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要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立足農業資源多樣性和氣候適宜優勢,培育特色優勢產業。
抬頭望連綿青山,舉步伴潺潺流水。走進永泰縣盤谷鄉,富饒阡陌間處處升騰起致富希望:在官村村,質量上乘的定西土豆收成在即;在水尾村,反季節茭白與魚共生;在榮陽村,荷園生態農業園蓄勢待發;在福坪村,數字技術讓育苗基地煥發新機……
從精品農業到立體農業,再到數字農業、農旅結合,永泰縣委副書記、盤谷鄉黨委書記張青雅表示,盤谷鄉牢記總書記囑托,緊緊圍繞“高山田園、農旅融合”鄉村振興發展思路,“種”出富民產業,讓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走出一條特色生態富民之路。
打好優勢牌
做大做強精品農業
“這片是我們首次引進的定西土豆,口感比普通的土豆好很多。”在官村村的田地里,福安康農林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嚴學凱抓起一把土豆秧,看著一顆顆金黃的土豆,他信心十足:“畝產預計可以達到500公斤,5月底就能收,價格肯定不會差!”
嚴學凱的底氣來自盤谷的生態優勢。這里海拔780米,常年平均氣溫15.6℃,水質達標率100%,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00%,是永泰難得的高山沃土。好山好水,讓盤谷農產品貼上“生態”“精品”標簽,不但不愁銷路,就連售價也比市場價高不少。
如何最大限度發揮優勢,讓精品農業做大做強?盤谷鄉的抓手之一是通過農業合作社,流轉土地成規模、標準化地發展。“過去農民大多是房前屋后自己種一點,既沒有系統規劃,也沒有科學管養。”嚴學凱說,現在他和10多名種植大戶組建合作社,將土地進行統一管理,鄉里還定期邀請省、市專家進行指導,“這次定西土豆就是專家建議引進的”。
如今,在福安康農林專業合作社承包的400畝田地上,土豆、西紅柿、芋頭、水稻輪番耕種,土地重新煥發活力。“拿去年種的芋頭來說,畝產達到1500公斤~2000公斤,每公斤最高賣到了3元,還供不應求。”嚴學凱說,農民有土地流轉的收入,還有種植的收入,一人一年在家門口就能增收好幾萬元。
做強精品農業讓農民穩定增收。2020年盤谷鄉農林牧漁業產值2.34億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1.7萬元。
打好生態牌
立體農業走出特色路
富饒的盤谷鄉不僅孕育出勤勞肯干的當地人,更吸引了許多外來的種植能手,來自浙江的宋國文就是其中之一。
5年前,宋國文在朋友的介紹下單槍匹馬來到永泰,憑借著多年的茭白種植經驗,他一眼便看中了盤谷水清土肥的良好生態,一口氣承包水尾村400畝土地。
“盤谷海拔高氣溫低,是反季節種植茭白的天然基地。我們主要種植浙江縉云的美人茭,品質好單價也高,現在這片7月就可收成,畝產預計有1250公斤。”望著綠波蕩漾的茭白田,宋國文心中是滿滿的成就感。
“老宋,你要的魚苗給你送來啦!”采訪間,鄉里的魚苗商在田埂上呼喚起宋國文。原來,在鄉政府的統一規劃建議下,宋國文搞了100畝地試點立體種養——茭白養魚。
“在茭白田中套養鯽魚、稻花魚,讓魚吃掉田里的浮萍等不利于茭白生長的東西,同時魚也獲得了天然餌料,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宋國文說,試點期共投放5萬條鯽魚苗。
宋國文欣喜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立體種養帶來增產、增效,至少能讓茭白和魚的價格提升30%,綜合效益比單獨種植茭白收入翻倍。更讓他期待的是,還有望吸引游客前來旅游消費。“等到年底,魚苗大概就能長到半斤,鄉里正謀劃開展田野‘抓魚節’呢。”
“農業發展不能老是穿新鞋、走老路,得走出新路子。新路子就是算好生態賬、吃上生態飯,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立體種養就是我們的探索之一。”張青雅說,盤谷鄉充分發揮生態優勢,立足實際,投入220畝稻田和100畝茭白田進行稻(茭)田生態養魚試驗項目,并投入320畝種植蓮子,套養泥鰍、黃鱔、澳洲龍蝦和鯉魚,其中稻(茭)田養魚,畝均增收3000元,畝均總效益約達7000元,打造高效益、規模型生態立體農業。
打好融合牌
農旅結合煥發新活力
農旅融合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盤谷鄉鄉村產業振興的選擇。
連日來,榮陽村荷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偉忙著修建自家荷園內的觀光棧道。林偉是土生土長的永泰人,在外經商多年,抱著振興家鄉的夢想回歸,偌大的永泰縣,他選擇了盤谷。
林偉告訴記者,原本只想種一片荷園,把最好的建蓮帶給消費者。“盤谷的山水不能被辜負,才又決定投資做生態農業園,把農業和旅游結合起來,吸引游客到盤谷賞花、釣魚、摸蝦、留宿,讓更多人看到永泰的美。”如今,一切正按著林偉的計劃實施,園內種植了320畝的荷花,還投放了龍蝦苗5000多公斤、泥鰍苗1500多公斤、鰱魚與青魚2萬多尾,預計畝產值可達6000元。
林偉還在周邊種植了穆陽水蜜桃。“蜜桃配荷花,一邊品美食一邊賞風景,歡迎大家都來打卡!”林偉期待地說。
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盤谷鄉鄉長鄧飛說,在調整農業結構、豐富旅游業態的同時,鄉里也在不斷加強道路、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展街區立面提升、清潔家園、改造舊電影院等,引資100萬元建設盤谷鄉村淘寶基地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盤谷鄉村振興。
盤谷的美好生態還吸引了從事民宿運營的徐俊加入。早在2018年,徐俊就將永泰白云鄉北山寨改建為集住宿、展覽、會議等于一體的莊寨酒店。盤谷水尾村被福建省委臺港澳工作辦公室批準為福建省基層對臺交流示范點。“依托‘方壺巖3A級景區’、‘水尾村鄉村振興市級示范點’項目,計劃盤活水尾村內閑置的房屋,結合稻田景觀,打造特色民宿,讓游客在自然和人文的交融中感受鄉村的獨特魅力。”徐俊說。
打好科技牌
數字農業讓增收更高效
“十四五”時期是推進農業農村數字化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加快數字技術推廣應用,搶占數字農業農村制高點。在盤谷,數字農業的發展正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觸控屏實時監控著大棚溫度、濕度等數據,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實現生產管理的遠程控制,盤谷鄉豐園蔬菜育苗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讓農民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務農方式。
“今年我們重點培育水稻苗、西紅柿苗等,主要立足永泰、服務全省。”豐園蔬菜育苗有限公司總經理毛有倉說,為了保證秧苗的品質和成活率,公司一改傳統的以噴淋為主的育苗方式,改為浸泡、升降式育苗,只需要按下啟動鍵,苗床就會自動下降,只讓苗的根部浸泡在水里,極大改善了育苗環境。
像上述這樣的技術改革在豐園蔬菜育苗有限公司從未停歇。除了智能澆水設備,毛有倉還將傳統以露天為主的西紅柿栽植模式改為大棚避雨式栽培,不僅能夠提升西紅柿品質,還能夠使產量翻倍。
隨著豐園蔬菜育苗有限公司持續發展,育苗基地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基地面積達120畝,其中80畝是大棚種植,年育苗量約3000萬株。”毛有倉表示,后續在保證蔬菜苗高質高產的同時,還將不斷優化品種結構,推廣水稻拋秧技術,帶動村民高效增收。同時,下一階段將規劃“私屬菜園”,建設農耕勞作體驗區;規劃“特色果園”,建設水果采摘區,打造農耕體驗、果子采摘、農業觀光、農旅融合、親子研學的豐園數字農業研學基地。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石,沒有興旺發展的富民產業,鄉村振興就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盤谷通過打造多功能、開放式、綜合性的立體農業,因地制宜挖掘本地優勢與特色,優化農村產業布局,逐步培育出一批特色明顯、科技含量高、形象良好的農旅融合樣板。”張青雅表示,下一階段,盤谷鄉將以美麗田園為韻,生態農業為基,招商引資為徑,以全新的姿態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葉欣童
責任編輯:趙睿
- 永泰法院抓主責主業 一季度審執結率全省第一2021-04-23
- 喜迎建黨100周年 永泰舉辦青年公益籃球聯賽2021-04-16
- 永泰果農吳伯光夫婦身殘志堅 種植臍橙帶動鄉親就業2021-04-16
- 福州永泰:“花花世界”歡迎你2021-04-15
- 黨史專題黨課走進永泰革命老區2021-04-13
- “網紅”粉黛花海來永泰啦 9月將開花迎接游客2021-04-08
- 永泰南門社區依托近鄰黨建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2021-04-07
- 永泰洑口鄉拆除違法占地建房2021-04-06
- 永泰坵演村牢記囑托建設富美鄉村2021-03-31
- 永泰設立野生動物禁獵區 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2021-03-3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市城管委多舉措保障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召開2021-04-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