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新區。
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通訊員 洪見文 汪煒娜/文 記者 林雙偉/攝
1991年,在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親自擘畫下,福州高新區成功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三十年來,福州高新區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風卷紅旗過大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目前,福州高新區實行“一區多園”管理模式,下轄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生物醫藥和機電產業園兩個主體園,以及福州軟件園等高科技園區,總面積約193平方公里。2016年6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福州高新區啟動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
過去幾年,福州高新區先后榮獲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省級創業創新示范中心、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等多項榮譽。
2019年,在全國國家級高新區綜合實力排名中,福州高新區從2012年的第46名上升至第32名。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福州高新區地處中心城區西南側,與主城區僅一江之隔,東臨烏龍江,西倚旗山,毗鄰福州地區大學城;橘園洲、浦上、灣邊3座大橋連接市區,福州地鐵2號線以及福銀、福詔等城市快線環繞周邊,與空港、碼頭構成“一小時交通圈”,交通便捷、文脈深厚,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多年來,高新區秉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火炬宗旨,搶抓福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多區疊加”機會窗口,高標準推進實施概念性城市規劃、產業發展戰略規劃。
高新區精準扶持數字、平臺、總部等“三型經濟”,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園區已建成創新園、創業大廈等樓宇約300萬平方米,在建數字經濟產業園、第三代半導體數字產業園、光電產業園等產業項目100多個,共有注冊企業7000多家,不斷壯大以數字經濟為核心、光電和生物醫藥兩大產業為支柱、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121”產業發展格局。
五年來,高新區科技研發投入年均增長率接近30%,2020年財政科技支出突破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突破26億元,經濟外向度持續拓展提升。
做強高新產業集群
2020年,福州高新區GDP總量實現翻番,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突破140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70億元。高新區涌現出博思、邁新、銳達、智恒、北卡、四創、仙芝樓等一批產品市場占有率居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
當前,高新區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號召,深化“三個福州”建設,主攻“兩大園區”,全力打造“數字福州”建設應用示范區、“海上福州”建設創新策源地、“平臺福州”建設戰略支撐點。
其中,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于2009年7月啟動建設,規劃面積12.35平方公里,規劃為高端研發、科技孵化和高新技術企業總部集聚區,將成為海峽兩岸科技創新和高新產業對接與合作的“先行區”,目前已入駐星網銳捷、中海創、福耀模具、廣生堂、紫光科技園、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基地等項目,生成“智慧大腦”等一批數字應用場景。
生物醫藥和機電產業園于2009年12月啟動建設,規劃面積約12.87平方公里,定位為福建省智能制造基地、創新創業示范區和閩臺高新技術產業合作高地,重點發展光電芯片、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先進制造業,目前已入駐中科曙光、兆元光電、菲格科工園、新藥創制中心、啟迪科技城、國家電網智能裝備制造基地等項目。
“十三五”以來,高新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量質取得“雙向提升”,以旗山大道、高新大道、烏龍江大道為主的“三縱八橫”主干網基本形成,通車道路33條,通車總里程48.29公里,投入12.3億元進行電力設施建設,建成人才公寓一期、二期,各級學校23所,各類文體設施17個,公園24個。
堅持自主創新示范引領
2020年,福州高新區獲批國家“創新創業特色載體”,成功入圍國家“百城百園”行動。
高新區堅持自主創新示范引領,堅持把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放在核心位置,已引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中國福建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力普國家級海洋科研基地、戴姆勒研發中心、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等區域創新龍頭;集聚福大百特、恒鋒科技、仙芝樓、福耀模具等40個省級以上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42家,2019年園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約117件。其中,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擁有4個國家級和20多個省部級創新平臺,取得一系列以光學晶體為代表的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目前,高新區共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25家,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45家,瞪羚企業13家,國家光電子晶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酶高效表達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58家,初步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活力迸發、高新技術企業主體支撐、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引領帶動,各類企業創新主體量增質提、快速發展的新格局。
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
福州高新區依托福州地區大學城十幾所高校和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的優勢資源,采取“院地合作、部門與高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與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15所國內高校達成戰略合作關系。
高新區配置有大學生雙創基地、留學生創業園,進一步加快高端人才引進和企業技術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助力高質量發展,已落地了包括黃維院士,陳清泉院士,陳明志、譚小地等專家學者的百千人人才項目20余個。
海西創業基地面積超3萬平方米,集聚中科院大學創新創業學院福州示范基地、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兩岸青年創業孵化中心、福建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創業黑馬、啟迪之星等新型眾創空間21家,入駐企業(團隊)400多個,吸引創業青年3000多人。
借助“榕博匯”等活動,高新區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對接,促進校企融合、實現協同創新。
打造省會城市副中心
福州高新區始終遵循“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的原則,引進“造城”理念,以省會城市副中心為定位,高標準推進實施概念性城市規劃、產業發展戰略規劃。
目前,高新區引入省實驗幼兒園高新區分園、福建中醫藥大學高新區醫院、融僑醫院等優質資源,一批互聯互通重大基礎項目正有序推進,旗山國家森林公園、南嶼歷史文化名鎮、萬佛寺、水西林等旅游文化品牌逐步打響,形成福州“兩江四岸”獨具特色和魅力的區域。
同時,高新區不斷探索縣區、園區“雙重管理”體制,在省、市率先試點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2號公章”、人才舉薦和“一站式”服務平臺等機制。高新區以高效率體制機制引領高質量發展,逐步形成“管理扁平化”“辦事規范化”“服務專業化”的新型管理體制和“要素完整、供給有效、動能接續、活力迸發”的創新生態環境。
展望“十四五”,高新區將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建設“宜學宜業宜居宜游”全國一流大學城,打造“國家級工業園區標準化示范基地”,推動建設“福建科學城”。這里,正成為日新月異的發展熱土。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為日本輸入2021-04-07
- 福州: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全力推進醫改走深走實2021-04-07
- 福州:沉浸式體驗讓黨史教育活起來2021-04-07
- 福州市ICT應用型人才生態聯盟成立2021-04-07
- 福州“一件事打包辦”服務再“擴容”、提速2021-04-07
- 福州水質提升三年行動圓滿完成 飲用水水質優于國家標準2021-04-07
- 福州上榜“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2021-04-07
- 福州七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年總產值超2000億元2021-04-07
- 福州火車站:清明假期客流創近兩年來新高2021-04-06
- 福州免費送10萬株茉莉花桿插苗及1萬株茉莉花成苗!領取方式看這里2021-04-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為日本輸入2021-04-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