家訪工作,落實學困生幫扶機制,推進網絡家長學校建設。不久前,市里十部門聯合出臺《福州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動計劃》,文件一經推出,立即引來廣大網民點贊。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進入網絡信息時代,福州市依舊把家訪視為最有效最有溫度的教育方式之一。2019年頒布的《福州市中小學家訪工作管理規定》明確,每生每學年至少接受入戶家訪、校園約訪各一次,切實增強家校合力。全市目前已建成家長學校2522所,福州市網絡家長學校累計上線聽課家長達924.1萬人次,市數字青少年宮累計訪問量近1.07億人次。今年,市教育局將出臺有關家、校、社、網協同育人實施意見,進一步聚合“五老”力量,引領廣大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精神。
福州日報記者 李淑娟 謝薇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交通運輸領域首推“異地直辦” 共有7個事項2021-03-25
- 本周日,帶孩子來福州市兒童公園接受自然教育吧2021-03-25
- 省戲劇水仙花獎決賽開幕 300多位演員聚榕競技2021-03-25
- 福州高新區:扮靚市容 美化環境2021-03-25
- 福州市疾控中心開展防治結核病宣傳活動2021-03-25
- 在福州,“福”究竟是什么模樣?2021-03-25
- GDP突破萬億大關 福州五年跨越五個千億臺階2021-03-25
- 習近平福建行丨看山望水憶鄉愁——走進郊野福道2021-03-25
- 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福州綜合能源服務新模式加速推進2021-03-25
- 跟著總書記的考察足跡|這里,有一座特別的“博物館”2021-03-2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GDP突破萬億大關 福州五年跨越五個千億臺階2021-03-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