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彎彎,蜿蜒直上,在福清市一都鎮東山村水上農家家庭農場,記者見到農場的主人——黃培雙。
樸素的衣著,憨厚的笑容,誰也想不到,這位渾身上下帶著“泥土味”的農場人,幾年前還是一個“煤老板”。
煤老板轉型 當起新農人
“每天起來,都要繞著農場走上一圈,呼吸新鮮空氣。”11日,在東山村一都溪旁,山清水秀,令人神清氣爽。黃培雙說,過這樣簡單的生活,很早以前就想過,只是遲遲沒行動。
2015年之前,黃培雙都一直在外省做礦山生意。偶然一次返鄉,看到曾經耕種的田地荒廢,枇杷林內雜草叢生,年近40歲的他,一絲感傷油然而生。
當時,鎮里倡議鄉賢回鄉投資,黃培雙毅然決定回鄉創業。經過一番思量和考察,創辦家庭農場成了黃培雙的選擇。
一個煤老板轉型做一個新農人,如何開始?他到處取經,向鎮里前輩虛心請教,主動和福清的一些農場老板交朋友,還抽空到浙江等地參觀學習、培訓。
說干就干,黃培雙重新打理起曾拋棄的枇杷林,流轉了村里幾百畝的荒廢田地,先后種上了李子、沃柑等生態水果。經過多年耕耘,一片片荒田披上了“綠衣”。他投資近千萬元的水上農家家庭農場,在2019年獲評省級家庭農場示范場。
黃培雙除了吸收村民就業外,還引導附近村民種植品質優、價格高的水果,帶動村民一起致富。
建設全國最大枇杷種植示范園
10日,在第四屆福州(福清)枇杷文化節開幕式上,黃培雙獲評一都枇杷產業帶頭人。這兩年,最值得黃培雙津津樂道的事情,就是建成全國最大枇杷種植示范園、福建首個大棚母本枇杷示范園。
11日下午,記者跟隨黃培雙在山坳里轉了大半圈,輾轉來到一處山頭,只見他小心翼翼地呵護著一棵棵長出嫩芽的枇杷樹。
“這片枇杷林是全國最大的枇杷種植示范園,占地100畝,一共引進了15個新品種。我們要在這些品種中,選擇適宜一都氣候、土壤條件的“白肉”枇杷,助力一都枇杷品種改良。”黃培雙說。
原來,一都枇杷經過30多年發展,存在樹種老化、品種單一等不適應市場發展的問題。一都鎮未雨綢繆,連續兩年引進“三月白”“早白香”等十幾個新品種。
一都鎮忙著尋找枇杷林作為新品種試驗基地時,黃培雙自告奮勇將他的100畝枇杷林奉獻出來,作為新品種的嫁接林。
黃培雙建成的大棚母本枇杷示范園,種植最新早熟“白肉”枇杷,可為社會提供優良接穗枝、最新枇杷苗。
福州晚報記者 王光慧/文 石美祥/攝
責任編輯:趙睿
- 一都枇杷再結碩果 產業強鎮譜寫新篇2021-04-09
- 福清發現隱元禪師所建報恩塔 這是又一重要黃檗文化遺跡2021-04-09
- 福清牛宅“牛”氣十足 打造高級版的鄉村振興樣板2021-04-09
- 福州(福清)枇杷文化節10日開幕2021-04-09
- 福州(福清)枇杷文化節4月10日開幕2021-04-09
- 生死瞬間向前一抱 福清民警救下輕生少年2021-04-08
- 陳依揚、陳文南:父子接力種“致富果”2021-04-07
- 中建五局福清江陰小鎮項目開展“學黨史祭英烈,守初心強信念”清明祭掃活動2021-04-06
- “一閘三線”工程福清段逾七成完工2021-04-06
- 福清果農劉阿妹日子越過越紅火2021-04-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2021年金雞講堂恢復舉辦 六招處理鮮花永存留2021-04-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