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地處東南沿海的連江縣外來人口多、人員流動性大,老舊小區占比大。如何抵達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連江在探索中前行,在實踐中完善。
近年來,連江縣探索實施“黨建+幸福小區”近鄰黨建工作模式,充分發揮小區黨組織主體作用、機關企事業黨組織聯動作用、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打造“15分鐘生活服務圈”,讓“陌鄰”變“睦鄰”的同時,聚焦小區治理痛難點,構筑“平日多互動、有事同商量、齊心謀發展”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凝聚黨群力量
高齡小區“逆生長”
在鳳城鎮東北街社區機關新村,困擾居民多年的污水外溢問題,在小區黨支部成立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順利解決了。“多虧了小區黨支部,小區不好管、不愿管的老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居民們拍手叫好。
建成于1989年的機關新村,是東北街社區里最為典型的老舊小區,沒有物業和業委會管理,衛生差、停車難等問題令人頭疼。
如何破題?鳳城鎮黨委創立“家黨建”模式,由小區的退休老黨員、共建單位黨員,以及社區干部共同組成小區黨支部,并組織業主代表成立自我管理志愿小組,參與小區管理。
小區黨支部和志愿小組剛“滿月”,就解決了機關新村污水四溢、車輛亂停、衛生臟亂等亂象,還將門衛室改造成居民的休閑室和黨員學習點。“家黨建”還針對困難家庭推出精準服務,采取“社區+共建單位+志愿者”的形式,每個月上門為群眾辦一件實事,群眾紛紛點贊“這樣的黨建,有溫度”。
機關新村小區黨支部還針對小區老年人較多的現狀,與共建單位、社工團體組建“微光”健康管理志愿服務隊,建立“晚晴110”服務平臺,定期上門為老年居民提供免費體檢等服務。
機關新村小區“舊貌換新顏”只是連江縣凝聚黨群力量,推動鄰里服務落地生根的縮影。
近年來,連江緊緊圍繞居民群眾需求,將“鄰里一家親”理念嵌入小區服務,著力發揮小區黨組織聚合作用,建立小區黨組織和共建黨組織“雙向聯系、雙向服務、雙向認領”機制,推行“小區黨支部+共建單位+黨員志愿者”服務體系。針對小區住戶實際,制定需求、資源、反饋三項清單,定期開展“六必訪”活動,讓鄰里黨建“有溫度、零距離”。
連江還配套設置“四點半學堂”“長者食堂”等載體,引入“青年之家”“人才中心”“婦女之家”等平臺,將部分社區功能下沉到小區,讓“小區事”留在“小區辦”,實現“鄰里事、鄰里議、鄰里定”。
調動共建單位積極性
近鄰“朋友圈”越做越大
鳳城鎮景江(二期)小區的業主委員會,由7名黨員和2名熱心業主組建。其中,離退休干部擔任業主委員會主任和小區黨組織書記,并發動共建單位人員兼任小區黨支部委員。
鳳城鎮景江(二期)小區紅色業主委員會一成立,便瞄準群眾反應強烈的問題:小區東門的洗車店占道經營且造成路面污水四溢,車輛進出擁堵;江濱路占道經營至深夜,嚴重擾民;小區里老年人多、小孩多,缺少健身器材……
“一定得想辦法解決!”經小區黨支部和業委會成員奔走,最終洗車店被關停,燒烤攤被整頓,還添置一套健身器材。看到不斷升級的居住環境,居民們參與小區治理的熱情隨之高漲。合力清理垃圾,參與志愿服務,主動成為防疫宣傳員……各項治理活動中,居民的身影越來越多。
記者了解到,為了確保“黨建+幸福小區”扎實落地,連江不斷健全組織機制,推進小區黨支部和業委會“雙向進入、交叉任職”,調動業主委員會、小區物業、共建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參與小區治理積極性。
居民有需求,身邊的黨組織就積極回應,黨建“朋友圈”越做越大。
當前,連江正全面推行“鄉鎮黨委—社區大黨委(聯盟)—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街巷)黨小組”四級滲入式組織架構,采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的方式,針對性指導有物業新小區、有物業老小區、無物業街巷小區、農村社區等4種類型35個社區,組建區域性社區黨建聯盟8個、網格黨支部11個、小區黨組織35個。
福州日報記者 林文婧 通訊員 邱善煒 陳倩
責任編輯:趙睿
- 非法占用農用地 連江一男子一審獲刑2021-04-08
- 連江文藝輕騎兵宣傳文明餐桌2021-04-06
- 連江長龍成立教育促進會 籌集善款668萬元用于老區獎教助學2021-04-06
- 連江創新方式持續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2021-03-31
- 陳維官:烹一道鄉村振興“大菜”2021-03-31
- 連江:保護耕地 強力治違2021-03-31
- 連江新建紅軍抗日先遣隊史跡陳列館2021-03-30
- 連江黃岐海峽文化交流中心動建,面向兩岸征集老物件2021-03-29
- 連江“紅色透堡”宜居魅力盡顯2021-03-26
- 連江:打通黨史學習教育“最后一公里”2021-03-2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展商巡禮|UCloud優刻得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2021-04-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