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閩侯縣多項經濟發展指標在福州市排名第一
現代產業迎來“開門紅”
“十四五”開局之年,閩侯產業發展迎來“開門紅”——今年一季度,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8.9億元,同比增長23.9%,增幅位居福州市首位;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33.06億元,同比增長48.1%,在全市排名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37.6%,排名全市第一;全社會固投完成170.4億元,同比增長61.8%,排名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6.4億元,同比增長37.8%,增幅排名全市首位……
經濟高速發展,是閩侯縣抓創新、建園區、強產業的成果。今年,閩侯縣按照省和福州市部署,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動綱要〉的實施意見》。其中,在產業發展上,著力優化結構,打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
“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按照市委《行動綱要》部署和‘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要求,在新時代濱江新城總體戰略框架下,加快推動福州大學城、東南汽車城、中心大縣城、南通科學城、雪峰山城五城共建以及白沙、鴻尾鄉村振興鄉村建設示范鎮建設,構建‘5+2’城市發展空間,爭當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排頭兵、高質量發展超越奮斗者、市委‘六城、五品牌、九行動’戰略工程施工員。”閩侯縣委書記葉仁佑說。
龍頭舞動,產業發展有“動能”
“我們深深扎根閩侯,一心研發攻關鋁合金新材料,今年前兩個月產值實現了翻倍!”近日,位于閩侯縣青口投資區的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鐵明告訴記者。
前不久,祥鑫又一新項目啟動建設,總投資超17億元,主要研發具有超高強高韌、超高導熱等功能的特種合金鋁新材料,將在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搶占市場。全部投產后,一年能增加100億元的銷售收入。
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發展,需要龍頭引領。閩侯縣新型材料、汽車產業等基礎雄厚,如何立足優勢,進一步發揮潛力,增強競爭力?
該縣通過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構建質量優、效率高、動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和行業話語權的龍頭企業、產業集群。
“以新材料產業為例,我們依托祥鑫特種鋁合金材料項目,建設千畝東臺高端新材料產業園,打造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完善新材料全鏈條體系。”閩侯縣工信局局長潘彪龍介紹,在此基礎上,加快布局傳感器、特種電子元器件等前沿新興材料產業,以提高核心競爭力。
發展有扶引,企業快速壯大。福州六和機械有限公司,就是在閩侯縣實現蛻變的行業龍頭。2000年,六和機械作為東南汽車的配套廠落地閩侯。去年受疫情影響,公司出現庫存積壓、價格承壓的現象。福州市、閩侯縣迅速反應,提供用電補助、用工補貼等一攬子幫扶。
“除了疫情期間,近年來政府在用工、用地、融資等方面給予我們大力支持。”六和總經理蔡榮華說,“今年到目前,訂單比去年增加了15%,今年我們將再增加投資一個億!”六和現已成為青口片區最大的汽車零部件配套廠。
按照龍頭扶引專項行動目標規劃,閩侯縣力爭“十四五”時期工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以上,年遞增10%,規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5%。
園區給力,企業成長有“保姆”
園區,是產業發展的舞臺,也是政府服務企業的平臺。
去年底,福州市啟動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閩侯提出,按照“企業集中、產業集群、要素集聚、土地集約”原則,推進青口投資區、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工業(產業)園區提質擴容。同時,實施退城入園,突出集約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和綜合配套,創新招商、運營、建設及投融資模式,做大園區規模效應。
近日,在位于青口投資區的福州泰全工業有限公司內,智能化生產線正繁忙運作。“我們生產的助力馬達,是汽車方向盤下方的重要零部件,幾乎可以運用于市面上所有的車型。”公司副總經理李孟林介紹,“我們的優勢在于可以依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定制化設計,像這款助力馬達,目前全球只有4家企業可以生產。”
依托閩侯青口、尚干、祥謙三鎮的東南汽車城,是福州市建設“六個城”中重要“一城”。目前,在東南汽車城內,奔馳、東南兩大“龍頭”并駕齊驅,包括泰全工業、臺亞汽車、三盛實業等在內的180多家配套企業“眾星拱月”,抱團發展。
園區快速發展,政府配套也給力。僅在去年,東南汽車城就打通了12條“斷頭路”。今年3月,汽車城又繼續啟動市政路網工程一期4條道路建設,并在商業、民生等方面增強配套。
除了東南汽車城,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州軟件園閩侯分園海盛園區等標準化園區建設如火如荼。其中,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騰籠換鳥”、建設花園式工廠,釋放了發展潛力,去年已落地項目34項,總投資44.415億元。
“我們以企業需求為先,建立企業服務專員制度。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行一對一服務,隨時掌握經營情況以及困難和問題,并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潘彪龍說。
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有“引擎”
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引擎”。近日,閩侯縣發布了《鼓勵科技創新政策(暫行)》,從鼓勵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群體、支持企業加大創新投入等七大方面出臺34條配套扶持獎勵。
閩侯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出臺的政策充分吸收借鑒了國內外先進經驗,并立足新發展階段,圍繞創新鏈的要素、環節,拓展提升科技創新支持力度。
“這些政策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更大、范圍更廣、服務更精,讓企業發展信心更足。”福特科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黃木旺說。
位于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福特科,是專業從事精密光學元件、精密光學鏡頭研發、生產以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獲得“福建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福建省創新型企業”“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等多項榮譽。
黃木旺介紹,公司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目前已經建立了從光學材料、精密光學元件、精密光機電組件、精密光學鏡頭到鏡頭模組、電子監控及安防工程集成的一體化產業鏈。去年,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的福建省第四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名單,公司生產的星光級超高清ETC高速攝像頭位列其中。
同時,閩侯縣作為福州大學城所在地,正努力發揮優勢,打通產學研。近日,位于大學城中心共享區的旗山湖項目建設正酣,6月底將完成主體建設,推動旗山湖“三創園”的規劃建設。“整個園區將以大學城為發展引擎,探索政府、高校、企業‘三位一體’的合作新模式,讓產學研在這里直線貫通。”旗山湖“三創園”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目前,比特大陸算豐項目、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等項目已簽約落地,同時推進均和云谷、天福區域總部等項目洽談力度,力爭5月份落地。
除了旗山湖“三創園”,閩侯縣正在建設的創新平臺還有福大國家大學科技園、海盛磐基科學城等。
創新驅動,動力澎湃。去年,閩侯縣R&D投入總量超15.98億元(錯年值),同比增長28%;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家,同比增長57%;專利申請7424件、授權4727件。每年落實省市縣三級科技獎補資金超1億元,其中縣級獎補近5000萬元。
(福建日報記者 段金柱 吳旭濤 通訊員 陳建鋆 張存金 蘇楓)
責任編輯:趙睿
- 閩侯馬墘村:采紅色之“風” 創紅色之“作”2021-05-06
- 打造黨史學習教育大課堂 閩侯持續修復提升林祥謙陵園2021-05-04
- 閩侯持續深化“文明餐桌”行動 有效減少“舌尖上的浪費”2021-04-30
- 文明觀展 不忘初心2021-04-30
- 中國東南汽車城LOGO確定2021-04-28
- 閩侯法院拓展學習外延推動教育整頓成果轉化2021-04-28
- 閩侯海盛磐基科學城粗具規模2021-04-20
- 閩侯開展“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掀起黨史學習教育熱潮2021-04-19
- 閩侯成立全省首個買賣合同案件協同中心2021-04-19
- 老建筑內老物件接連被盜 閩侯公安追回17件文物2021-04-1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步行街專委會調研福州上下杭步行街改造2021-05-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