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5月12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趙昕玥)記者近日從市政府獲悉,《福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已經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批準,于4月21日正式印發實施。《綱要》明確,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之時,我市將率先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全面邁向國際化,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成為展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成效的重要窗口。
《綱要》共分14章57節,約7萬字。《綱要》提出我市“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方向: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東進南下”“沿江向海”,打造“海絲”開放高地、“三創”活力之城、兩岸融合標桿、東南品質名城和生態城市樣板,當好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示范城市。重點建設福州濱海新城、福州大學城、東南汽車城、絲路海港城(江陰港城、羅源灣港城)、福州(長樂)國際航空城、現代物流城,重點打響海上福州、數字福州、新型材料、海港空港、閩都文化等五大國際品牌,推動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取得更大突破。
明確發展目標
《綱要》明確了我市“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
省會發展高能級。省會首位度和輻射帶動力顯著提升,引領新時代“山海協作”全方位多層次深入開展,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福州都市圈建設提速。力爭“十四五”期間GDP保持7%的中高速增長;全市建成區面積達500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達500萬人,躋身特大城市;省會首位度達25%以上。
產業發展高質量。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打造海上福州、數字福州、新型材料等國際品牌。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三創”動能有效釋放,省會創新平臺體系、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建成全國一流大學城,創新主體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力爭到2025年,R&D投入強度接近3.0%,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5%,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0%。
城市建設高品質。城市空間格局不斷優化,形成老城新城協同發展的市域雙核格局。基礎設施配套更加完善,閩都文化內涵特色充分彰顯,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打造“海絲”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社會治理結構持續完善,現代應急體系基本建成,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成為宜居宜業宜養宜游的有福之州、幸福之城。
改革開放高水平。“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評價排名穩步提升,城市信用綜合排名保持全國前列。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海絲”門戶地位增強,建成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福州港和長樂國際機場在全球港口和機場體系中的位次明顯提升,打造海港空港國際品牌。“多區疊加”優勢全面凸顯,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榕臺融合深入拓展,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先行城市。力爭到2025年,長樂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超2200萬人次,福州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800萬標準箱;機場與軌道交通互聯互通,實現“高鐵進機場”,建設成為國家東南區域鐵路樞紐。
社會民生高福祉。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養老、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十四五”期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學前普惠學額覆蓋率穩定在86%以上,力爭到2025年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43張以上,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7張,每千人口擁有醫生數達3.8人,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80歲。
生態環境高顏值。城鄉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大氣、水、土壤、海洋、綠化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河湖水系治理成為全國典范,全市森林覆蓋率繼續保持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力爭“十四五”末森林覆蓋率達58.5%,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97%以上,空氣質量排名穩定在全國重點城市前列。
列出工作重點
如何把規劃藍圖變為現實?《綱要》明確了市委市政府工作重點。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三創”活力之城。把創新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推進創新驅動體系建設,深入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福州片區建設,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將福州打造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創”活力名城,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高質量發展動能。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以“抓龍頭、鑄鏈條、育集群”為目標,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打造以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省會經濟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推動城市品質和能級躍升,加快建設福州都市圈。拉開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質和國際化水平,打造城市副中心,推進福州都市圈建設,實施區域協同專項行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努力實現省會城市發展躍升。
完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海絲”門戶。以建設“海絲”門戶為目標,強化港口機場樞紐功能,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和國內一流樞紐機場,建成高效便捷的交通體系和流通體系,提升城鄉綜合承載能力。
拓展國內國際市場,融入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以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發展方向,堅持擴大內需和穩定外需并重,開展擴大內需專項行動,實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示范工程,統籌有形空間和無形空間,實現經濟發展空間有效拓展。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增強改革的系統性、協同性,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實施改革攻堅專項行動,形成具有省會中心城市特色、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體系。
擴大全方位開放,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抓住國家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契機,深化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中的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為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開創城鄉融合發展新局面。
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強化閩都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力爭實現從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到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從國際國內重要的休閑、養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跨越發展。
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生態樣板。鞏固提升環境質量,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構建高質量生態系統。實施綠色發展專項行動,發揮優良生態環境資產效應,打造生態宜居家園,補齊生態環境保護短板,力爭各項指標保持全國省會城市前列,當好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排頭兵。
增進社會民生福祉,建設宜居福地。實施溫暖榕城專項行動,多措并舉拓寬居民增收渠道,促進居民多元化增收,力爭形成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收入增長機制,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提高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供給質量,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實現居民生活品質優良、全體人民更加富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構筑科學治理體系,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構筑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實施平安福州專項行動,大力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深化平安創建、雙擁共建活動,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州、法治福州。
責任編輯:趙睿
- 林寶金赴東南汽車城調研2021-05-12
- 福州自貿片區:平臺支撐強 新興產業快成長2021-05-12
- 福州市晉安區2021年“防災減災日”宣傳周啟動2021-05-11
- 福州鼓西街道開展“近鄰”黨建——預防走失為愛行動2021-05-11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修補光纜斷股消除安全隱患2021-05-11
- “同心協力-2021”中國紅十字會應急救援綜合演練在福州舉行2021-05-11
- 福州晉安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畫作品展開幕2021-05-11
- 一起當“苗星人” !福州高新區高校師生有序接種新冠疫苗2021-05-11
- ?稅務青年讀書分享會在福州舉辦2021-05-11
- 福州市婦聯啟動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月活動2021-05-1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修補光纜斷股消除安全隱患2021-05-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