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蔥蘢,油菜花黃。仲春時節的羅源縣白塔鄉,處處孕育一派生機。白塔鄉作為羅源縣鄉村振興“聯村組團”首批的鄉鎮,整合資源,以“鄉村振興產業園”為引擎,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發展架構,譜寫出一二三產融合、農文旅融合和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相融合的“三部曲”,譜寫了鄉村振興的最美旋律。
彈好紅色文化傳承“圓舞曲”
走在白塔鄉百丈村的環山行軍步道上,瞭望臺、戰壕、鐵索橋移步換景,復原后的紅軍衛生醫療站、紅軍兵工廠等革命遺址,仿佛讓人回到了激情澎湃的紅色革命年代。
百丈村是老區村,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指揮部就坐落在該村陳家大院。
近兩年來,百丈村著手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修繕了指揮部舊址,建成了戰前廣場、紅軍劇場、紅軍食堂等基礎設施,修建了環山紅軍步道,建設了瞭望臺、戰壕、鐵索橋等戰斗工事,復原了紅軍衛生醫療站、紅軍兵工廠等紅軍革命遺址,修繕革命烈士故居、繪制紅色主題墻畫。去年,百丈村還引進了福建棕旅房車有限公司,建設了紅風房車營地,將紅色元素融入房車營地項目中。
百丈村隔壁的鳳坂村,大片的油菜花盛開,小時候農場的大風車掩映在油菜花田中。農場開設了實景式安全教育課程,集成鄉村旅游、教育實踐、戶外體育、人文藝術、文體活動五大服務板塊,體驗式、場景式的親子休閑教育農場、青少年素質拓展和研學實踐基地、自然教育探索基地。去年,在鄉村兩級的共同努力下,百丈—鳳坂村兩村聯合成功獲評市級旅游精品示范村,為今后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爭取了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4月份,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羅源(百丈)指揮部舊址被列為福州市黨史學習教育參觀點。我們最近接待了大批來這里感受紅色文化、探尋紅色足跡,接受黨史教育的研學團隊。”白塔鄉黨委書記陳哲明介紹,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白塔鄉立足實際,守正創新,從講好身邊的紅色故事出發,開展“班子作表率,當好宣講員”活動,班子成員對講好紅色故事進行宣講,接受檢閱點評,促進班子成員在講解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和“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務求實效、走在前列。下一步,白塔鄉將繼續發揮資源優勢,重點打造百丈紅色文化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加快百丈游客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傳承紅色基因,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唱響民族發展“協作曲”
在白塔鄉南洋村浿溪古民居建設項目現場,一棟在修建的老舊木結構房屋格外引人注目。工人們正忙著為橫椽和木窗開料、拋光、打磨。
“這棟建筑是采用老宅的建筑制式,未來將打造成為民宿樣板房。”南洋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陳俊峰介紹說,在建的浿溪古民居項目將對古民居采取“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繕,在此基礎上,打造游客服務中心、南坂民宿及燒烤園、垂釣園等項目,建設了游客服務中心、畬族文化產業體驗中心、公共停車場、旅游公廁等基礎設施。
陳俊峰說,南洋村被評為國家級森林村莊、省級生態村、省級民族鄉村振興示范村、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去年以來結合毗鄰的塔里村美麗鄉村建設,將南洋、塔里兩個村并聯開發,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項目。用活村內舊屋、溪流、果林、菜園等元素,按照村莊原有脈絡進行梳理,引進新觀念,策劃新產業,探索市民農莊發展模式,完成了5.5公里的浿溪整治工程。今年將繼續建設七星北斗巖田間步道,修建連接南洋、塔里兩村的3公里登山步道,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共同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興產業、增村財,有效盤活“沉睡”的集體資源。南洋村重新規劃產業發展思路布局,編制《浿溪大莊園產業發展規劃書》,引進5家旅游開發企業并入股,流轉集體林地和村民閑置土地和古民居,與企業合作開發休閑農業、民俗文化廣場、民宿等。南洋村2020年村財收入27萬元,同比增長69%,塔里村2020年村財收入11萬元,同比增長100%。
奏出產業升級“交響曲”
在位于白塔鄉環鄉公路旁的福州飛煌建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作人員正在緊張有序地加工管樁,熱火朝天的工作氛圍令人心頭振奮。
“我們公司生產用于基建的混凝土管樁,2019年11月投產,去年公司2條管樁生產線的產值達2.3億元。今年我們準備上馬一條新的生產線,爭取產值超4億元。”飛煌建材執行董事邱慎仁介紹。
不遠處的福建省易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鋼化、防爆、防燃玻璃為主的玻璃深加工企業,去年落戶白塔鄉,當年年產值就達5000多萬元。
“這兩家企業都是我們近兩年利用閑置、廢棄石板材廠房騰籠換鳥新落地的項目。白塔鄉曾經是石板材產業大鎮,石板材企業42家,石板材產業退出后,我們搶抓機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充分整合閑置、廢棄的石板材廠房資源,提升營商環境,開展招商工作。目前已有39家成功轉型,新上的項目主要以新型建材產業為主。”陳哲明告訴記者。
在104國道邊,白塔鄉鄉村振興產業園項目已全面完成項目征遷等前期工作,進入用地審批階段。“這一地塊規劃面積1200畝,環境獨立,與連江接壤,具有明顯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未來將建成布局合理、環境優美、設施配套、具有循環產業鏈的綠色環保型機電、汽配產業園,促進羅源縣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和高端化,根本上解決白塔鄉經濟轉型發展的瓶頸問題,成為羅源經濟發展的新亮點。”陳哲明介紹。
“接下來,我們按照 ‘一園兩區’發展思路,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特色鄉鎮建設,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推進產業振興的主攻點,以大項目帶動大產業、以大產業促進大增收、以大增收促進大發展,構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格局,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陳哲明說。
福州日報記者 任思言
責任編輯:趙睿
- 看鄉村振興中的羅源古民居保護傳承之路2021-04-23
- 羅源:革命精神傳下去 紅色歷史活起來2021-04-23
- 羅源洋坪村打造明清風情古鎮2021-04-23
- 羅源:打好研學牌 “抱團”謀振興2021-04-19
- 羅源百丈村打造黨史學習教育陣地2021-04-18
- 21億!羅源灣港區寶鋼德盛啟動超低排放改造2021-04-16
- 羅源“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節活動拉開帷幕2021-04-15
- 羅源秀珍菇實現液體菌種工廠化生產 突破產業發展瓶頸2021-04-14
- 羅源潮格村打造黨史學習教育新陣地2021-04-13
- 羅源縣西蘭鄉:用心學黨史 真心辦實事2021-04-0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陽光再度上線 福州五一假期天氣將較為炎熱2021-04-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