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福州高新區因改革而生、因創新而興,30年來,數以千計的企業在這里落地開花,迸發出洶涌澎湃的發展動能。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改革創新、提升質效,仍是高新區的底氣與動力所在。當前,福州高新區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強的使命感,全面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便捷精準的政務服務、高效完善的政策保障、熠熠發光的商業機遇……以新氣象打開新世界,高新之上,再攀新高。
以“硬措施”托底“軟實力”
構建一流營商環境
去年,福州高新區在全市率先推行“區域能評”改革,通過建立區域“負面清單”,對負面清單內的項目實行能評管理,對“能耗負面清單”之外的項目實行告知承諾備案制,原本以月為周期的審查時限縮短至天,實現備案審批流程“最多跑一次”,也實現更大幅度的“放”和更加精準的“管”。截至目前,已為福建耀美實業有限公司等890家企業簡化流程。
“以前,企業項目立項時需要進行節能審查。用電量一年在200萬千瓦時以上的項目,節能審查時間約需要1個月,費用在5萬元~20萬元,流程多、費用高、耗時長。‘區域能評’改革實施后,負面清單外的項目無須再進行節能審查,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減輕企業負擔。”高新區行政審批局局長陳昕告訴記者。
“區域能評”改革只是高新區行政審批局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生逢改革的高新區從不缺乏敢闖敢試的勇氣和實干為要的勁頭,30年來,謀劃實施了一批又一批改革舉措,推動形成一條具有“高新特色”的新路子:在省、市率先試點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設立“2號公章”、“一企一議”、人才舉薦和“一站式”服務平臺等機制;建立一級財政金庫,形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窗受理、集成服務”、重點項目前期手續代辦、全員招商、廠房代建、“企業訴求服務中心”等政務服務……高新區打出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組合拳”,助推形成“管理扁平化”“辦事規范化”“服務專業化”的新型管理體制和“要素完整、供給有效、動能接續、活力迸發”的創新生態環境。
改革力度有多大,企業最有感受。“在智能光影創新產業基地建設前期審批手續上,高新區行政審批局為我們開通‘綠色通道’,提供重點項目‘一對一’服務,全程協助我們梳理流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以及施工許可證等,都是代辦專員幫忙協調辦理的,真沒想到,高新區服務這么周到!”福建眾贏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今年,高新區在免費代辦企業設立的基礎上,在省內率先推出“納稅零申報企業的代理記賬服務”和“工商年報公示”服務,瞄準企業的“堵點”“痛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度,優化營商環境。
堅持創新發展“核心密碼”
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改革,賦予福州高新區創新的基因,集聚創新、創業、創造、創投的主題街區——“創客大街”應運而生。
今年3月,創客大街項目啟動建設,北起高新區科技東路、南至浦上路,整合串聯高新區創新園1期~4期、光電產業園、紫光小鎮等園區內地塊,形成一條貫穿橘園洲大橋、浦上大橋的科技走廊,營造交流碰撞、開放共享的創新創業氛圍,促進更多新業態在高新區落地生根。
30年來,從基礎研發到高新產業集聚,一批批高新企業的攻堅核心技術在這里崛起,將科技創新轉換成生產力,實現創新領跑。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中國福建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力普國家級海洋科研基地、戴姆勒研發中心、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等創新龍頭成為高新區亮眼的“名片”,福大百特、恒鋒科技、仙芝樓、福耀模具等40個省級以上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成為各領域的“錦囊智庫”……其中,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擁有4個國家級和20多個省部級創新平臺,已取得一系列以光學晶體為代表的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福州高新區始終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創新“雙輪驅動”,建立和完善創新政策體系,塑造創新活力的核心支撐。今年初,高新區出臺扶持創新政策,發布《創新發展政策匯編》和《金融政策產品匯編》,涉及23項110條惠企政策,為人才招引、青年創業、自主知識產權扶持、科技成果轉化、電子商務發展、園區標準化建設等營造良好環境。
在此基礎上,高新區還起草《關于支持科技創新的十條措施》《關于扶持“三創”政策的四條措施》實施細則,通過設置服務企業工作群、發放宣傳冊等方式,詳細解讀、精準服務,切實推進各項政策貫徹落實。
打造人才發展高地
推動產學研發展
人才是創新的源動力,近年來,高新區在人才引進、人才培育、人才服務等方面全方位發力,深化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國際人才項目孵化器、“僑夢苑”等建設,創新運用“尖端人才+高端平臺”“團隊+基地+成果”“高校人才+高企+訂單”“創客+孵化器+科技金融”以及“周末工程師”“候鳥專家”等引才模式。
政策體系上,今年,高新區又擬定了《關于鼓勵引進創業創新創造人才扶持獎勵的若干措施》《鼓勵引進首席專家服務和獎勵暫行辦法》《人才政策8條措施實施細則》初稿;完成匯總編排《人才政策匯編》;對接人才集團、青創未來、廣生堂、中海創等企業探討“旗山杯”“旗山論談”活動相關事宜,初步制定“旗山論談”系列活動總體方案,擬定生物醫藥專場、區塊鏈、產學研項目與投融資項目等多個主題分會場……不斷推進產業、學術、人才等創新要素流動與融合。
隨著各項措施的有力推進,引才計劃初顯成效。如今,高新區集聚中科院院士2人,國家級重點專家、省以上人才計劃專家60人,擁有院士(專家)工作站29個,一個“人才高地”逐漸形成。做好人才服務規劃,仍是高新區接下來人才工作的重點。“高新區繼續把產業項目作為人才發揮作用的主戰場,結合企業的實際生產需求,發揮高校資源、人才優勢,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福州高新區產學研辦主任姜昌國說。
今年,產學研合作不斷有好消息傳來,依托高新區產學研平臺,福建浩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澳大利亞CSIRO共同參與的跨國產學研合作項目正式啟動,圍繞“海水電解制氫技術”展開研究。浩達智能作為擁有專業電極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將依托中科院、CSIRO的前沿研發優勢,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高新區積極為轄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牽線搭橋,促成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推動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為企業的科研創新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和人才儲備。”浩達智能董事長劉文崇說,“高新區用滿滿的‘干貨’和誠意,為人才搭建干事創業的舞臺,讓優秀人才扎根高新、服務高新。”
改革創新,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高新人從5平方公里起步,創新的步伐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站在建區30周年的新起點上,高新區在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建設,銳意進取、奮勇前行,以新一輪改革創新,朝著建設省會城市副中心的目標加速邁進。
福州日報記者 潘倩 通訊員 洪見文 汪煒娜 陳天然/文 記者 鄭帥/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五一”投遞快遞包裹近千萬件 比增29.4%2021-05-07
- “五一”鐵路運輸周期 福州火車站發送旅客92萬人次2021-05-07
- 福州濱海新城萬新路復線段項目通車2021-05-07
- 福州市檢察院召開隊伍教育整頓征求意見座談會2021-05-07
- 閩菜大師陳崇業:把福州鄉宴“擺”上央視2021-05-07
- 福州:融合“農文旅” 奏響“振興曲”2021-05-07
- 見縫插綠+沿街“整容” 東南汽車城雕琢“高顏值”2021-05-07
- 福州:擅自砍伐路樹 施工隊交補種費并挨罰2021-05-07
- 福州倉山區高湖小學形成“高湖星火,紅色傳承”黨建特色2021-05-07
- 近鄰黨建給福州茶園街道幸福新村添福2021-05-0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步行街專委會調研福州上下杭步行街改造2021-05-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