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開箱查看蜜蜂,就擔心有什么閃失。”
“可不能太頻繁了,巡查蜂箱得有個度。過頻查看蜂箱會干擾蜂群的正常生活,破壞巢內的正常溫度、濕度,極有可能導致蜜峰‘離家出走’!”
日前,記者隨市科協組織的省市學會專家鄉村振興科技幫扶團,從市區驅車近兩個小時,來到閩清雄江鎮鳳山村。一下車,福建農林大學繆曉青教授就與鳳山村蜂農林齊端聊了起來。
此次,由省市各學會專家組成的鄉村振興科技幫扶團深入田間地頭,實地為當地農民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把脈開方”,專家們實地查看、并積極建言獻策,助力鄉村振興。
獻策:發展林下養蜂
雄江鎮位于黃楮林自然保護區核心區,保護區面積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5%,2012年被列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來到鳳山村,站在高崗上,空氣中不時飄來陣陣花香。閩清縣科協負責人介紹,雄江鎮植物品種豐富,有果樹500多畝、油茶1000多畝等,還種有紫云英、柑橘、臍橙、烏柏、桂花、櫸樹、槐樹、桃樹、李樹等。
“林下養蜂是目前養蜂較好的生產模式,無污染、不占耕地、不耗糧食,是投入少、見效快、效益高的特色養殖業,是農民致富的好途徑。雄江鎮蜜源豐富,遠離鬧市,無工業污染,生態環境好、氣候溫和,很適合發展林下養蜂產業。”聽罷介紹,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省市學會專家們紛紛表示,雄江發揮地理優勢,發展“林下養蜂”產業有前景。
癥結:技術基礎薄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養蜂投資少、門檻低,當地蜂農大多自學養蜂,目前雄江鎮有近80戶養蜂戶、蜂群4000多群。
由于飼養模式多以家庭式為主,普遍缺乏養蜂技術,管理不到位,蜂群流失現象時有發生。蜂農對養蜂場地選擇隨意性較大,缺乏科學依據,對蜜蜂品種缺乏選擇性,沒有優質品種。此外,受缺乏備用場地、采蜜范圍小、采蜜時間短等因素影響,當地蜂蜜產量波動較大。
養有70多箱蜜蜂的林齊端說:“銷售渠道單一,銷售價格受制于中間商,效益沒有達到最大化也是困擾我們蜂農的一個問題。”
開方:專業化和品牌化促增收
面對存在的短板,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定期進行實地科技指導、幫扶,開展相關技術培訓,提供科學的飼養和管理技術,指導蜂農科學選擇養蜂場。
省市專家也積極建言獻策,繆曉青便提出對蜂蜜濃度進行提升,當地豐富的水果可加工成蜜餞,他還提出,水果加工成蜜餞前,可先提煉精油,幫助蜂農提高收入。
雄江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養蜂產業,將其作為林下經濟主要扶持產業之一,及時協調解決問題,牽頭組織成立各村益農信息社,及時發布產品信息等。當地養蜂帶頭人吳榮淮說:“我們引導成立了雄江尚峰、梅峰等養蜂合作社,正努力發揮合作社和示范戶的帶動作用,做好技術服務和信息共享。目前,已入社的養蜂戶有50多人。”
據介紹,雄江鎮政府計劃扶持建設小型蜂蜜加工廠,對原蜜進行加工包裝,統一注冊“黃楮林”蜂蜜商標,推動養蜂這一甜蜜事業向專業化、品牌化發展,切實增加蜂農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責任編輯:趙睿
- 閩清縣各學校興起學生黨史學習熱潮2021-04-08
- 閩清:砍伐778株樹木 村民認罪認罰2021-04-08
- 閩清公共衛生應急服務中心(一期)預計年底建成2021-04-07
- 茶農姚朝響帶領閩清千余戶村民奔向新生活2021-04-06
- 2021年下祝開茶節暨第二屆閩清縣下祝鄉茶文化旅游節開幕2021-04-06
- 走吧,去閩清鄉村邂逅明媚春光2021-04-02
- 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閩清站落成2021-03-31
- 閩清法院宣講團進古厝普法2021-03-31
- 閩清修繕提升多處革命遺址和紀念館2021-03-30
- 閩清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2021-03-2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2021年金雞講堂恢復舉辦 六招處理鮮花永存留2021-04-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