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找準在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要加大創新支持力度,優化創新生態環境,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如今,在福州,遍地開花的數字應用已深深融入這座城市建設管理的各個“末梢”。數字化動能,不僅滲入“城市大腦”的構建與擴容之中,更以澎湃之勢成為福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數字化動能滲入福州“城市大腦”的構建與擴容。記者 陳暖 攝
智慧醫療
群眾健康有“醫靠”
遠程看診、智慧急救、人工智能……隨著大數據建設與醫療衛生服務深度融合的生動案例在福州不斷涌現,智慧醫療給群眾帶去穩穩的“醫靠”。
不管去哪個醫院看病,不用再排隊掛號、繳費、檢查,只需要一個手機APP,就能實現預約掛號、繳費支付、查詢檢查報告等一站式服務,預交金還可跨院通用。
2018年初,福州首個由政府部門發起設立的全市統一的一站式醫療便民服務平臺——“榕醫通”上線,目前已完成13家市屬醫院、22家縣級醫院、17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余額通存通用,也將免疫接種預約、家庭簽約、疫苗快查、母嬰檔案等多個基本公共衛生應用集于一身。截至去年,服務覆蓋人數352萬,線上便民服務次數539萬次。
去年,依托“榕醫通”APP,由市衛健委搭建的全國首個基于健康醫療大數據打造的區域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包含在線診療、處方流轉、健康管理、數據監管、后臺管理五大模塊,“一網打盡”常見病、慢性病在線復診及居家康養等保健服務,讓群眾健康更牢靠。
借著數字東風,便民利民大禮包頻出,讓群眾擁有更多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市二醫院率先在省內上線使用區塊鏈醫療電子票據平臺,開出省內第一張區塊鏈醫療門診收費電子票據,有效緩解人工窗口的壓力、減少人員聚集,還打通患者就醫掛號、就診、交費、票據交付全閉環電子化管理。
在孟超肝膽醫院,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肝病領域AI應用——孟超肝病外腦,為臨床醫生提供強大的輔助決策、智能服務、風險預測等支持。
智慧人社
數字賦能促就業
HR變身網絡主播直播帶崗,求職者在線“淘崗”。為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福州市人社部門開展“云招聘”,免費為廣大用人單位和求職畢業生提供網上求職招聘、視頻面試等公共就業服務,著力打造“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的全天候全覆蓋網上求職招聘服務新模式。
“云招聘”將視頻直播技術引入線上招聘環節,由用人單位在“云招聘”平臺發起在線面試邀約,高校畢業生應約上線面試,通過屏幕間的可視交流,達成就業意向。
來自寧德福安的同濟大學博士畢業生徐玲在“福州人社求職平臺”上投遞簡歷不到24小時,就收到來自新大陸的面試邀約。
“這種招聘方式,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受眾范圍更廣,是校園招聘的重要補充。”福耀玻璃人事部經理郭玉寒說。
“數字”改變生活,“數字”改善民生。福州市在全國首創公共就業服務平臺“搖工作”APP,打造求職者尋找崗位、用人單位招聘人員“永不落幕”的對接平臺;簽發全國首張電子社保卡,實現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失業保險業務;開發出社保可信證明云平臺,只需提供身份證,即可通過云平臺讀卡器查詢認證社保繳費情況。
數字生態
“生態云”守護綠水青山
“位于公共視頻塔桿18米處發現泡沫垃圾11處,請盡快登錄微信小程序或APP查看任務詳情。”只要收到系統發來的消息,連江縣黃岐鎮大建村岸段海上環衛隊伍就會立即出動。清理工作完成后,系統還將對同一岸段相同角度進行拍攝,核查任務完成情況,并自動給出評價。
這套智能“千里眼”是福州市打造的全國首套海漂垃圾公共視頻網絡體系。去年在10個重點敏感岸段安裝槍球一體智能公共視頻設備后,今年福州對其他重點岸段也展開布點,功能也越發完善。
通過前端監視系統、智能識別系統及智能分析預警系統,結合智能AI識別算法對漂浮物進行監測、識別、預警及分析,試點區域已實現實時監控、AI智能識別推送、辦結反饋閉環管理。
據市生態環境局海洋處工作人員介紹,系統功能還將根據人工復核結果進行修正,有效解決海漂垃圾監管海域范圍廣、監管人力不足等問題。
“通過近兩年來數據基礎的不斷夯實,生態云平臺已逐漸由單純的數據看板向環境綜合業務管理系統轉變。”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包含水質監測分析、污染源在線監控、執法監管信息共享、應急預警分析等功能的全鏈條監管已形成,為精準治污、精細執法裝上“數字引擎”。
數字農業
為鄉村振興按下“快進鍵”
如今,福州遍地開花的智慧農業應用已成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在位于福清的福建省星源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豬養殖場,養殖人員難得一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攝像頭和全自動飼喂站。
“為避免生豬感染,養殖場內嚴控人數,主要依賴AI視頻技術抓取生豬信息,實現自動飼喂、自動清點、自動稱重等。”常年派駐星源農牧的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吳飛龍說,為保證母豬的健康,每頭母豬體內都植入芯片,進入飼喂站時可自動識別,獲得與自身相匹配的飼料量,真正實現“定制化”飼養。
智慧養殖系統還可實時監測生豬體溫,第一時間對疫病進行預警。通過AI算法,系統還可為養豬場提供養殖管理、智能交易、數據金融等整套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對生豬市場進行研判。
在長樂區猴嶼鄉的福州飛思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園區內一個個現代化溫室大棚生動詮釋了智能化和數字化。大棚中安裝的各種裝置,可獲取棚內空氣濕度、溫度、光照度等指數,并實時傳送至“新農云數字農業平臺”。操作人員只需在手機上輕輕點擊,噴淋水閥、滴灌水閥、風機等控制系統即可自動開啟。
“水稻和時令果蔬的各項數據均可在平臺上實時更新顯示,管理起來十分高效。”飛思農業相關負責人說,“智能大腦”還能夠幫助企業精準判斷市場供需變化,制定銷售策略,實現增產增收。
數字鄉村
讓鄉村治理更便捷
鄉村振興植入智慧基因,鄉村治理、村民健康有了科技保障。
走進長樂區漳港街道百戶村委會,“智慧鄉村”顯示屏映入眼簾。“這個智慧平臺擁有線上矛盾糾紛化解功能,給一些‘拉不下臉’的糾紛當事人多了一條和解渠道,‘云調解’‘云和解’變為可能,而在外地的村民也不用回村,就能申請調解矛盾糾紛。”村主任柯洪告訴記者。
去年,村民柯某一家人因征遷在繼承權分割方面產生糾紛。糾紛不解決,征遷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可柯某人在外地,調解成問題。村干部借助矛盾糾紛調解線上平臺,對矛盾開展調解。有線上智慧平臺加持,消除當事人“愛面子”的顧慮,調解過程很順利。經線上調解,柯某一家人的糾紛成功化解。調整過程還被智慧平臺記錄下來,成為司法公證的依據,柯某不用回家,公證部門就辦理了公證手續。
智慧鄉村平臺的搭建,也讓老人的健康和養老“錦上添花”。長樂區鶴上鎮新覽村依托大數據建設了數字鄉村健康管理平臺,通過數字化管理,確保村民健康安全。老人獨自在家,血壓高了,大數據平臺遠程監測,及時發現、及時介入,為老人健康“保駕護航”。
在鶴上鎮東平村老人公寓內,行動不便的老人通過智慧平臺點餐,紅色助老餐廳的志愿者收到“下單”指令,美味可口的飯菜很快就端到老人面前。
隨著數字賦能的智慧服務平臺持續完善,鄉村治理更加便捷高效,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攀升。
福州日報記者 張笑雪 余少林 林文婧 莫思予 林晗/文 陳暖/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多彩文化傳坊巷2021-04-19
- 2021年“數字黨建”高峰論壇23日在福州舉辦2021-04-19
- 福州鼓樓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2021-04-19
- “臺灣教師醫師之家” 在福州臺灣會館掛牌2021-04-19
- 去年福州市完成政務數據匯聚超6億條2021-04-19
- 福州市建成首個百度VR教室2021-04-19
- 福州高新區今年新建改建11所學校 新增學位13310個2021-04-19
- 福州濱海新城一濕地生境基本修復2021-04-19
- 國際古跡遺址日 福州古厝系列活動真熱鬧2021-04-19
- 福州市總工會將開展慶“五一”系列活動2021-04-1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高新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021-04-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