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拍照 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中國交建展示的自動化碼頭裝卸系統模型吸引了大批觀眾。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編者按
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作為本屆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數字化發展”主線,設置了主賓省、福建省、數字政府、數字產業、數字社會、專題生態等六大板塊,并同步設立“數字展館”,運用三維建模、MR、AR技術和智能語音交互,分區塊呈現了數字政府、數字治理、數字產業、數字民生、數字化轉型等五大板塊,打造3D沉浸式云上展廳。
展覽會位于海峽國際會展中心5、6、7、8、10號館,展覽面積達5.6萬平方米,吸引了華為、騰訊、螞蟻、戴爾、科大訊飛等200余家單位參展。
主賓省(8號館)重點展示四川省、安徽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等主賓省數字化建設成果與成功經驗;福建省(8號館)重點展示我省數字政府、數字經濟等方面建設成果;數字政府(7號館)重點展示各地各部門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取得的成效;數字產業(6號館)重點展示5G+4K/8K超高清視頻產業、新技術基礎設施;數字社會(5號館)重點展示數字便民服務、數字生活方式體驗;專題生態(10號館)重點展示產業數字化轉型等新業態新模式。
請跟隨本報記者走進展覽會,一起領略新“數字”新魅力。
你好,主賓省!
東南網4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四川展區 文物“活”了
“上新”了,三星堆!
今年3月,三星堆遺址新一輪發掘成果頻頻登頂熱搜榜。新近出土的金面具殘片、鳥形金飾片、金箔、眼部有彩繪銅頭像等500余件重要文物,讓世人再次感嘆三星堆“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的魅力。
在本屆數字峰會8號館四川省展區,三星堆經典文物——銅縱目面具,經由數字化采集后再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呈現。參觀者可以360度近距離觀察全貌,感受三星堆文化的魅力。
“這個面具是通過三維掃描還原而來,通過自主研發的機械臂,加上另外120臺相機組成矩陣,對文物完成0.1毫米精度的重建。”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崔云浩說,完成對文物的數字采集之后,可實現所見即所得。
三星堆、九寨溝、大熊貓……傳承千年的巴蜀文化,從來不缺好故事。作為主賓省,四川不僅帶來了好故事,還通過數字化手段,把巴蜀故事講得更為生動。
數字化手段,讓文物活起來。
坐擁三星堆等文物資源的四川,發展文物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四川以數字化技術賦能文物保護與產業發展,從挖掘文物的第一鏟土,就運用數字化技術,形成了“探測—挖掘—掃描—傳播—文創”的數字文物全產業鏈。
數字技術守護的不僅僅是文化資源,還有綠水青山。
針對森林火災易發高發實際,四川在全省推出預警“神器”——數字防火監測即報平臺。該系統打破數據孤島,充分利用天空地人一體化監測信息,以數字化技術重構火情“發現—上報—處理”流程,協同調度、互聯互通,極大提高了應急能力。
安徽展區 這樣停車很“聰明”
安徽本土企業科大訊飛開發的虛擬主播“愛加”,是安徽省展區的向導。在她的解說下,智能停車、數字政務等智慧生活場景逐一展現。
隨著汽車保有量增加,停車難已成為城市生活的新難題。數字化,重新定義了停車方式。
通過手機App綁定車輛信息后,即可實時查看周邊空閑停車位;取車時可通過多種小程序繳費,同時還可享受電子發票、賬單管理等多重服務……在安徽省展區,六安智能停車項目展示了城市停車的全新打開方式。
數字化轉型,不僅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捷,也為政府決策提供了科學參考。“我們將原來數據孤島的停車點整合成一張停車網,為交通管理部門和城市管理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六安智能停車系統研發人員說,未來將繼續以科技為引領,以智慧交通建設為目標,讓城市泊車更便捷。
亮相本屆數字峰會的安徽省政務服務地圖,匯聚各類服務場所、服務渠道、服務事項,關聯線上服務入口,提供直觀、可視、清晰的服務指引,老百姓動動指尖就能輕松找到各類需求,隨時辦事,再也不用到處跑。自2020年8月上線至今,安徽7×24小時政務服務地圖已匯聚全省各級服務場所2.4萬個、自助終端近6000臺、服務事項192萬個,日均訪問量約39.3萬人次,滿意度達99.6%。
廣西展區“揚帆”數字絲路
走,去廣西展區看海。通過數字化技術,觀眾在峰會現場,就可以“置身于”北海廣袤而潔凈的沙灘上,聽驚濤拍岸,看海天一色,在身后留下一串串或深或淺的腳印。
近年來,廣西數字化進程蹄疾步穩:2020年,全區數字經濟市場主體1.3萬家;農業數字化水平躍升至全國第五,躋身第一梯隊;政務數據治理指標進入全國10強,政務網上辦結率超過98%、最多跑一次事項達到99.5%……
在此基礎上,廣西揚帆絲路,推動數據出海,積極推進數字互聯互通,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本屆數字峰會上,廣西展區以“數蘊八桂 智引未來”為主題,著重展示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成績單:經過4年建設,中國-東盟信息港已建成開通3條國際通信海纜,建成開通中越、中緬、中老12條跨境陸路光纜系統,建成運營了中國-東盟信息港大數據中心、中國移動(廣西)數據中心、中國電信(廣西)東盟數據中心、中國-東盟信息港老撾云計算中心等4個云計算中心。
“通過構建海陸空全方位的信息基礎設施,打通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信息大通道。”展區工作人員說,中國-東盟信息港極大提升了中國與東盟地區信息通信互聯互通能力,為中國與東盟國家進一步發展數字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
5號館
數字社會演繹智慧生活
東南網4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自動駕駛飛行器 探索未來出行時代
在5號館的中央,來自億航智能的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這臺飛行器外觀如同放大的無人機,可以承載2名乘客,是全球首款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
“乘客進入客艙,只要在內置的平板電腦中選擇目的地站點,就可一鍵起飛,飛行器將按照預設航線飛抵目的地。”億航智能工作人員介紹說,經過5年研發,億航已獲得AS9100D國際航空航天質量體系認證。
“除載人交通之外,飛行器還可應用于旅游觀光、物流運輸、醫療急救、消防應急等場景。”據介紹,在武漢等城市,已曾應用于運輸藥品,下一步,億航希望在福建也開拓更多應用場景,“不斷探索天空的邊界,讓飛行科技普惠智慧城市的美好生活”。
數字治理 尋找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
聚焦數字治理,許多企業帶來了城市的智慧化治理方案。
“數字政府,作為一種全新的政府運行模式,已基本完成信息化階段,開始進入基于數據與智能技術的數據化治理和智能化治理的新階段。”峰會中,來也科技展示了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AI技術的政務落地應用場景,賦能數字政府建設,助力政府實現智能時代“人機協同”。
從人社局的參保信息核定、繳費比對核驗、檔案電子化,到政務熱線的智能批件派單、處理超市預警、智能問答推薦,再到財政的自動臺賬管理、合規審計助理、財務綜合管理……來也科技RPA+AI可以實現政府部門的縱向跨系統數據互通、橫向跨部門業務互聯和數據的采集、上報、匯聚,構建政府的數字化環境,為新形態業務的發展提供了自動化基礎,結合AI技術后,RPA可以滿足財務、人力等平臺支撐部門更復雜的自動化需求。
在我省,智慧城市相關項目也已接連落地。在騰訊-東華展位上,“浦城縣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引來不少業內人士的詢問。
據介紹,該項目一期包括新型智慧城市運營管理指揮中心、新型智慧城市體驗館、新型智慧城市超級大腦、數字農村、智慧城管和便民服務等6個方面,以實現部門數據互通共享,提高政務管理效率,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提升農業管理服務水平,加速農業產業發展。
在展示的“平潭國際旅游島智慧文旅”項目一期中,騰訊攜手東華,圍繞平潭旅游發展定位,打造平潭全島旅游的智慧服務體系,提供千萬級游客的服務能力,全面加速平潭旅游資源數字化、服務互聯網化的進程。
觀眾體驗“一部手機全省就醫”。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數字人民幣 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6號館
數字產業再造各行各業
東南網4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在數字化時代,茶葉蟲害無處遁形。在本屆數字峰會數字產業展館,中國鐵塔福建分公司帶來了茶園病害的智慧解法。
“我們利用黑光燈誘捕,高清拍下害蟲照片,并實時上傳。系統通過AI深度學習,對各類害蟲的形態特征已具有強大的識別能力。若系統無法識別,則引入農業專家人工判斷,并為人工智能積累新數據。”中國鐵塔福建分公司產品經理林葉說,當病蟲害被發現,或者病蟲害數量達到一定閾值時,系統都將第一時間提醒,以便及時干預,確保產量不受影響。
中國鐵塔分公司與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智慧茶園,不僅能實現病蟲害智慧防治,還通過運用衛星、無人機、傳感器等高科技工具,實現農業生產過程可計算、可量化、可追溯。
“近年來,我們圍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按照‘生產智能化、管理可視化、營銷網絡化、產品可追溯’的要求,重點選擇茶葉、食用菌、水果、蔬菜、畜禽等優勢特色產業,組織實施農業生產智能化提升工程。”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說,目前,我省已建設了國家級數字農業示范基地4個、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50個、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700個。
數字化改變了傳統農業,再造了各行各業。
“我是幼時貪玩,玩到溪亭日暮;年少貪酒,喝到沉醉不知歸路;方向感差,誤入過藕花深處的易安居士李清照……”6號館網龍展區的智慧課堂里,以李清照為原型的仿真機器人,大擺rock手勢,不時蹦出“自黑”語錄。這個“李清照”不僅會說唱,還具備人臉識別、課堂考勤、班級秩序管理、教室智能設備管理等功能。在現場,她能夠根據指令做出眨眼、點頭、抬手等動作,還能在課堂上擔任老師角色。
螞蟻集團區塊鏈技術,則改變了金融、政府、銀行、醫療、生活、零售、通用服務等眾多領域本來的模樣。最近在網上大火的“大山雀”,也來到了成果展現場。這款代號為“大山雀”的衛星遙感信貸技術,破解了小農戶貸款難、銀行風控難的問題。農戶可通過在手機地圖上圈出土地,確認自己的地塊后,銀行通過衛星圖像識別地塊的農作物面積、作物類型,并通過風控模型預估產量和價值,從而向農戶提供貸款額度與合理的還款周期。
7、8號館
數字政府辦事更方便
東南網4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永珍)“全國醫療收費電子票據已進入全面推廣階段,博思已在財政部及全國29個省份近3000家醫院(二級以上)參與醫療電子票據項目建設,并不斷向區縣及基層醫療縱深推進。”在數字政府展區,福建博思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資深高級副總裁肖勇告訴記者,醫療收費電子票據的推行,大大改善了醫療服務和就醫體驗,而財政電子票據的應用,還從根本上杜絕假票。
作為國內電子票據領域的龍頭企業,博思軟件大力拓展政府智慧財政財務、電子采購、智慧城市+數字鄉村三大板塊。其中,非稅收繳及電子票據平臺實現非稅收入管理和電子票據從賦碼、制樣、開具、傳輸、查驗、入賬、歸檔全程無紙化電子化控制,業務覆蓋財政全部票種,以及教育、醫療、公安、法院、社保基金、社團、公益捐贈、考試報名等行業單位,全國累計開出電子票據10多億份,實現群眾繳費便捷化、收繳全程無紙化、業務管理標準化、資金監管清晰化。
電子政務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本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電子政務亮點多多。
“閩政通”整合便民服務事項超過1000項,重點接入醫社保查詢、住房公積金提取、機動車違法處理、天氣服務等涉及面廣、覆蓋群體多、需求強烈的服務事項;“浙里辦”注冊用戶已達到5515萬人,網上可辦率百分百;“粵省事”“渝快辦”“鄂匯辦”“一部手機三晉通”……以人民為中心,各地加快構建全流程一體化的在線服務平臺,在線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全國行政許可事項網上辦和“最多跑一次”的事項超過82%,50個高頻服務事項200個便民服務事項跨省通辦,我國電子政務在線服務的能力進入全球先進行列。
在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盾安信展區,可信數字身份目前已在福州、無錫、雄安、銅仁等地推廣,并廣泛應用于民航臨時乘機證明、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個人數字憑證等。
在可信數字身份城市級最佳實踐地福州,依托國家“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臺(簡稱CTID平臺)構建服務福州的可信數字身份體系,為百姓簽發權威的網絡身份憑證(“網證”),向福州市政務App(e福州)等提供法定權威的實人實名實證認證能力,助力百姓暢享數字生活,助推城市數字化智慧化發展,加快數字產業經濟發展。
去年2月,首個采取可信數字身份模型的創新應用“國家防疫健康信息碼”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客戶端正式上線。依托CTID平臺生成的個人身份標識,與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匯聚的健康信息、通行數據進行綁定,實現“人碼合一、身份共識”,通過統一健康碼標準和健康信息共享,實現健康碼全國絕大部分地區“一碼通行”。截至目前,國家防疫健康碼累計生碼超過49億次。
“云上貴州”、“湖北重振,數字賦能”、“政務一‘點’不遠,服務就在眼前”、城市信息模型平臺、一體化數字城建、城市綜合管理服務、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隨著各地按下數字政府建設快進鍵,我國電子政務已從系統建設資源整合進入了數據驅動協同創新的階段。
10號館
數字人民幣精彩亮相
東南網4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有手續費嗎?”“怎么獲得數字人民幣?”“這和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有什么不同?”25日下午,在本屆數字峰會的數字人民幣展區,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多家銀行、企業,全方位展示數字人民幣的推進成果,引來一撥接一撥觀眾前來體驗。
打開工作人員手機中的數字人民幣錢包,掃描自動售貨機中的二維碼,完成結算后幾分鐘,現磨的咖啡就熱騰騰地到手了。
“數字人民幣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英文名為e-CNY,是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并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幣和硬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和第三方支付相比,數字人民幣有著很大不同:具有法定貨幣地位、實時結算、交易過程中無手續費、不需要依賴網絡和智能手機……
除了消費支付外,數字人民幣還有更多應用領域。
在農業銀行的展位中,使用數字人民幣,可以通過硬件錢包或物聯網支付形式,現場為農用微耕機自動充電支付;“境外人士只要掃描護照,就可獲數字人民幣錢包,解決來華境外人士、運動員換現金的問題。”中國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唯一合作銀行,中國銀行將把該服務覆蓋冬奧會的場館、生活和社會服務區域,并提供App、SIM卡、可視芯片錢包、智能可穿戴設備等多種形式的數字人民幣錢包和數字人民幣充值繳話費、刷臉支付、線上門票預訂、離線支付等豐富的應用場景,為來華人士提供良好的支付體驗。
據統計,截至目前,六大國有銀行開始推廣數字人民幣貨幣錢包;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有序擴大至“10+1”,包括深圳、蘇州、上海以及北京冬奧會場;落地試點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逾5000個,涵蓋生活繳費、購物消費、日常出行等領域;應用功能不斷深化,從掃描支付、可視化硬件錢包,到離線狀態下支付……隨著數字人民幣進一步推廣,更多應用領域、更快落地速度可被暢想。
感言
感受數字化帶來的“小確幸”
□福建日報記者 潘抒捷
動動手指,網購商品及時配送到家;點點屏幕,水電費燃氣費完成在線繳交。有人戲言,有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的“加持”,沒有什么問題是一個手機解決不了的。無論訂票、約車,還是點外賣、找攻略、查天氣等等,均可一鍵搞定。
我們經歷著數字化帶給生活的改變,也享受著數字化生活帶來的便利。這些“小確幸”的達成,很大程度得益于數字技術針對痛點解決問題。比如,利用人臉識別、移動支付等數據實現了在線結算,省去了排隊繳費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再如,利用智能算法、信用體系等實現了物品共享,精準滿足非常態化的需求。
“小確幸”里有大民生。只要把握住了“讓人人共享數字化發展紅利”的初心,就能夠找到、找準這些痛點。實際上,在本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上,便有許多生動案例。
針對工程建設領域時有發生的欠薪、拖薪等問題,福州市民卡公司借助金蝶云·蒼穹技術研發并推廣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預警平臺。平臺運用云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將用工單位、農民工實名制、考勤、工資支付等內容納入平臺實時動態監管,及時預警,薪資支付全流程數據與銀行、公安、工商三網互通校驗,確保工資真實及時足額發放,真正保障農民工群體“勞有所得”。不忘初心,數字技術不斷迭代升級更美。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數字化變革不僅不會走偏,還可以挖掘更多的“痛點”,滿足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需求,開拓更為廣闊的藍海。
責任編輯:趙睿
- 最全劇透!第四屆數字峰會逛展攻略來了!2021-04-24
- 倒計時3天!數字峰會 網信福建展區,精彩看點來了!2021-04-22
- 精彩搶先看!安徽亮相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2021-04-21
- 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觀展導覽來了!2021-04-19
- 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期間這樣坐公交2021-04-19
- 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觀展開始報名2021-04-19
- 干貨滿滿!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展前必讀!2020-10-07
- 一鏡到底!看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都有啥?2020-10-05
- “樂觀數據”“樂觀輿情”兩款大數據工具型應用發布2019-05-09
- AI換臉 5G版VR 無人駕駛 刷掌支付……逛展數字峰會 不體驗這些黑科技 那真白去了2019-05-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首屆數博會:創新賦能,驅動數字消費2021-04-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