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指出,要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福州日報記者 張笑雪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永泰縣嵩口鎮大喜村農家小院里,幾幢白墻灰瓦的民宿又熱鬧起來。“天氣暖和了,預訂民宿的客人越來越多。鄉村美了,才能吸引游客!”大喜村黨支部書記黃時杰深有感觸地說。
在大喜人眼中,村里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環境美了。垃圾清理了,廁所干凈了,房前屋后還種了各種果樹,不少游客來這里一住就是一兩周。
從污水四溢到水清岸綠,大喜村的變化正是福州實施村莊清潔行動的縮影。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全省村莊清潔行動部署暨春季戰役視頻推進會精神,福州市統籌疫情防控,廣泛發動農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參與,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持續推動各縣(市)區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不斷提升農村建設品質。
今年以來,全市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約83952噸,清理村內水塘801口,清理村內溝渠1356公里,清理村內淤泥7796噸,開展進村入戶宣傳教育2859場。
垃圾處理
探索農村垃圾處理“福州模式”
創新管理模式,運用“互聯網+”。目前,福州已經建立一套科學的垃圾分類體系。
在長樂區營前街道長安村,家家戶戶門前擺放著分類垃圾桶,桶壁上的二維碼格外醒目。安放在村中的“垃圾分類積分兌獎機”裝有抽紙、牙膏、水杯等獎品,時常有人來這兌獎。
“現在垃圾分類做得好,能經常獲得積分,還可以換取生活用品。”村民自豪地說。村干部介紹,村委會每天派專人上門“驗收”,垃圾分得好的村民可當場掃描桶上的二維碼獲得積分,獎勵機制充分調動了村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目前,垃圾分類積分制已在全市農村地區試點,并逐步推進,讓垃圾分類實現“用數據和事實說話”,也讓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
此外,城鄉環衛一體化也為福州市村莊清潔行動立下“汗馬功勞”。在閩清縣,環衛一體化鄉鎮標段涉及15個鄉鎮268個行政村,通過合理設置垃圾箱、垃圾轉運點,同時采用“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模式,將生活垃圾統一運至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進行處理,推動社會公共資源、城鎮公共設施、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構建“智慧化、精細化、專業化”運營管理體系。
一枝獨秀不是春。城鄉環衛一體化的垃圾清運機制已在各縣(市)區全面實施推廣,為解決農村垃圾問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福州模式”。
污水處理
科學探索精準治污新路徑
走在福清市新厝鎮橋尾村,只見人工濕地上安裝了噴泉,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上方的綠植生機勃勃,鵝卵石路、白色石板路環布其中,村里還辟出精致的口袋公園……
“我們創新推出‘黑水、灰水、油水’分類收集,不僅美化了家園,還給農田解了‘渴’。”橋尾村村支部書記魏開榮說。
近年來,橋尾村生活污水治理堅持“系統思維、因地制宜、試點先行、分區推進”原則,探索實施“源頭收集—分類處置—截污納管—集中處理—資源化利用—規范化運維管理”治污路徑,實現科學、有效、精準治污。
截至去年底,橋尾村已入戶改造237戶,新安裝三格化糞池154個、隔油池156個。在雨污分流前提下,生活污水實現黑水(廁所中馬桶用水)、灰水(洗滌用水)分類收集處置,污水收集率達95%以上。出水水質達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一級標準,用于周邊500多畝的農田灌溉,有效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科學高效的工作方法是引擎。在農村污水治理方面,福州市因地制宜確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和方式,加強縣域農村生活污水運行維護,確保出水水質滿足周邊受納水體功能及環保要求。同時,探索引進凈化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三格式+人工濕地”等先進技術,不斷提高尾水質量,實現達標排放。
廁所革命
“小廁所”改出“大民生”
“村里為我們考慮得非常周全,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衛生廁所。”說起“廁所革命”,永泰縣盤谷鄉新豐村村民連連點贊。
為確保全面拆除傳統旱廁,永泰縣各鄉鎮包村工作隊、村干部逐戶調查,了解村民想法與旱廁現狀,對現存旱廁登記造冊,并組織開展農村改廁質量提升專項行動。
永泰縣盤谷鄉相關負責人說,與村民充分溝通后,村委會與村民簽訂旱廁拆除協議書。遇到村民外出務工,村委會就會統一租賃挖掘機,雇用施工隊,組織拆除改造工作;個別村民想將旱廁變成農具房、柴火房,村委會便組織填埋,消除安全隱患。
如今,隨著鄉村振興加快推進,不少村莊成了旅游景點,一座座精美別致的旅游公廁應運而生。“在濱海漁村,海蠣殼堆得山一樣高,又臟又臭。現在好了,海蠣殼當瓷磚,既減少垃圾污染,又成為一道景觀,吸引不少游客參觀。”在福清市沙埔鎮西山村,村民林力對海蠣殼的妙用贊不絕口。新建的特色公廁不僅變廢為寶,還成為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廁所革命”方面,福州大力實施農村戶廁無害化改造。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普及率均達90%以上,并同步實施廁所糞污治理與農村污水治理有效銜接。合理優化公廁布局,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提升一批農村公廁,健全公廁日常管理長效機制,累計新改建城鄉公廁1415座,完成量居全省第一位。
農房整治
建筑風貌水平穩步提升
在閩清縣雄江鎮閩江畔的小山上,一片紅瓦黃墻的民居高低錯落,這便是梅雄村。
“結合村莊整體建筑風貌,我們用米黃色涂料裝飾裸房墻面,并按村民要求鋪上紅瓦。”雄江鎮相關負責人說,農房整治盡量采用“平改坡”,實現“不動筋骨肉,舊貌換新顏”。
去年,閩清縣裸房整治目標任務為4000棟,實際完成外立面整治4029棟,占年度任務的100.72%。今年市里下達裸房整治任務4500棟,目前已分解至各個鄉鎮。
為了規范農房建設,全市開展農房規范試點行動,以保護歷史建筑、特色建筑為前提,建立政府、村集體、村民等各方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機制,加強規劃布局設計,引導農民合法建房,做到新建農房規范有序。
目前,全市農村建筑風貌得到有效管控,實現既有農房整治“鎮鎮有示范”,整體風貌水平穩步提升。
村莊綠化
既扮靚鄉村又促進增收
“以前村里幾乎見不到大樹,如今房前屋后綠樹成蔭,還種了很多果樹!”晉安區壽山鄉前洋村村民說,“村植千樹”行動開展以來,村里房前屋后栽上了綠化景觀樹,邊角空地還種上了枇杷、柚子等果樹。村口小花園里,福建山櫻花、香樟、楓香、桂花等喬木與各色花灌木相搭配,成為進村的第一道風景。
近年來,以“森林村莊”和“村植千樹”為載體的鄉村綠化行動在全市深入開展。目前,福州共創建137個省級“森林村莊”,占總任務的100%;今年已有589個村實施“村植千樹”行動,占總任務的98.2%,共種植各類果樹、鄉土樹種59萬余株。
“村植千樹”三年綠化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充分發動廣大群眾參與村莊綠化美化,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路邊山邊等空地見縫植綠,并種植優良果樹,不僅讓鄉村綠起來、美起來,還有效提高土地生產力,促進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通過省級節水型城市考核驗收 力爭明年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2021-04-12
- 林寶金:扎實做好首屆中國(福州)國際數字產品博覽會籌備工作2021-04-12
- 每個500萬!福州2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獲省財政支持2021-04-11
- 福州市多舉措做好勞模服務工作2021-04-11
- 福州至深圳高鐵“公交化”運營 一天發車27趟2021-04-11
- 福州臺江舉行惠企系列政策解讀會2021-04-11
- 福州長樂:蠶豆豐產好賣 農民熱情高漲2021-04-11
- 福建脂肪性肝病規范診治聯盟在榕成立2021-04-11
- 福州:碎石綿延300多米 公路人2小時清理2021-04-11
- 福州首份“訓誡令”發出 幫孩子重入正軌2021-04-1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激烈角逐!2021數字中國創新大賽·鯤鵬計算賽2021-04-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